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始人的性格、眼光和才能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现在有不少企业在说生意不好做,而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企业大都是一些不太好的企业。

为什么?

因为在市场上,每一个行业几乎都是有几个企业是赚大钱的,然后前面的一小部分也是赚钱的,后面尾部的企业则是不赚不亏或亏的。

这就是经济的客观规律嘛,不信你看那些叫苦连天的企业,基本都是处在自身行业的下游。

实际上,也就是说,它们本身就有经营问题,它们的基础能力不够,它们没有抗风险的能力。

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当你被淘汰的时候,你抱怨有什么用呢?

别拿大环境当借口,能力有问题到哪里都会出问题,本山大爷说了: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世上没有救世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提升能力,经营好企业的方法都是公开的。

两年前,任正非在一次重大访谈中就曾回答过「中国有可能成长出许多个「华为」吗?」的问题。

他说,可以的。

这里多说一句,任正非原本是一贯的低调,基本上是不接受外界的采访,最近两年之所以这么密集的发声,也是有缘由的。

我认为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华为和任正非已经是不同往日,想继续韬光养晦是不可能了,毕竟实力摆在那里,都世界第一了,谁还不知道你的厉害?所以既然藏不住,不如就光明正大的展示王者风范。

你看任正非接受中外媒体的姿态,多么从容,多尖锐的问题都是淡定的回答,这就是实力和智慧带来的自信。

还有一个就是由任正非出面发声是对华为有利的,他就像是一个定海神针,有他老人家出面,不管华为内部的18.8万员工,还是外面的风风雨雨,都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我之所以写这么多任正非和华为的文章,一方面是觉得确实对我们创业者很有启发和学习价值,一方面也是真心觉得这样的人、这样的公司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好,继续说任正非的回答,再造一个「华为」不太容易,但参考任正非的心法、华为的经验,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不变成「破坏大环境的人」,还是妥妥的事情。

比如那个温氏公司,不就被称为养殖业的华为吗。

对于如何做出一个「华为」,任正非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小企业做大,就得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

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第二,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我始终认为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

层级越高的人说话往往就越朴实无华,任正非所说的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举个例子,近日被停牌的乐视,其「生态化反」、多领域发展战略的结果最终就成了一个笑话,要是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何至于此?

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电视、乐视手机、乐视汽车......业务涵盖七个子生态,电影、体育、金融、农业、销售、酒等领域,都有乐视的触角。

2015年4月14日,乐视发布超级手机,「乐视手机多维度超越苹果,创十大全球第一,是世界上第一部超过iPhone的智能手机」,问题是你就算穿著、PPT跟乔布斯似的,但你究竟也不具备人家的内在啊。

超级到最后就窒息了,用孙宏斌的话说,别说七个子生态一个都不能丢,你就是做好一个都很牛逼了。

如果靠PPT就可以打天下,那让人家苹果、三星、特斯拉、BAT情何以堪?

还是要敬畏每一个领域里面的深度和护城河,人家是有无数人才、资金、技术和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出现在的,你凭什么一入场就能横扫天下?

硬体领域的门槛有多深,看看被供应链逼得狼狈不堪的罗永浩就知道了,那么聪明的人,费心费力奋斗了7年,锤子手机仍然只是被归于「other」的结果。

世上没有什么捷径,如果有,那也只是脚踏实地的代名词,「磨豆腐」积累出来的行业门槛,不可能被所谓天赋、意志、金钱和PPT所颠覆的。

我觉得,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根无形的线,很多人之所以狂妄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抵达、看到那根线在哪里,也就说他们根本不够进场的资格。

郭德纲有个笑话:「内行要是和外行去辩论,那就是外行!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那些挥舞著钞票喊著去颠覆这个、那个的人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你现在创业还没有感触到行业的这根线在哪里,那么你最好是抓紧努力了,要知道,每一个领域的头部从来都是少数,落后就是危险。

不要这山望著那山高,做企业要有最基本的定力,如果你这碗饭都吃不好,那么把锅端给你,你都接不住。

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著。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任正非说,华为的战略和方法很简单,就是集中一切资源对著一个点冲锋。

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著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著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著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是做好自己的主业,当你够到那根线,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之后,才有资格去多元化,去搞「生态化反」。

当你马云刚创业不久,有机会去请教李嘉诚的生意之道,李嘉诚说,「做生意就是别管你做多少项目,你一定要有一个天塌下来都赚钱的项目,这个项目足以养活你的所有生意。」

看到这里你就会知道,乐视那种玩法要是不玩崩都没有天理。

乐视旗下最多有过几十个公司,哪一个算是它的现金奶牛?总裁班同学、明星朋友、「白衣骑士」和韭菜们吗?

创业要多听听老前辈的忠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脚踏实地,不要把企业搞得太复杂,少一点虚荣心,多下功夫磨好自己的豆腐。

还是那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