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秀秀,是2008年10月8日由厦门美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一款免费图片处理的软体,有iPhone版、Android版、PC版、Windows Phone版、iPad版及网页版,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智能的拍照、修图服务。至2018年10月8日,美图已过完十周岁生日??,那么,以美丽动颜的照片为主打产品的美图,是否青春依旧呢?

美图以「美图秀秀」图片美颜处理软体起家,后将产品和服务延伸到「美图相机」、「美图美妆」和「美图社交」等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6年12 月 15 日 ,伴随著港交所内的一声锣响,美图正式宣告在香港挂牌上市。上市简称为美图公司,股票代码为 1357。美图此次 IPO 公开发售价定为 8.5 港元,美图的估值也一路上升至 50 亿美元。

美图秀秀作为一款热门的免费修图软体工具,虽没有营收,但却为为美图带来了4.16亿的活跃用户,这成为了美图的最核心价值。并基于此,美图将其「美业「扩展到「美拍、美图美妆、美图社区以及美图相机领域,多元化业务发展如火如荼。根据美图CEO吴欣鸿的表述:美拍是短视频社区;美图美妆被定为成一个时尚分享购物社区,采取的是B2C2C的买手模式—由时尚达人(买手、网红、时尚意见领袖)连接品牌商品及消费者;美图秀秀会趋向于社交平台;而美颜相机会偏向媒体和云服务。其他三个还好理解,美颜相机的「媒体和云服务」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吴欣鸿解释说,可以把美颜相机理解成女生版的今日头条,用户通过下拉就能看到很多女生感兴趣的内容。而云服务方面,是根据用户画像进行一些个性化推荐,比如说知道你长什么样后,产品会给你推荐怎么做发型,怎么化妆等。

但尴尬的是,上市三年来美图公司的绝大部分营收都是依赖于其智能手机硬体业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美图手机等硬体收入分别为14.7亿与37.4亿元,在总营收中分别占比93.4%和82.6%。其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手机硬体收入的占比同样高达72%。尽管手机业务贡献了其绝大部分营收,但该业务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同时,2018年上半年美图智能硬体收入大幅下降,从去年同期的19.33亿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4.8亿,降幅达23.4%。美图将原因归于「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继续下降」,智能手机业务充满挑战,而且下降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18年年底。2018年11月19日晚,小米集团公布第三季度财报之后表示,已经和美图达成重要战略合作,未来将共同推出手机和智能硬体产品。合作内容为:「包括所有日后发布的美图品牌智能手机及某些智能硬体产品相关的美图品牌的全球度假授权以及若干技术和域名的全球授权」。美图放弃了手机产品的研发、销售等业务,也意味著正式放弃手机这个曾经的主要营收来源。为了收窄亏损,美图只能选择了壮士断腕!

将始终亏损的主营业务出售之后,美图还宣布其主打电商业务的美图美妆将结束运营。美图近期与寺库集团、TryTry公司发布战略合作备忘录,表示三方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根据合作内容显示,美图美妆将由寺库集团投资的美妆电商TryTry运营。对此,美图方面解释称要将电商业务轻资产化运作,有利于美图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美和社交」。美图电商「美图美妆」业务的前身是2017年3月发布的美铺,同年十月升级为美图美妆。如今,仅仅时隔一年,美图便将这一商业化的重点项目抛弃。由此可以看出,美图在电商业务方面商业化尝试的效果及业绩不如预期。

由于美图接连通过合作的方式「剥离」了「美图手机」和「美图美妆」两块最主要的营收阵地,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美图未来的想像空间,而这也体现在了其近两个月的股价表现上。在今年9月27日于6.24港元稍作停顿后,美图的股价就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持续下跌。然而,真正的噩梦是在11月29日。当日,美图股价骤然暴跌15.88%,创出最近20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30日,美图股价继续狂泻,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3%,尽管其后跌幅收窄,收盘仍下跌4.13%。截至周五收盘,美图股价为3.25港元,总市值仅剩135.76亿港元。相较一年半前接近1000亿时的巅峰,美图市值已经蒸发了近835亿。

商业模式分析:

(1)公司提供的核心产品或服务,越有市场独占性,越刚需,则客户粘性越强,市场价值越大。

美图公司最初提供的美图秀秀APP软体,虽然在2008年刚上市的时候起到了轰动性的市场影响力。但是随著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智能手机摄像头及其照相软体富集了「美颜」效果,相机自带的AI美颜功能,将取代专门用于美颜的美图秀秀APP应用场景,从而使得作为美图秀秀核心价值的美颜功能逐渐不再是美图独家的核心竞争优势,市场可替代性越来越高。

另外,美颜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每天需要高频使用的功能。同时,人们也会有「审美疲劳」:美=时尚,时尚=快速变化!如果不能在美颜功能上有持续不断的推陈出新, 往往很难长期锁定客户并高频使用其功能。这个与滴滴的「打车」和饿了吗的「外卖」的每日刚性需求不可相提并论。

(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人口流量红利已经消失,开始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

自2008年中国由功能手机时代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市场增量红利时期。但到了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增速趋缓,至2017年下半年基本已进入市场需求下滑的阶段,市场正式进入存量市场,人们换机周期也越来越长。而一旦一个区域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加之市场玩家核心技术都趋于成熟,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因此排在市场中后位的玩家,往往开始出现明显的业绩下滑、市占率下降情况。而头部集中效应将愈加明显(华为、苹果、小米等)。

而与此同时,印度手机市场自2017年开始由功能手机时代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大量换机需求成为目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增量红利的代表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各大手机制造商都在争先恐后的布局印度市场。因为一个很简单逻辑:增量市场,蛋糕做大,人人都有饭吃,和平共处;存量市场,蛋糕有限,大家相互厮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3)企业多元化需要根基稳固,明星业务需要三思而后行!

企业多元化前提往往是其核心业务市占率优势明显,核心技术壁垒高,且资金、人才以及运营能力都处于较富余的状态时,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否则容易导致:大儿子(主营业务)身体羸弱,尚处婴幼儿期的小儿子们(多元化业务)吃不饱奶的状态!美图主营业务是美图手机,但是却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情况下,开展多个需要持续输血的明星业务(波士顿矩阵模型),最终导致公司各项业务都「营养不良」。

另外, 企业开展多元化发展,目的是好的,但是具体选择哪个方向做多元化发展,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分析后方可小范围先行尝试。切不可摊子铺太大,多项目同时上马,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4)移动互联网公司,拥有活跃用户和线上流量,未必就有流量变现的能力!

很多公司通过前期烧钱、免费等方式获取了不俗的线上活跃用户和流量,但是却缺乏后期流量变现的能力,也就是常见的盈利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东西好,卖吆喝,但不赚钱。在这点上,美图秀秀远不如小米能力强。小米和美图秀秀同样是手机硬体业务收入占比最大,小米一样是手机业务不赚钱,但是小米的软体服务营收变现能力远强于美图秀秀,这也是美图秀秀软肋之一。美图秀秀虽然通过亏损业务剥离的方式处理了两块核心业务,但是下一步其美图社交如何变现,轻资产商业模式如何运作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MBA组面案例分析,成败在于细节!差异化的分析能力,高人一等的视角眼界,将助你平步青云,名校MBA面试,轻而易举!

欢迎加我微信:13601829717.一起交流,一起提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