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4500字,阅读需10分钟左右)

在看下面的文章之前,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有没有过面对著需求池中的几十条需求的无所适从的经历呢?

有没有过辛辛苦苦做完需求上线之后,发现用户对新功能并不感冒的懊恼悔恨的体会呢?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决定需求的优先顺序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开发的资源是有限的,产品迭代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时间往往就是生命,如果对于需求的优先顺序判断失误,导致有的功能上线的不够及时,有的功能上线之后又并没有大的反响,那给拉新和留存带来的负面效果可能是我们并不愿意去看到的。那么在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重压之下,决定需求优先顺序就尤其的显示出其意义。

如果大家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中,有肯定的答案,那这篇文章可能就能给你一点小启发。如何决定需求的优先顺序,本篇文章将会给你提供几个小方法。

一、kano模型

使用kano模型判断需求优先顺序是使用较广的一种方式。Kano模型简单来说,是根据用户满意度来划分需求的类型,以此来决定需求的优先顺序。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类型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需求的类型分为5类:

1. 必备型需求

这一类需求是给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是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功能和属性。此类需求如果实现了,用户的满意度不会显著提升,但此类需求一旦缺失,用户的满意度将会显著下降。对于这一类需求,产品应该尽力去调研,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满足此类需求。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满足必备型需求意味著拿到了入场券,具备了和其他产品一较高下的资格,但并不会为大家在产品竞争中赢得优势。

比如说,对于题库app,能够大量的习题是一项必备的需求,若此项需求出了问题,会使用户大失所望,很大程度会离开这个软体,另寻替代品。但这项需求被合理的实现了之后,给用户的感觉并不明显,并不能成为加分项。

2. 期望型需求

此类需求不像是必备型需求,它要求提供的产品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有些期望性需求连用户都不清晰的知道,但是他们期望得到。产品对于此类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用户的满意程度越高,反之,用户越不满,二者之间呈现线性关系。这是能够体现产品竞争力的需求,能够帮助产品赢得好感。

拿题库app举例,标记题目,将错题自动加入错题本属于期望性需求,完善这两项需求之后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 魅力型需求

指不会被用户过分期望的需求。对于魅力型需求,一旦实现,顾客满意度也会急剧上升,即使表现并不完善,顾客表现出的满意状况则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满足时,用户也不会因而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

依然拿题库app举例,根据用户的做题记录,对用户练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产生用户个人的练习报告,让用户进行分享,并给用户推荐练习题目。这两个即属于魅力型需求。一旦实现,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惊喜。

4. 无差异型需求

即指不管有没有,对用户满意度无影响的需求。

5. 反向型需求

是指实现之后,用户的满意度反而会下降的需求。不同的用户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个功能来说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若我们提供了只有少部分用户才需要的功能,提供后反而会使大部分的用户满意度下降,因为此功能增加了大部分用户实现目标的成本,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经过上述的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处理方式,在产品发布之前,我们需要完成基本型需求,尽量多做期望型需求,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少量的魅力型需求,给用户以惊喜。对于无差异型需求和反向型需求,大家千万要住手!

那么,我们根据什么方式可以确定我们需求池中的需求属于哪一类呢?我们如何使用kano模型分析需求类型呢?使用kano模型分析需求的大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计用户调研问卷

第二步:进行调研

第三步:分析调研结果,建立模型

第四步:根据模型得到优先顺序

第一步:设计用户调研问卷

在设计问卷之前,大家要先整理好需要调研的需求。

对于每个需求的调研,要从正反两方面去提问:

「如果有/没有此功能,您的评价是?」

第二步:进行调研

第三步:分析调研结果,建立模型

收集到数据之后,要将每个用户的回答对应到下表的格子中,得到该需求对于某位用户来说属于哪种类型。

得到每个用户对于该需求的判断后,要把所有用户的反馈汇总到一起,统计各类型的百分比。如,认为此项需求是必备型需求的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认为此项需求是魅力型需求的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得到每一项的百分比。

下一步,根据归类每个属性的百分比,计算该需求的Better-Worse系数:

Better= (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必备型需求)

Worse= -(期望型需求+必备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必备型需求)

Better的数值表示如果产品提供某功能或服务,用户的满意度会提升的程度。其绝对值越大,代表如果有该功能,用户满意度提升的效果会越强;worse的表示如果产品不提供某功能或服务,用户的满意度会降低的程度。其绝对值越大,代表如果没有该功能,用户满意度降低的效果会越强;因此,根据better-worse系数,对两个系数的绝对值都较高的项目应当优先实施。也可再将每个功能的better、worse系数放到如下所示的象限表中。

图片来源于网路

第四步:根据模型得到优先顺序

一般来说,大家必须完成落在第四象限(必备型需求)的功能,尽可能多做落在第一象限(期望型需求)的功能,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两个落在第二象限(魅力型需求)的功能。对同一个象限内的功能来说,先做离原点距离越远的需求。

二、四象限法则

古话说「事有轻重缓急」,四象限法则就是通过需求的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需求的优先顺序排序。

通过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可分出四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重要紧急的事情往往很急迫且现在不做会带来严重后果,如发现伺服器已经不能支持目前的访问量,导致程序奔溃;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是指那些不要求马上完成,但是若完成不好会带来严重影响的需求,如建立产品数据报警机制等。对于紧急但是不重要的需求,可以尝试找找有没有替代的方案来实现。如,运营马上举办一场线下推广活动,想要定制化一个模块,可以和运营讨论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案来替代实现。对于不重要不紧急的需求,就可以把它放到一边啦。

在使用此种方法的过程中,大家的主要困惑点可能来源于如何处理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的需求。在这里建议大家,紧急不重要的需求往往要求产品马上给一个决定,但对产品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不管选择plan A还是plan B,都既不会带来大的收益,也不会产生大的危害。对于此类需求,大家可以快速地做一个决策,或者看能否让其他人做这个决策,如确定一下icon的样式,没有必要耗费太多的时间,或者可以直接让需求方或交互设计师来确定。而重要不紧急的需求,是虽然不要求我们马上决定,但是之后会给产品来带重大影响的需求。对于此类需求,一定要慎重,产品做方案时需要进行多方调研,确保方案没有问题。

三、优先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

在了解此方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背景。一个产品所面对的用户,是多样的,每一个人的需求都不同。如果我们想著去实现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那我们只会得到一个平庸的产品。因为当我们想要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时,每一个用户都会拥有很多他自己并不想要的功能,导致他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时路径会变长,成本会变高。用户就有可能舍弃这个大而全的产品,转而去寻找一个能够以最短路径满足他需求的产品。

基于此背景。我们策划产品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的核心用户是谁?核心用户在全部用户中只占一部分,但是他们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牢牢抓住这部分核心用户。因此,在处理需求的优先顺序时,也应当先考虑核心用户的需求。对于非核心用户的需求,则可以选择性的满足。

四、基于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产品作为公司战略的体现,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盈利,因此,收益是决定产品需求优先顺序不能忽略的一部分。在考量收益的时候,不能不考虑的就是成本。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此处我们说的成本,更多指的是开发成本。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需要重点考虑成本呢?如果两个需求,做完之后对于用户好感度提升是相近的,我们可以去比较这两个需求的开发难度,先完成难度更低、开发周期更短的需求。可是我们也不能只做简单的、开发周期短的需求。评定产品优先顺序时,我们需要先考虑用户的好感度、运营的需求、业务上的完整性,再考虑开发的成本。总而言之,我们想要的是实现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需求,而不是一昧的只做成本最小的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尝试mvp的产品迭代方式,让功能迅速上线,收集用户反馈,最终使产品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五、收益和风险

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和收益相对应的,就是不确定的风险。需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可能不确定用户对这个需求的反应如何,这个时候可以将这个需求稍微推迟,密切观察市场动向。再比如说,有些需求设计到重大的代码变动,会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团队为了规避风险,往往会将此类需求推迟。可是事实上,对于这类迟早要做的重大改动,早改比晚改要来得好。比如我曾经在的团队,有一次想要将一个模块由H5页面改为原生页面,调整很大。可是同时,此模块又在源源不断接收新的需求。这就导致此模块改版的代价越来越大,启动模块改版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六、结语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几种评定需求优先顺序的方式维度都不同:根据用户满意度判断区分需求类别来评定需求优先顺序、根据重要紧急程度评定需求优先顺序、根据用户群体区分需求优先顺序、基于成本或风险决定优先顺序,大家在实际的场景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评定需求优先顺序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这些方法,还不足以满足真实工作中所有场景。科学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在产品决策中,经验和预判更加重要,而且我们往往需要考虑竞品的动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能直接接收来自领导的需求,或者根据竞品的动向调整需求的优先顺序。不管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是最重要的,祝大家工作顺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