▲▼端午节吃粽子。(图/记者孙若蜜摄)

▲端午送肉粽,禁送一整串因为有「绳结」。(图/记者孙若蜜摄)

记者许力方/综合报导

端午节只知道吃粽子、划龙舟?民俗专家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身其实是「阴日」,也就是「鬼日」,虽然传说这是阳气最旺的日子,但也有许多禁忌,坊间流传,端午这天水鬼最凶,经常抓交替,因此「忌游泳」;而且粽子也不能送整串,因为习俗中,上吊轻生者称为「吊肉粽」,一串粽子不吉利,应该剪掉绳结。

忌送肉粽、拜冷粽子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吃粽子,自己吃没有什么禁忌,但如果送人可就要小心!命理老师林正义受访时就提醒,若要送粽子,最好是给散装的、一粒一粒包起来,因为整串的粽子用绳子绑起有「绳结」,台湾习俗中,上吊死者称为「吊肉粽」,送有绳子的肉粽给人,代表不吉利、触霉头,送礼变成诅咒,若是拿来拜拜,整串就没有问题。

彰化鹿港小镇就不一样,当地人祭祖就不能用粽子,从小在鹿港长大,一名退休李姓老师就说,老一辈的长辈都说,「粽」的台语发音形容人没出息,和贫穷的「粽粽」同音,长辈都会告诫,鹿港人祭祖不能用粽子;但有些家庭会拜神佛就会准备粽子,让神佛与民间一同享节庆的味道。

另外,林正义也提到,有不少老一辈认为,冷冻的粽子拿来拜,可能会惹好兄弟生气,象征著「吃冷饭」显得没诚意;祭拜用的粽子必须要加热过,就算放到冷掉也没关系,忌讳使用冷藏或冷冻直接拿来祭拜。

忌游泳

知名风水师张旭初也说,端午节本身其实是「阴日」,是水鬼最凶的日子,鬼在这一天抓交替的机率很高,才会有流传「丢粽子下去给水鬼吃,让他们一直藏在水里,不要出来凡间!」因此尽量避免到意外、溺毙事件或是流动水域海边、溪流、河川等地游泳,就怕发生「抓交替」。

▲▼             。(图/记者刘亮亨摄)

忌结伴出游

端午节在传统上确实并不是喜庆之日,而是避邪的日子,有「游百病」的传说,因此禁忌结伴出游,来保平安。民间习俗认为,如果当天要出门,最好不要往阴气重的地方走,像是医院、殡葬场所等,挂艾草、菖蒲驱虫避邪,也是为了去除阴气。

忌香包丢失

香包至今仍有许多人会在端午节时使用,但古时候,端午节时就有给儿童配戴香包的习俗,希望借此达到类似挂艾草的驱虫避邪作用。据传,香包绝对不能丢失,若是丢了配戴的香包,一年内会迎来大灾难。

避五毒

「五」这个数字在商周时期被视为不祥的象征,蛇、蝎子、蟾蜍、蜥蜴、蜈蚣被称为「五毒」,需要在端午时避免接触。驱五毒成了华人端午节常见的习俗,民间会用各种方法来预防五毒之害,其中也包括了五种植物:艾草、菖蒲、石榴花、蒜头和山丹。

事实上,商周时期就流传端午五大禁忌,源自于对「恶日」的禁忌,5月5日古时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因5月为仲夏之月,是夏季禁忌最多的月份,不只有仲夏瘟疫流行,人们对入夏后万物开始换季导致恐惧心理有关,当时普遍认为这天非常「不祥」,因疾病是瘟神降临或恶鬼邪魔附身所致,才会以不同方式来驱邪,许多盛行的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

▲2018台南市国际龙舟锦标赛,14日晚上正式开幕,在台南运河举行。(图/市府提供,下同)

▲各地至今仍有龙舟比赛。(图/资料照)

相传因端午为恶月恶日,若这天生产,各种毒气、疾病、鬼怪都会侵袭婴儿,对父母相当不利,古人认为5月5日称满邪毒,婚丧喜庆、开工开业等民生事物都会避免在端午进行,甚至有人相信必须「严禁房事」,让女子归宁父母,避免灾祸上身。

而端午也是祭龙的节日,不少学者考证发现,早在屈原投江前,就有端午节存在,可能是中国南方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5月5日都会举行迎涛神祭图腾仪式,求来年风调雨顺。其中他们会把食物放在树叶或竹筒中,投入江中,还会划独木舟拜访亲友,高兴时即兴举办比赛,慢慢演变成划龙舟的习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