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卻不知道是真是假。那麼,歷史上真有孟姜女這個人嗎?

有書君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可以肯定地說,歷史上的孟姜女只是個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有個孟家莊,莊內有兩戶鄰居,一家姓孟,一家姓姜。兩家都是隻有一對老夫婦居住,都沒兒沒女,而且兩家關係非常要好。

他們在土牆邊種了一棵葫蘆,其中最大的一個葫蘆,正好結在兩家房屋的正中間。

於是,兩家人便約定,等葫蘆成熟以後,將它剖開,一家一半兒。

日子一天天過去。八月的時候,葫蘆已經長得非常大了。老人們把葫蘆摘了下來,小心翼翼地切開。

不料裡面卻忽然傳出一陣嬰兒的啼哭聲。老人們頓時驚呆了。打開一看,裡面竟然有個小女孩兒,紅嘟嘟的臉,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看著他們,十分乖巧可愛。

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小女孩兒,就說,這是上天憐惜我們孤苦無依,特地賜給我們的,這個女娃就由兩家合養吧。於是小姑娘變成了孟、姜兩家的掌上明珠,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長大以後,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有一天,她正在家裡織布,聽見有人敲門。

打開門一看,只見一個外鄉的書生倒在門口。原來這個書生叫範喜良,是姑蘇人。範喜良自幼跟隨私學裡的先生讀書。秦始皇下了焚書令以後,四處抓捕儒生,範喜良於是急忙逃走。

走了許久以後,食物早就喫完了,水也喝盡了,這才敲門討些喫食。孟姜女見範喜良知書達禮,於是芳心暗許。範喜良見孟姜女漂亮賢惠,也暗生情愫。

老人家也很同情範喜良,但是當時秦朝規定不準收留外鄉人,他們又很害怕,就猶豫好久才答應二人成婚。於是,兩人便拜過天地就成為夫妻了。

然而,他們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多久,範喜良的行蹤早被人報告給了官府。他們新婚後的第三天,一羣官兵就衝進家門,把範喜良抓走了。當時秦朝正在修築長城,範喜良便被押解至山海關。

孟姜女日夜為範喜良擔憂,茶飯不思,日漸憔悴。轉瞬間,冬天來了,大雪紛飛,天寒地凍。

孟姜女想著服勞役的丈夫,便日夜趕著縫製棉衣。棉衣很快做好,孟姜女辭別兩家的父母,便踏上了尋夫的路程。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東部,與江蘇相隔數千里。孟姜女不辭勞苦,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數年之後,他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得到的卻是不幸的消息。原來,範喜良早已死去,被埋在長城裡築牆了。孟姜女悲憤交加,想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歷盡千難萬險,到頭來卻連丈夫的屍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肝腸寸斷?

她向著長城痛哭,悲情感天動地。突然轟隆一聲巨響,長城崩倒了800裏,露出埋藏在城牆裡的累累屍骨。孟姜女尋到範喜良的屍骨之後,挖墳把他埋了起來,隨後跳入了波濤滾滾的大海里,悲壯地殉情而死!

後人根據這個悽美的故事修建了一座孟姜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河北省山海關城東,距離山海關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的山崗上。

其實,孟姜女是有人物原型的。

其實孟姜女的故事是經過加工的,有藝術誇大的成分。有人認為孟姜女的原型來自《左傳》中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

她無名無姓,人稱杞梁妻。杞梁與妻子感情非常好,在跟隨齊莊公討伐莒國的時候戰死。後來,莒國被攻克,齊莊公帶回了杞梁的屍首,並讓杞梁妻去郊外祭拜。豈料杞梁妻說:「我夫君做錯了什麼嗎?

難道他沒有為國立下戰功嗎?在郊外弔唁,既缺乏誠意,又倉促草率,對烈士不夠尊重。」齊莊公聽了之後,向她表示歉意,然後把杞梁的屍首帶進城裡,好好安葬了。

只不過這則故事中既沒有哭的情節,也沒有說到城牆倒塌。

關於哭的情節,早在《禮記·檀弓》裏,曾子提到過。他說杞梁死後,他的妻子在郊外的路上迎接他,痛哭一場。

西漢的劉向在《說苑》里加上了「崩城」的內容。是說杞梁戰死的時候,杞梁妻子悲痛欲絕,哭得城牆都倒塌了。劉向還在《烈女傳》裏又加上了投淄水的情節。

是說杞梁死後,他的妻子沒有子嗣,也沒有其他親人,她在城下大哭十天之後,城牆為之傾倒。葬了杞梁之後,杞梁妻說,我還能去哪呢?就跳進淄水自盡了。

到了宋朝,人們就把這個傳說演變成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就是所謂的孟姜女哭長城。

修築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徭役中最為殘酷的一項勞役,在2000多年的歲月中,長城屢次整修,動用了無數的民夫,死去的人不計其數。孟姜女的故事是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也是對堅貞不屈反抗者的歌頌。

綜上,孟姜女在歷史上只是個傳說。她的原型是春秋時期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而史書中記載的一些片斷,經過後人的加工,逐漸加上了「痛哭」「城倒」「投水」等情節,使得故事情節更豐富,才變成了如今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表達了中華女子的剛烈忠貞,同時也對封建秦王朝暴政進行了無情地鞭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歷史上真有孟姜女這個人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卻是虛構出來的。畢竟是神話傳說。雖然是神話傳說,但是也有她一定的來源。大多數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都表達了一定的內涵和意義,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把自己的期望融入到了傳說裏,而孟姜女哭長城就是這樣,為的是表達勞動人民對戰爭的排斥和對真摯愛情的追求,以及對戰爭破壞家庭的哀嚎。那孟姜女哭長城又是怎麼傳承下來的呢?故事是這樣的:

1.故事的原型孟姜女女是春秋時期將軍之妻。春秋戰國時期,前549年,齊莊公攻打朝歌后在回國的途中遇到了敵方的偷襲。這次偷襲戰死了一個將軍,杞梁,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孟姜女在郊外就哭著迎接丈夫的靈柩,那齊莊公派人在郊外給杞梁弔唁。但是呢,孟姜女不樂意了,認為齊莊公在郊外弔唁對自己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丈夫不尊重,而且在郊外就草草了事。自己的丈夫為國家做了那麼多貢獻,甚至搭上了姓名,不行啊,所以就惱怒回絕了齊莊公,齊莊公一想,也是啊,人家丈夫跟著自己南征北戰,居功至偉,現在戰死沙場,自己應該表示表示,不能這樣。於是親自到孟姜女家中弔唁。後來成為一代佳話,相互流傳。那麼這個故事就是已經足以表達孟姜女對戰爭的排斥,對戰爭對家庭造成危害的極力反抗,以及對自己丈夫的熱愛。從對齊莊公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2.封建社會的帝王制度讓勞動人民的感情從神話中表達。由於封建社會制度的限制和殘酷。勞動人民不敢像現在一樣有言論自由,動不動就要殺頭。怎麼辦呢?就把這個故事一點一點的改編,經過歷朝歷代幾千年的改編就成了孟姜女哭長城了。那麼長城是誰修的?是代表帝王制度殘酷的秦始皇修的,當然還有歷代帝王。長城是幹嘛用的?為了抵禦外敵入侵,是戰爭的產物,代表著戰爭。孟姜女哭的是長城嗎?不是,是在向帝王們哭訴戰爭的危害和殘酷!是在哭訴失去家庭,失去丈夫的悲痛!說是孟姜女,實際上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啊。

我是墨筆走天下的墨旅中國,同意的點贊關注哦,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哦?


孟姜女的原型是杞梁妻的故事,這個並非出自民間,最早記載出於《左傳》。

齊國有位叫杞粱的將領在戰役中陣亡,齊莊公沒有參與追悼會,而是派欽差去弔唁,但是這引起了杞梁妻的不滿,她認為自個的老公有功於國,齊莊公不參與弔唁是對勇士的不尊敬,因此回絕發喪。齊莊公很感動(居然不是大怒),親自到杞梁家中參與了追悼會並致了悼文,還把杞梁厚葬在國都郊外。這是真實前史事件。

西漢末年,劉向在《烈女傳》中為了烘托烈女,增加了哭夫和城倒情節,曰:杞粱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哭聲非常悲苦,十天今後,「城為之崩」。此時說的還不是長城,只是城牆。曹植《精微篇》也有「杞妻哭死夫,梁山為之崩」的句子。

到了唐代,民間把杞梁妻和秦朝修長城事產生了聯繫。如晚唐五代的貫休和尚有《杞梁妻》詩云:「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裏,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孟姜女哭長城之說廣為流佈,甚至還增加了秦始皇貪圖孟姜女美色,逼得其跳海自殺的後續。這跟人們厭惡秦之暴政,而刻意抹黑秦始皇的心情有極大關係。即便讀書人心知肚明,也甘願以訛傳訛。

元代的雜劇將孟姜女的故事創造成了婦孺皆知戲劇著作,故事情節天然得到了豐厚。男主人翁杞粱的姓名也從範希郎、範四郎、範士郎、範喜郎到範杞良、範紀良、萬喜良。

孟姜女這個名字,也不應該是姓孟,照「嫡長為伯,庶長為孟」之說,明顯是指姜家的大女兒,但在傳說裏,來源居然是江蘇松江府姜家和孟家牆頭長出的一個葫蘆,葫蘆裏蹦出個女孩兒。兩家都喜歡,都要養,僵持不下後決定共同撫養,於是定名為孟姜女。 增加這點神話色彩,也許是為了能和哭倒長城的能力有一點點應和吧。


孟姜女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是齊國大將杞梁的妻子。

《左傳》裏記載,襄公二十三年,齊國的大將杞梁在莒國作戰時犧牲。齊侯在歸國的路上遇見了杞梁的妻子,於是就像她表示慰問,並要憑弔杞梁。

杞梁的妻子拒絕了齊候的要求,她的理由是,在路上憑弔是不合禮制、不守禮法的。齊候聽了她的話,認為十分有道理,就親自到她家弔唁杞梁。

在這個原始的故事裡,杞梁之妻是一個恪守禮法之人,她神志清醒,也沒有著墨她的悲傷,更沒有提她哭倒了什麼建築物。

到了《檀弓》的記載裏,就有了「杞梁死,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的描述,情緒上的描述就出來了——哭之哀。

哭這個元素開始被強調。

從戰國到西漢中期,所有關於杞梁妻子的故事都沒有提到哭倒長城這一說,但到西漢晚期劉向的《列女傳》、《說苑》中就開始記載,杞梁死後,杞梁的妻子悲痛欲絕,將一座城哭崩的事情。

故事繼續演變。

作於唐朝中期的日本作品的《琱玉集》裏詳細記載了杞梁這一故事,包括杞梁姓良,是為秦修長城的燕人,他的妻子叫做孟仲姿。

後來,在敦煌的藏書裏發現了孟姜女為夫送衣的故事,孟姜女這個名字就坐實了。

隨著民間文學藝術的發展,孟姜女的故事也變得越來越完善,到最後脫離了最初的形象。

但「孟姜女」,確實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歷史上有沒有孟姜女這個人?聽聽老梁怎麼說!

{!-- PGC_VIDEO:{"thumb_height":302,"vname":"老梁故事匯 120612_標清.flv","neardup_id":12693723437307708338,"thumb_width":448,"sp":"toutiao","vposter":"http://p0.pstatp.com/origin/f89000b53c6fedea8af","vid":"7691a4f534fd4ab18dfddfc7350bee5e","video_size":{"normal":{"h":302,"subjective_score":3,"w":448,"file_size":15946241}},"duration":398,"hash_id":12693723437307708338,"thumb_url":"f89000b53c6fedea8af","md5":"052fcfd6fe2152babce5f08aa4eaa92a","vu":"7691a4f534fd4ab18dfddfc7350bee5e"} --}


有的。歷史上真的有孟姜女這個人。它是秦朝人。她的丈夫被秦始皇拉去修長城。一去數十載。孟姜女,與寒冬臘月。千里送棉衣。她的丈夫叫範喜良。等他到長城腳下的時候。怎麼也沒找到她的丈夫?看到的都是一堆一堆的白骨。孟姜女,開始哭泣。她的淚水,撒到了。白骨上。忽然,有有一副白骨。淚滴在上面就變成了血。孟姜女知道,這是她的丈夫,於是孟姜女,便將,千里迢迢送來的棉衣,包裹在。她丈夫的屍骨上。這也就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農曆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是這麼由來的。以後清明寒節。都是祭祀祖先掃墓祭祀的日子。一直流傳至今。


沒有,但也可以說有,而且不只一個,二個。為什麼,在暴政的秦王朝是不講法制的,朕即國家,強權就是真理,不要說你犯他的法,你不犯他的法,他也要想方設法整你,秦始皇不整人,就不舒服,所以秦王朝冤獄重重,上至朝庭官吏,下至黎民百姓 ,丈夫被投入獄內,或去修長城,妻子就是孟姜女,十年八年,三年五年見不著面,這不是僅一家二家。所以說孟姜女是有的,而且不止一個孟姜女。


有的。不過,故事尷尬。

孟姜女其實比秦始皇大幾百歲,她的原型,出自《左傳》,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人,還是齊國公室女子,她丈夫杞梁戰死沙場了,她表現很剛烈。

當然,杞梁就是後來萬喜良的原型。

到了漢朝,在文人的加工下,有了孟姜女和萬喜良的原型,孟姜女的剛烈,也成了哭倒長城,震撼秦始皇。

而且,漢朝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是周朝的繼承者,對秦朝不待見,因此,把孟姜女的故事,改造成控訴秦朝萬惡的有利工具很有必要。

就這樣,孟姜女的故事就出爐了,並且隨著歲月的沉澱,後世的人,大多隻知道孟姜女和秦始皇的恩怨,而忘了,孟姜女比秦始皇大幾百歲。


孟姜女,我只聽說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依我看,「孟姜女」真正的歷史中可能沒有這個名字,但是有許多像她一樣失去丈夫的女子。

長城,中國偉大的建築,得到無數人的稱讚。古代,修建這麼一個龐大的建築,一定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使放在發達的現代,把它修完,也至少需要十年。秦朝,大家都知道以「暴虐」聞名,因此那時候的人們徭役必定十分繁重。

可秦王為了阻止匈奴南下,抓大量的勞工去北方修建長城。勞工,沒有自由,沒有工資,喫飯都成問題。時常受監工的皮鞭抽打。這些被強迫的勞工一定怨聲載道,恨這永遠修不完的長城,恨不管他們死活的秦王朝。

南邊守在家裡的婦女,日夜盼望丈夫的歸來,可沒有一點音信。田裡的作物荒廢,無人耕種。年幼孩子需要養育,年老的婆婆需要贍養。為什麼要修這長城,為什麼要抓她的丈夫,家裡唯一的頂樑柱。

當突然聽聞丈夫的消息時,卻被通知自己的丈夫早已離開了她。此刻,無數像她一樣痛失丈夫的婦女紛紛大哭,悲痛欲絕。

長城是不可能哭倒,人們編一個故事來表達當時失去丈夫的婦女們悲痛的心情。當然,這裡的「人們」可能是當時的人,也可能是後人。

每次,我們想起這個傳說,不都深切體會到當時秦朝的殘酷無道嗎?那麼,編這個傳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姜孟女這人,依我個人看是一定有這人這事。不過相傳很久,會有些變化。提到長城,大家即連想到孟姜女。孟姜女和萬喜良結婚的當晚,丈夫被抓去築長城。到天冷了,孟姜女去送寒衣。聽說萬喜良累死了,哭倒萬裏長城一角,成為千古傳奇。

近代唱戲的說孟姜女的丈夫叫範其良……年代久遠,傳說會有誤差,但事情肯定存在,不可否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