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攝影報道

  4月12日,“中國李莊杯第15屆十月文學獎頒獎典禮暨翠屏區第二期全民閱讀集中宣傳推廣活動”在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舉行,著名詩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梁平創作的組詩《人間煙火》獲獎。

  《人間煙火》是怎樣創作出來的?下一個作品是否會融入李莊元素?如何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四川文學如何走出去?帶着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梁平。

  談《人間煙火》:

  寫作就爲了能找到自己的根

  “我的寫作有一種精神嚮往,就是爲了能找到自己的根。”在談到《人間煙火》的寫作過程時,梁平說,他的根是與現實密切相關,就他個人寫作風格而言,不太喜歡去寫與現實毫無相關的東西。“寫現實,或者說在寫作中去體現人間煙火,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寫作方向。”

  對於當前詩歌寫作的看法,梁平說,中國的詩歌創作這幾年是一個熱點,比小說、散文更熱。現在中國詩歌的寫作就像一個萬花筒一樣,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寫作方式,也有很多美學、詩學上的追求。“但就我個人而言,一個真正優秀的詩人,他的寫作必須和時代發生關係,和老百姓、和日常生活發生關係。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關係發生,我認爲中國詩歌寫作就會失去一個根,我們的詩歌寫作一定要找到一個精神寄託,這個精神寄託就是要找到根、要說人話,我覺得把詩歌寫得花枝亂顫的都是在賣假藥。”

  談四川文學:

  要走出去,一定要把作品寫好

  作爲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梁平對四川文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我覺得文學走出一個地域,比如說走出宜賓、走出四川,甚至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首先一點,一定要把作品寫好。”梁平說。

  怎樣把作品寫好?梁平說,他之前幾次提到要找到我們自己的根,這樣纔不會人云亦云,纔不會人家寫什麼就追什麼。一個沒有自己根、沒有自己精神寄託的寫作,無論寫得多好、寫得多麼光鮮、寫得多麼耀眼,它都是無效寫作,一定要把你的生命、你的思考和這個時代結合起來。“我們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這個時代有值得我們找到的根,有值得我們找到的精神寄託。”

  談李莊:

  不僅有文化的積澱,還有文化的生長

  李莊作爲十月文學獎的永久頒獎,梁平有什麼印象?

  “李莊是我一直特別喜歡的一個地方,只要我來宜賓,我就一定會到李莊來,哪怕只是喫一頓飯。”梁平說,因爲李莊除了抗戰時期一些文化精英在這兒待過,留下了很多遺址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可以讓人緩慢下來的、可以讓人體驗到休閒的地方。“我在成都待的時間比較多,我覺得成都的休閒和李莊的休閒不一樣。昨天,我在李莊住了一晚上,今天早晨起得很早,我在空無人煙的鎮上走了兩三遍,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李莊不僅有文化的積澱,它還有文化的生長,它這裏還會生長文化、生長詩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