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武康大樓前最後一根架空線拆除,這棟90歲“高齡”的老建築拍下了21世紀首張“素顏照”。隨之變得愈發清晰的,還有武康大樓前的淮海中路、天平路、餘慶路。人們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這些老馬路的店招店牌從昔日的“花裏胡哨”變得低調典雅,街心花園的花草也清新優雅,與歷史區街區相得益彰。

  這樣的變化,與徐彙區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探索的一項工作密不可分。4月12日下午,13位城市設計專家從徐彙區長方世忠手中接過聘書,正式獲聘“徐匯社區規劃師”。在爲期三年的任期中,他們將爲徐匯13個街鎮的道路景觀、社區微更新、店招店牌等各類城市設計項目出謀劃策,用最精細的手筆描摹出最寫意的城市氣質。

  特色中找尋共性,風貌保護一以貫之

  上海市中心規模最大的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有4.3平方公里位於徐匯轄區內,1074幢優秀歷史建築、31條上海“永不拓寬道路”都是這裏的“原住民”。記者注意到,13位最新獲聘的規劃師中,不少人都有參與歷史風貌保護的經驗。

  改造前後的淮海中路天平路好德便利店對比,下圖爲改造後。 王林 供圖

  華涇鎮社區規劃師李永傑曾帶領團隊參與愚園路歷史風貌保護街區的改造,南外灘老碼頭變身時尚地標也有他和團隊的身影。去年起投身徐家彙社區規劃的曹暉,曾主持徐家彙源、樹德坊的相關改造與更新。擔任龍華街道社區規劃師的朱儁夫,不僅參與過上海老城廂露香園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還參與過北京前門東區和西區的規劃。長橋街道社區規劃師莫霞,則參與過上海兩處新地標上生·新所與與昔日“海上第一名園”張園的規劃研究。

  天平路街道社區規劃師王林,早在4年前就參與了街道的微更新,嶽陽路上硬邦邦的沿街牆面變身復古自然的“槍籬笆”,就是她主持的設計。永嘉路5 7 8 號從一間亂糟糟的平房變爲“ 都市之光”公共藝術空間,更是一座讓她本人欣慰的微更新作品。

  新上崗的規劃師中,與徐匯風貌保護淵源最深的是湖南路街道社區規劃師沙永傑。2007年,沙永傑承擔起武康路保護規劃設計和整治工程的主持工作,小到修繕建築外牆是用水泥拉毛還是陶土面磚,大到這條歷史風貌道路如何適應21世紀的車流、人流和民生需要,他都事無鉅細地主導其中的設計規劃。十餘年來,通過整體設計實施、實時跟蹤調整、全生命週期的管控,有效保障了武康路上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活化,歷史街區風格得以一以貫之。

  武康路保護規劃和實施試點( 2007-2009 )沙永傑 供圖

  國家歷史文化名街武康路。 沙永傑 供圖

  徐匯社區規劃師辦公室主任高世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13位社區規劃師的背景與設計風格各異,13個街鎮的民生狀況、道路情況也不盡相同,但通過成立社區規劃師辦公室、組建區規劃設計院,將各位社區規劃師的專業資源集聚在一起,成爲徐匯城市規劃管理頂層設計的重要一環,就能保障設計師們的作品既符合老百姓最切實的需要,又與徐匯的歷史文化氣質一脈相承 。

  從擅長“大寫意”到研究“工筆畫”

  社區規劃師究竟要承擔哪些職責?答案絕不僅僅是造一座花園,或刷一堵街牆這麼簡單。

  “社區規劃師不僅要做城市空間的‘設計者’,更要做社區更新的‘引導者’和各方利益的‘協調者’。”徐彙區長方世忠表示,徐匯經過十年探索,終於正式開啓社區規劃師制度,正是希望規劃師們從專業維度提供城市設計的技術支撐,從審美維度創造實用性與藝術兼備、契合民生需求和文化底蘊的“城市傢俱”,從治理維度鼓勵居民、單位和社會各方參與社區規劃。

  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規劃 王林 供圖

  街道重點環境要素專項導則和指導圖則 王林 供圖

  曹暉講述了目前最受人期待的一個城市更新案例:建設中的徐家彙連廊。事實上,早在2010年,徐家彙天橋連廊項目就展開了方案徵集,但經過十年的調研、觀察和與商家的不斷協調,最終才得出一個相對最優的建設方案。曹暉表示,徐家彙街道是上海典型的多元混合社區,不僅有徐家彙源這樣的海派文化資源,商圈每天也有大量車流和人流,因此更需要借鑑天橋連廊的設計經驗,在每一個城市更新項目中儘可能把社會共識擴展到最大。

  民生改善和舊區改造更是城市設計的主要課題。王林以武康路、淮海中路的架空線入地和合杆工程爲例,許多沿街的變電箱在整治中都“藏”到了行人找不到的地方,顯露出的只有清爽的路面,“這一點水平就很高。”此外,天平街道在對武康大樓南側一排老式商戶進行改造更新時,巧妙地將20個空調外機逐一“藏”到了新建的“假陽臺”,商戶一開始頗爲抗拒,後來發現街面景觀提升後店面生意也隨之變好,感受到城市更新帶來的經濟效益,讓商戶從社區規劃的“抗拒者”變成了支持者。

  “社區規劃師要拋開建築師的精英身份,一定要深入居民區。”楓林路街道社區規劃師俞挺此前的作品“慾望之家”、嘉定“八分園”,都蘊含着一股寫意風格。爲何選擇參與社區規劃這幅“工筆畫”?俞挺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年9月,我曾有一個多月時間每天都要陪伴家人到這裏的醫院看病,街面上最多的就是老人和病人,但真正能讓他們釋放焦慮的城市空間幾乎空白。”眼下,俞挺和他的團隊已經着手改造了楓林街道一處社區活動中心,預計3個月後就將與居民見面。“希望最終能成爲讓大家感到驕傲的場所。”

  從十年前衡復風貌區開始引入社區規劃師,展開風貌保護的“1.0版”,到如今制度化建立社區規劃師制度這一“2.0版”,徐匯下一步將聚焦社區15分鐘生活圈建設、街區環境品質提升、彰顯城市文脈特色等議題,繼續探索社區規劃師的更高版本,讓歷史街區更好地彰顯上海城市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