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是否皮膚癌,得看這幾個點!

皮膚作為我們身體上最大的器官,它負擔著我們免疫力的第一道關口,而且外貌形象也離不開皮膚的修飾。

但是如果說皮膚起了疙瘩,是一件非常揪心的事情,很多人就會胡思亂想了。

這是不是腫瘤,對身體會有有害,會不會癌變等等問題。

今天,曾醫生就給你解答解答這個問題。

無論是什麼情況,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皮膚小疙瘩非常影響我們的外表形象,這對於一些對自己形象有著比較高要求的人羣接受不了的。尤其是長在臉上的小疙瘩,恨不得處之而後快。

然而對於皮膚小疙瘩對於外表的影響,身體上的潛在威脅,纔是人們最需要重視的。

如果皮膚小疙瘩出現的時間短,而且數量多,或者疙瘩大,那麼就需要人們引起重視。

尤其是黑色的小疙瘩,需要提防黑色素瘤,另外如果小疙瘩還有瘙癢或者紅腫毛囊炎等炎性情況出現,也是會導致人的搔抓情況的。

皮膚受損也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候皮膚的小疙瘩還是身體內器官問題的具體表現,因此就算是皮膚小疙瘩也要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雖然皮膚小疙瘩很不起眼,但是這也不能成為輕視它的理由,因為就算是再小的疙瘩,也有惡變的一天,特別是皮膚小疙瘩出現了一下的幾種情況時,需要引起注意。

很多情況下,有些人本身就具有高危的因素,例如年齡到達一定程度,或者長期接觸致癌因子(X線,或者化學物品等)還有家族中有過皮膚癌症的患者,這些人羣如果皮膚出現了小疙瘩,就要去檢查下是否為惡性腫瘤了。

如果皮膚小疙瘩呈現的是糜爛性的,稍微觸碰就會引發出血,那麼也是很大程度上是惡性的,這些都是由於皮膚癌症細胞大量侵襲正常皮膚組織導致的,而且癌症組織裡面血管豐富,容易引起出血。

通常情況下,惡性皮膚疾病不會只有皮膚小疙瘩出現,還會伴隨身體其他的正在,例如淋巴結的腫大,以及疼痛出現,另外你還需要觀察皮膚小疙瘩與皮膚周圍的邊界是否清晰,惡性皮膚疾病通常比較模糊不容易辨認邊界。

當然了,要想確定皮膚小疙瘩是否良惡性的,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去醫院進行檢查了,只有病理學檢查,才能為皮膚小疙瘩最後的性質定性。當然了,你發現了皮膚起了小疙瘩也沒必要過分擔心,大部分的疙瘩都是良性的,如果你發現皮膚疙瘩有變大變多的傾向,記得及時就診。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我們身上都有痣這個標識,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除非是長在臉上的痣,很多人對痣都不關心,自己有多少痣、長在什麼位置、痣的形狀大小等情況都不瞭解。但是現在很多皮膚癌都是由一顆痣引發的。

什麼是痣?

痣被稱為黑素細胞痣、痣細胞,是黑素細胞增多導致的皮膚表現。

痣被分為不用的種類,皮內痣是指高出皮膚表面的,有芥蒂的皮疹;混合痔是稍微高出皮膚表面的;交界痣是指沒有高出皮膚的,我們常見的痣就是交界痣。

什麼樣的痣可能是皮膚癌?

我們身上的痣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形成的,有些痣不但影響外觀,還是腫瘤的標誌,有些是良性的痣,有些是惡性的痣,出現出現了以下這些痣要引起特別關注。

1.先天長出來的大痣

小孩一出世就有的痣,這種先天痣是不多的,有做過統計,大概1%的新生兒會有痣,當然不是所有的先天痣都是危險的,其中痣的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痣越大,將來惡化成皮膚癌的風險就越大,所以醫生會建議及時切除。

2.不規則的痣

外觀如果是不規則的痣可能會發生惡化皮膚癌,比如顏色比較深,色素不均勻、邊緣不規則、痣與皮膚的界限不明確、左右不對稱,直徑大於五毫米。

3.突然發生變化的

我們身體上的痣會隨著荷爾蒙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果當你發現痣在短時間內出現形狀、大小、位置上的變化,就要引起重視是不是皮膚癌的早期。

4.長在指甲上的痣

有些痣會長在指甲溝與指甲下方的位置,平時被指甲擋住不容易看出變化,如果是長在肢端,以後惡化成皮膚癌的風險會比較大。

5.長在黏膜上的痣

包 皮、陰 道、結膜、口腔黏膜翻出來如果發現有黑痣,也有引起重視是否是皮膚癌。

一般而言,成熟的痣是不會引起惡變的,如果是高於皮膚表層,有芥蒂的痣,就要注意不要去扣它,也不要在陽光下暴曬,這些行為可能會刺激腫瘤,引起皮膚癌。

皮膚癌和其他癌症一樣,是跟腫瘤的類型、部位、大小、深度等有關,皮膚癌也是會複發與發生轉移的,但是相對於其他癌症,皮膚癌的治癒率是非常高,達到95%,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的話。所以如果對身體的痣有異議,可以去做相關檢查或諮詢醫生,皮膚癌如果能早期診斷的話,大部分患者都能治癒的。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

皮膚癌有很多不同類型,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此外還包括:原位鱗狀細胞癌、濕疹樣癌、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和惡性黑素瘤。

1.基底細胞癌: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是分化較低的皮膚腫瘤。來源於皮膚或附件基底細胞,生長緩慢,呈浸潤生長,有局部破壞性,少有血液或淋巴轉移。好發於老年人的顏面部曝光部位。可分為五型:

①結節潰瘍型:為最常見類型,好發於顏面部如面頰部,鼻旁溝、前額等處,皮損起初為灰白或蠟樣結節,質硬,緩慢增大並出現潰瘍,繞以珍珠狀向內捲曲的隆起邊緣,偶見皮損浸潤擴張,或向深部生長,破壞眼、鼻,甚至穿通顱骨,侵及硬腦膜,造成死亡。

②表淺性。常發生於軀幹部,特別是背部和胸部。皮損為一個或數個輕度浸潤性紅色鱗屑型斑片,可緩慢擴大,邊界清楚,常繞以細線狀珍珠狀邊緣,表面可見小片表淺性潰瘍和結痂。愈後留有光滑萎縮性瘢痕。

③硬皮病樣型或硬化型。罕見,常單發於頭面部。皮損為扁平或輕度凹陷的黃白色蠟樣到硬化性斑塊,無隆起性邊緣、潰瘍、及結痂,病程緩慢。

④色素型 與結節潰瘍型類似,伴色素增多,好發於頭面,如鼻樑旁、眼睫等處,皮損呈褐色或深黑色,邊緣色深,中央呈點狀或網狀。

⑤纖維上皮瘤型 好發於背部,一個或數個隆起性結節,硬度中等,表面光滑。

2.鱗狀細胞癌:又稱鱗癌或棘細胞癌,好發於老年人曝光部位皮膚,常繼發於慢性潰瘍或慢性竇道開口,或瘢痕部的潰瘍經久不愈而癌變。皮損起初為小且硬的紅色結節,邊界不清,表面可有鱗屑,中央易發生潰瘍,潰瘍表面呈顆粒狀。表面呈菜花狀,邊緣隆起不規則,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惡臭。可局部浸潤及淋巴結轉移。表現為過度角化、出血性鱗屑斑等。

3.原位鱗狀細胞癌:本病累及任何年齡,中老年人較多。與長期接觸砷劑或日光暴曬有關。好發於顏面,軀幹及四肢遠端,亦可累及口腔、鼻、咽、女陰和肛門等黏膜。皮損為孤立性、境界清楚的暗紅色斑片或斑塊,圓形、匍行形或不規則形,大小為數毫米至10餘釐米不等,緩慢增大,表面常有鱗屑、結痂和滲出,除去鱗屑和痂可露出暗紅色顆粒狀或肉芽狀濕潤面,很少出血或不出血;少數亦呈多發性,可散在、密集或互相融合,有時亦可呈不規則隆起或結節狀,如形成潰瘍則提示侵襲性生長,偶有瘙癢或疼痛感。

4.濕疹樣癌:又名Paget病,在臨牀上表現為濕疹樣皮損,病理上表皮內有大而淡染的異常細胞(Paget細胞) 為特點的一種特殊型癌。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乳房Paget病及乳房外Paget病兩型,前者發生於乳頭及乳暈部,皮損初發為鱗屑型性紅斑或斑塊,常伴濕疹化,呈表淺糜爛、滲出或結痂,浸潤明顯,緩慢向周圍擴大,可形成潰瘍和乳頭回縮。後者常見於女陰、男性生殖器、肛周、腋窩等部位。與乳房Paget病相似但皮損面積較大。

5.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可分為紅斑期、斑塊期和腫瘤期,但各期表現可重疊。

①紅斑期 皮損無特異性,多伴有劇烈頑固性瘙癢。

②斑塊期 可由紅斑期發展而來或直接在正常皮膚上發生。皮損呈形態不規則、境界清楚、略高起的浸潤性斑塊,顏面暗紅至紫色,可自行消退、也可以融合形成大的斑塊,邊緣呈環狀,弓形或匍行性,顏面受累時皮膚皺褶加深形成獅面樣。

③腫瘤期 皮損呈褐紅色隆起性結節,大小、形狀各異,易早期破潰,形成深在性卵圓形潰瘍,基底被覆壞死性灰白色物質,潰瘍邊緣捲曲;繼發感染可伴有疼痛及惡臭。患者常在數年內死亡。偶亦見開始既表現為腫瘤而未經紅斑期或斑塊期皮損者,稱暴力型皮膚T細胞淋巴瘤,預後差。

6.惡性黑素瘤:是由異常黑色素細胞過度增生引發的一種腫瘤,多發生於皮膚、皮膚、黏膜交界處,眼脈絡膜和軟腦膜處。

惡性黑色素瘤臨牀表現主要為迅速長大的黑色素結節。起初可見原來的正常皮膚髮生黑色素沉著,或者色素痣發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繼之病變損害不斷擴大,硬度增加,伴有癢痛感覺。黑色素瘤的病損有的呈隆起、斑塊及結節狀,有的呈蘑菇狀或菜花狀。向皮下組織生長時可以觸摸到皮下結節或腫塊,向四周擴散時則出現星狀黑斑或小結節。病情發展後,可以逐漸擴散到周圍淋巴結以及全身各個重要臟器。

對於黑素瘤皮損特點,專家們總結了一個ABCDE原則:

A:非對稱:色素斑的一半與另一半看起來不對稱。

B:邊緣不規則: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不像正常痣那樣具有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輪廓。

C:顏色改變:正常痣通常為單色,而黑色素瘤具有褐、棕、棕黑、藍、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種不同顏色。

D:直徑:色素斑直徑>5 毫米或色素斑明顯長大時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任何直徑大於1 釐米的色素斑都要活檢,由病理科醫生評估惡變的程度。

E: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任何一處色素沉著病變如果有迅速抬起或表面不平,應當立即做檢查。


皮膚癌的幾種表現

當皮膚出現以下表現時,我們應警惕是否為皮膚癌:1.皮膚出現潰瘍,經久不愈,甚至出現少量的出血;2.長期不消退皮膚上紅色瘢痕;3.此前因為陽光照射出現的舊疤痕,出現複發、潰瘍、結節等表現;4.黑痣的顏色、邊界、大小等發生改變等。

如何預防皮膚癌

1.遠離化學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盡量避免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品如瀝青、焦油、砷化物、苯並芘等,因這些化學物質均有較強致癌性。

2.防止長時間皮膚暴曬:即使是陰天,70%的紫外線還是會投射到地面上,紫外線會穿透皮膚表層破壞深層的皮膚細胞,引發癌細胞生長。所以白天在戶外走動,應避免長時間皮膚暴曬,同時做好化學和物理防曬,塗防曬霜、戴帽子、穿長袖衣服等等,這些都是預防皮膚癌的方法。

3.注意電離輻射。

4.積極治療原發病:患有光化性角化病、著色性幹皮病等癌前病變者,應儘早治療,爭取將皮膚癌扼殺於萌芽之中。

5.加強鍛煉身體:身體素質的提高,對預防任何疾病都是有幫助的。


皮膚癌主要包括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Bowen病、Paget病、惡性黑色素瘤五大類,以前兩者最為常見。過去幾十年中全世界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發生率有所增加,早期發現、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是治療皮膚癌的關鍵。

今天就教教大家怎樣識別這些常見皮膚腫瘤。

1

---基底細胞癌

常發生在有毛部位的表皮基底細胞或皮膚附件的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多見於老年人,好發於面頸部等暴露部位,特別是面部,主要在眼眥、鼻部、鼻脣溝和頰部多見。皮損表面稍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淺表的糜爛、結痂或淺表潰瘍。

2

---鱗狀細胞癌

常發生於某些皮膚病的癌前疾病基礎上,如瘢痕、日光性角化病、砷劑角化病或放射性皮炎等,很少發生於正常皮膚。最早表現是浸潤性硬斑,損害增大表面菜花狀增生,或中央破潰形成潰瘍。鱗癌易於轉移,尤其是沿淋巴道轉移,故局部淋巴結常腫大。

3

---鮑恩病

亦稱原位鱗狀細胞癌,為發生於皮膚及粘膜的鱗狀細胞癌。皮損表面有鱗屑和結痂、邊緣清楚、並略高起的暗紅色持久性斑片。鮑恩病伴發或以後發生惡性腫瘤的機會較多,故確診後應作全身檢查,並且需長期隨訪。

4

---Paget病

是表皮內上皮性腫瘤,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將其分為乳房Paget病(MPD)和乳房外Paget病(EMPD)。其臨牀特徵類似於炎症和感染性皮膚病,常有濕疹樣外觀。

5

---惡性黑素瘤

惡黑是一種惡性度高、轉移快的皮膚癌。西方國家患病率較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黃種人皮膚中的色素較多,對紫外線有較好的防護作用。惡黑的早期表現是在正常皮膚上出現黑色損害,或原有的色痣近期擴大,色素加深。隨著增大,損害隆起呈斑塊、結節狀或蕈狀、菜花狀,表面易破潰、出血。如向皮下組織生長時,則呈皮下結節或腫塊。如向周圍擴散時,尚可出現衛星狀損害。

皮膚癌青睞於老年人,避免過度暴露於日光是降低皮膚癌發病危險的主要方法,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是皮膚癌的標準治療方法,手術治療重點為徹底切除病竈。對於年老體弱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因其腫瘤對放射線敏感,一般採用X線治療。我科採用軟射線立體定向物理治療系統,主張分次小劑量照射,持續數周,可明顯減少壞死與瘢痕。


皮膚惡性腫瘤有相對容易出血的特點,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1.鱗狀細胞癌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轉化而來。生長較快,早期即形成潰瘍。有的呈結節樣、乳狀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合併感染有黏稠膿液,伴惡臭、疼痛。鱗狀細胞癌的惡性度較高,較易轉移,多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2.基底細胞癌起病時常無癥狀,初期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呈疣狀隆起,而後破潰為潰瘍竈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多單個發生,好發於面頰部、鼻樑及鼻兩旁,該腫瘤常無自覺不適,基底細胞癌雖然是惡性的,但轉移者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襲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襲性潰瘍。根據其形態和病理變化,可將基底細胞癌分為4型,即結節潰瘍型、色素型、硬瘢狀或纖維化型和淺表型。3.惡性黑色素瘤是惡性度很高、轉移很快的皮膚癌。中國人皮膚中的色素較多,對紫外線有較好的防護作用。同時比較注意防曬,因此惡性黑色素瘤在中國比較少見。由於黑色素瘤是黑顏色比較容易發現,所以如果在指甲、甲牀、腳心、手心或身體其他部位發現黑色的斑,近期內明顯擴大,並容易破潰,或半個指甲發黑,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4.濕疹樣癌

常發生在女性單側乳房。癥狀與濕疹相似,呈紅色或暗紅色的皮膚改變,表面易有滲液或滲血,初發時多在單側乳暈部,以後緩慢發展,有的乳頭可以有溢液。易誤診為濕疹。中年女性、久治不愈的單側性乳房濕疹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檢查比較安全!


患皮膚癌的人皮膚表面一般粗糙,不光滑,甚至會脫屑,皮膚會發癢,在壓力下會痛疼,甚至會滲液、滲血。皮膚表面會出現各色斑點且混雜不勻,還會向四周擴散。

如果是痣上長毛,則很少會惡化成腫瘤。


皮膚髮現問題,敢快找醫生看,最保險?別小病懲成大病?大家吉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