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區劃圖上可以看到西北有一個省份與其他地區截然不同,該省東西長達1600多公里,南北最窄處卻僅有25公里。不僅東西狹長,而且兩頭粗中間細,就像啞鈴一般,這個省份便是甘肅。僅是從圖上觀看很難有真切的感受,如果乘坐一次蘭新鐵路保證你會對甘肅的地理格局有更深刻的體驗。

  剛剛吃過午飯後列車進入甘肅境內,途徑天水的時候你會想頂多三五個小時就進入下一個省份了,但飛馳五個小時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纔剛剛抵達蘭州。好吧,再等一等,四個小時之後已是午夜,這個時候列車員會通知大家下一站是武威。緊接着金昌、張掖、嘉峪關,就是聽不到進入新疆的消息,實在堅持不住的你只能先睡了。天亮之後激動的你擡眼往窗外看,映入眼簾的是玉門、柳園,原來你仍在甘肅境內。

  今天的人們乘坐火車已經對甘肅狹長的地形倍感無奈,可想而知兩千年前的古人爲了打通河西走廊磨破了多少鞋底。甘肅以南是祁連山脈,以北是蒙古高原,狹長的谷地是連接中原與新疆的唯一通道。古時候這裏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域延伸的必經之地,因地處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從漢朝開始,無數的商人與駝隊就是沿着這條通道把中原的絲綢和瓷器帶往西域,直至歐洲。

  因爲祁連山與蒙古高原的限制,河西谷地呈西北—東南走向,與祁連山脈基本平行。來自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季風向內陸延伸過程中逐漸減弱,前者在抵達伊犁河谷之後水汽沉降,造就水草豐茂的伊犁草原;後者則在途徑河西之地時受阻於高原和大山,形成河西走廊的狹長綠洲。這也是西北地區唯一兩塊年降水量超過400毫米的地區。

  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朝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要擊潰北邊的匈奴,必先聯絡西域;要與西域保持往來,必先控制河西。確立了這樣的戰略方針之後,漢武帝開始大力向西用兵,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相繼設立。以“河西四郡”爲據點,漢朝牢牢將西域握於掌中,這也是我們今天看漢朝地圖發現中原與新疆幾乎只是通過很窄的一片土地連接的原因。

  如今千年已經過去,淡去軍事意義的河西走廊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脫胎於河西的甘肅也繼承了這種氣質和格局,用地形狹長、形如啞鈴的模樣繼續向世人講述那段蕩氣迴腸的故事。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地圖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