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4500字,閱讀需10分鐘左右)

在看下面的文章之前,大家可以先回憶一下自己的經歷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有沒有過面對著需求池中的幾十條需求的無所適從的經歷呢?

有沒有過辛辛苦苦做完需求上線之後,發現用戶對新功能並不感冒的懊惱悔恨的體會呢?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決定需求的優先順序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開發的資源是有限的,產品迭代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時間往往就是生命,如果對於需求的優先順序判斷失誤,導致有的功能上線的不夠及時,有的功能上線之後又並沒有大的反響,那給拉新和留存帶來的負面效果可能是我們並不願意去看到的。那麼在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的重壓之下,決定需求優先順序就尤其的顯示出其意義。

如果大家對於以上兩個問題的回答中,有肯定的答案,那這篇文章可能就能給你一點小啟發。如何決定需求的優先順序,本篇文章將會給你提供幾個小方法。

一、kano模型

使用kano模型判斷需求優先順序是使用較廣的一種方式。Kano模型簡單來說,是根據用戶滿意度來劃分需求的類型,以此來決定需求的優先順序。根據不同類型的需求類型與用戶滿意度之間的關係,可以將需求的類型分為5類:

1. 必備型需求

這一類需求是給用戶提供服務的基礎,是用戶認為產品「必須有」的功能和屬性。此類需求如果實現了,用戶的滿意度不會顯著提升,但此類需求一旦缺失,用戶的滿意度將會顯著下降。對於這一類需求,產品應該儘力去調研,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滿足此類需求。在眾多的同類產品中,滿足必備型需求意味著拿到了入場券,具備了和其他產品一較高下的資格,但並不會為大家在產品競爭中贏得優勢。

比如說,對於題庫app,能夠大量的習題是一項必備的需求,若此項需求出了問題,會使用戶大失所望,很大程度會離開這個軟體,另尋替代品。但這項需求被合理的實現了之後,給用戶的感覺並不明顯,並不能成為加分項。

2. 期望型需求

此類需求不像是必備型需求,它要求提供的產品比較優秀,但並不是必須的。有些期望性需求連用戶都不清晰的知道,但是他們期望得到。產品對於此類需求的滿足程度越高,用戶的滿意程度越高,反之,用戶越不滿,二者之間呈現線性關係。這是能夠體現產品競爭力的需求,能夠幫助產品贏得好感。

拿題庫app舉例,標記題目,將錯題自動加入錯題本屬於期望性需求,完善這兩項需求之後能夠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3. 魅力型需求

指不會被用戶過分期望的需求。對於魅力型需求,一旦實現,顧客滿意度也會急劇上升,即使表現並不完善,顧客表現出的滿意狀況則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滿足時,用戶也不會因而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

依然拿題庫app舉例,根據用戶的做題記錄,對用戶練習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產生用戶個人的練習報告,讓用戶進行分享,並給用戶推薦練習題目。這兩個即屬於魅力型需求。一旦實現,將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驚喜。

4. 無差異型需求

即指不管有沒有,對用戶滿意度無影響的需求。

5. 反向型需求

是指實現之後,用戶的滿意度反而會下降的需求。不同的用戶需求是千差萬別的,對同一個功能來說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若我們提供了只有少部分用戶才需要的功能,提供後反而會使大部分的用戶滿意度下降,因為此功能增加了大部分用戶實現目標的成本,帶來了額外的負擔。

經過上述的了解,我們可以總結出對於不同類型需求的處理方式,在產品發布之前,我們需要完成基本型需求,盡量多做期望型需求,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做少量的魅力型需求,給用戶以驚喜。對於無差異型需求和反向型需求,大家千萬要住手!

那麼,我們根據什麼方式可以確定我們需求池中的需求屬於哪一類呢?我們如何使用kano模型分析需求類型呢?使用kano模型分析需求的大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設計用戶調研問卷

第二步:進行調研

第三步:分析調研結果,建立模型

第四步:根據模型得到優先順序

第一步:設計用戶調研問卷

在設計問卷之前,大家要先整理好需要調研的需求。

對於每個需求的調研,要從正反兩方面去提問:

「如果有/沒有此功能,您的評價是?」

第二步:進行調研

第三步:分析調研結果,建立模型

收集到數據之後,要將每個用戶的回答對應到下表的格子中,得到該需求對於某位用戶來說屬於哪種類型。

得到每個用戶對於該需求的判斷後,要把所有用戶的反饋匯總到一起,統計各類型的百分比。如,認為此項需求是必備型需求的人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多少,認為此項需求是魅力型需求的人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得到每一項的百分比。

下一步,根據歸類每個屬性的百分比,計算該需求的Better-Worse係數:

Better= (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必備型需求)

Worse= -(期望型需求+必備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必備型需求)

Better的數值表示如果產品提供某功能或服務,用戶的滿意度會提升的程度。其絕對值越大,代表如果有該功能,用戶滿意度提升的效果會越強;worse的表示如果產品不提供某功能或服務,用戶的滿意度會降低的程度。其絕對值越大,代表如果沒有該功能,用戶滿意度降低的效果會越強;因此,根據better-worse係數,對兩個係數的絕對值都較高的項目應當優先實施。也可再將每個功能的better、worse係數放到如下所示的象限表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四步:根據模型得到優先順序

一般來說,大家必須完成落在第四象限(必備型需求)的功能,儘可能多做落在第一象限(期望型需求)的功能,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兩個落在第二象限(魅力型需求)的功能。對同一個象限內的功能來說,先做離原點距離越遠的需求。

二、四象限法則

古話說「事有輕重緩急」,四象限法則就是通過需求的緊急和重要程度進行需求的優先順序排序。

通過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可分出四個象限: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重要緊急的事情往往很急迫且現在不做會帶來嚴重後果,如發現伺服器已經不能支持目前的訪問量,導致程序奔潰;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是指那些不要求馬上完成,但是若完成不好會帶來嚴重影響的需求,如建立產品數據報警機制等。對於緊急但是不重要的需求,可以嘗試找找有沒有替代的方案來實現。如,運營馬上舉辦一場線下推廣活動,想要定製化一個模塊,可以和運營討論能否找到更簡單的方案來替代實現。對於不重要不緊急的需求,就可以把它放到一邊啦。

在使用此種方法的過程中,大家的主要困惑點可能來源於如何處理重要不緊急和緊急不重要的需求。在這裡建議大家,緊急不重要的需求往往要求產品馬上給一個決定,但對產品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也就是說不管選擇plan A還是plan B,都既不會帶來大的收益,也不會產生大的危害。對於此類需求,大家可以快速地做一個決策,或者看能否讓其他人做這個決策,如確定一下icon的樣式,沒有必要耗費太多的時間,或者可以直接讓需求方或交互設計師來確定。而重要不緊急的需求,是雖然不要求我們馬上決定,但是之後會給產品來帶重大影響的需求。對於此類需求,一定要慎重,產品做方案時需要進行多方調研,確保方案沒有問題。

三、優先滿足核心用戶的需求

在了解此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背景。一個產品所面對的用戶,是多樣的,每一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如果我們想著去實現所有用戶的所有需求,做一個大而全的產品,那我們只會得到一個平庸的產品。因為當我們想要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時,每一個用戶都會擁有很多他自己並不想要的功能,導致他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時路徑會變長,成本會變高。用戶就有可能捨棄這個大而全的產品,轉而去尋找一個能夠以最短路徑滿足他需求的產品。

基於此背景。我們策劃產品時,需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我們的核心用戶是誰?核心用戶在全部用戶中只佔一部分,但是他們是我們生存的根本,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牢牢抓住這部分核心用戶。因此,在處理需求的優先順序時,也應當先考慮核心用戶的需求。對於非核心用戶的需求,則可以選擇性的滿足。

四、基於成本決定優先順序

產品作為公司戰略的體現,其最終目標是為了盈利,因此,收益是決定產品需求優先順序不能忽略的一部分。在考量收益的時候,不能不考慮的就是成本。由於互聯網行業的特殊性,此處我們說的成本,更多指的是開發成本。那麼我們什麼時候需要重點考慮成本呢?如果兩個需求,做完之後對於用戶好感度提升是相近的,我們可以去比較這兩個需求的開發難度,先完成難度更低、開發周期更短的需求。可是我們也不能只做簡單的、開發周期短的需求。評定產品優先順序時,我們需要先考慮用戶的好感度、運營的需求、業務上的完整性,再考慮開發的成本。總而言之,我們想要的是實現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需求,而不是一昧的只做成本最小的需求。如果條件允許,大家可以嘗試mvp的產品迭代方式,讓功能迅速上線,收集用戶反饋,最終使產品更貼近用戶的需求。

五、收益和風險

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和收益相對應的,就是不確定的風險。需求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可能不確定用戶對這個需求的反應如何,這個時候可以將這個需求稍微推遲,密切觀察市場動向。再比如說,有些需求設計到重大的代碼變動,會給項目帶來很大的風險,團隊為了規避風險,往往會將此類需求推遲。可是事實上,對於這類遲早要做的重大改動,早改比晚改要來得好。比如我曾經在的團隊,有一次想要將一個模塊由H5頁面改為原生頁面,調整很大。可是同時,此模塊又在源源不斷接收新的需求。這就導致此模塊改版的代價越來越大,啟動模塊改版的阻力也越來越大。

六、結語

以上給大家介紹的幾種評定需求優先順序的方式維度都不同:根據用戶滿意度判斷區分需求類別來評定需求優先順序、根據重要緊急程度評定需求優先順序、根據用戶群體區分需求優先順序、基於成本或風險決定優先順序,大家在實際的場景中,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評定需求優先順序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僅僅依靠這些方法,還不足以滿足真實工作中所有場景。科學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在產品決策中,經驗和預判更加重要,而且我們往往需要考慮競品的動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可能直接接收來自領導的需求,或者根據競品的動向調整需求的優先順序。不管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是最重要的,祝大家工作順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