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給袁崇煥五年時間,崇禎就不應該是歷史上那種性格,大約酷似天啟。

如果是天啟那種用人不疑的性格,袁崇煥主遼至少不會被人從背後捅刀子。明清戰局應該大大好轉,「五年復遼」就算不能如期,卻也大有希望。

先說明清戰爭的戰略思想。

推薦大家看毛主席《論持久戰》,套用其中一段經典論述:

當時,明朝是大國,軍事弱國;後金是小國,軍事強國。

主力對決明軍打不過後金,拼消耗後金怎麼耗得過明朝?

當年,毛主席分析抗日戰爭形勢,基於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現實,對當時流行的「速勝論」和「亡國論」進行批判,指出中國可以戰勝日本,取勝的方法是持久戰。我認為明清戰爭與抗日戰爭形勢相似,明朝其實有機會戰勝後金,取勝的前提是持久戰。歷史上明亡於請,其實是有些偶然的。明朝在戰略戰術上犯了很多錯誤,主要表現為急於求成,一再派軍隊與滿清(後金)野戰、決戰,每一次都是大敗。最後讓滿清殲滅了明軍主力,明朝滅亡便無法阻擋。明朝急於求成,與抗戰初期的「速勝論」極為相似。袁崇煥方略:「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可惜沒有幾個人聽得進去!

再說「五年復遼」

崇禎元年四月,崇禎帝任命袁崇煥督師薊、遼、天津、登萊軍務。

當時袁崇煥在老家賦閑,接到任命後赴京面聖,七月抵京。

七月十四日,平台召對,袁崇煥說:「若假以便宜……計全遼五年可復」。

「假以便宜」是「五年復遼」的前提條件,具體說就是放權、保障、不拖後腿。崇禎當面答應,實未兌現。自崇禎二年裁減兩成薊遼軍費,保障不力;叫停市米撫蒙古將東蒙古推向後金,以致戰局大壞!市米撫蒙古問題看【圖片】在東莞參觀袁崇煥紀念館【明朝吧】_百度貼吧17、18、19、20樓,聰明人應該看得懂!袁崇煥說「若假以便宜……計全遼五年可復」,其實是提出一個中期目標,向朝廷要支持。朝廷既然不能給他足夠的支持,我認為也不應該以五年為期。但是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形勢應該慢慢好轉。崇禎不聽袁崇煥忠言,叫停市米將東蒙古推上後金戰車,為滿清繞道蒙古入犯創造了條件,戰局急劇惡化。己巳之變爆發後,看這漏子捅得太大,便把毛文龍抬出來遮醜,讓袁崇煥背鍋。

如果是天啟的性格,應該不會犯此大錯。

如果沒有叫停市米,可能做到什麼程度

可以確定己巳之變不會發生。

東蒙古保持中立,在明清之間左右逢源,撈取好處。正面戰場,後金突不破關寧錦;側面,蒙古中立,此路不通。在這樣的戰略格局下,皇太極還有什麼招?明清雙方在蒙古還有一番博弈,蒙古也不是傻的,就算最後倒向一方,至少也是五年後了。而我認為給袁崇煥三到五年時間整訓軍隊,明軍可以與後金野戰不敗。袁崇煥他的建軍思路是「以騎制騎」,任內大量編練騎兵,後世所稱「關寧鐵騎」在他任上編練成軍,前期代表人物趙率教、祖大壽。遼鎮明軍從寧遠之戰只能據城而守,到寧錦之戰開城迎敵,或抄襲敵後,再到廣渠門之戰背障神京,面撼勁虜,戰鬥力提升十分明顯!廣渠門之戰,袁崇煥率萬餘遼鎮軍背城列陣,擊退後金左翼四旗精銳及蒙古軍兩千。

後金左翼四旗旗主(正藍旗莽古爾泰、兩白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鑲黃旗豪格)全部參戰,雙方兵力大致相當。

如果趙率教沒有覆滅,遼鎮的野戰能力應該更強。此時,袁崇煥督師不過一年零四個月。在朝廷裁減兩成軍費的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整軍效果,如果朝廷支持他,不說增加軍費,保持之前每年六百萬供給,我認為用三年時間整訓軍隊,明軍可以野戰不敗,然後就可以堡壘推進,發兵復遼。第四年至少可以築成大凌河城,能不能渡過遼河在五五之間。照這樣發展下去,明軍收復遼瀋平原,恢復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起兵攻明前的疆土完全可能。這就是「復遼」了。收復遼瀋平原,雙方肯定會有決戰,擊敗後金才可能復遼。較大可能是後金不容忍明軍堡壘推進,雙方在遼瀋平原展開決戰,明軍依託堡壘群擊敗後金,八旗在遭受一定損失後撤離戰場。(八旗以騎兵為主,既便戰敗也容易跑掉)然後,明軍繼續推進,收復遼陽、瀋陽,後金未作死守,撤回赫圖阿拉。

後金丟失遼瀋,內部矛盾便會凸顯,可以進行分化瓦解,在女真內部扶持親明勢力。

明末的軍事、經濟實力不支持消滅女真,按理說結束戰爭最終要靠政治解決;但是明末的主流輿論一說到「款」字就發毛,應該不會接受,接下去怎麼發展不好預測。

理想的結果是明軍攻破赫圖阿拉,分封女真各部酋長,恢復努爾哈赤立國前的狀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