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的情況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長安鈴木其實曾經發展得還是很好的。

奧拓、羚羊都是保有量極高的車型,雨燕在剛剛上市後,也掀起了不小的銷量狂潮,可現在看呢?長安鈴木似乎更熱衷於跨界型SUV,但是也並沒有像在美國市場那樣完全放開手腳。

而看家產品雨燕呢?不僅錯過了國際版上一代雨燕的更新時機,最新一代更不可能在市場反響最熱烈的時期進行合資生產,和同級車飛度、威馳、致炫等車型相比,雨燕就是再怎麼改款,縱然也是江郎才盡了。長安鈴木大有」丟了小型車的西瓜,撿到跨界SUV芝麻」的危險性。

那麼昌河鈴木呢?這家以微面起家的軍工背景車企,最成功的拳頭產品應該就是北斗星了,不過在經歷了北斗星X5的基因突變之後,還是歷經無數次改款的北斗星最暢銷。而且曾經的希望之星——昌河鈴木派喜,也已經消失在塵煙之中了。昌河鈴木顯然需要一款可以像北斗星那樣的常青樹,而這款車又在哪裡呢?

下面就要說一下讓鈴木本部哭笑不得的進口鈴木(中國)了,凱澤西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銷量最低的進口車了,能與其做伴的應該就只有日產樓蘭了。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還有這麼一款車呢?說實話這是一款很不錯的車,在美國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口碑也算不錯。

進口鈴木(中國)唯一能引以為傲的車型應該就只有吉姆尼了,因為進口超級維特拉已經沒有更新車型了。

眼下能救長安鈴木的應該就是引進生產全新雨燕了,因為本田下一代飛度應該不會很久就會問世,就算廣汽本田動作再慢,一定也會比長安鈴木更快一些。而在歐洲反響不錯的ignis是否能合資生產也將會是個契機,奧拓是否能更新到最新一代,雖然不會形成老奧拓那樣的盛景,但起碼也能表現出鈴木的誠意來。

特此還要提醒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請註明所使用鋼材並非來自神戶制鋼所,最好使用寶鋼等國內製鋼企業的產品。


鈴木這個問題真不能稱為「叫好不叫座」,銷量差其實跟鈴木戰略和自身優劣勢有關,具體下面展開分析。

第一,企業問題

鈴木修思想古板,是個好廠長好車間主任,但不是個好CEO。整個品牌的戰略方向有問題,目前鈴木所有的困境都源於此。

具體哪裡有問題?可以歸納為兩個字,「摳」和「老」。「摳」本來是沒錯的,豐田的哲學裡也有「摳」,但是鈴木是隻有節流,沒有開源(謝謝評論區指正),固守在壓縮成本,造小車,造窮人的車這種思路里,更新換代慢,可吹牛逼的地方少,也就顯示出這個「老」字,思想落後,跟不上時代潮流。老是扣扣索索做生意,從一點點小利潤裏艱苦的掙著小錢,也就沒有錢去開發混合動力、自動駕駛之類的新技術,甚至沒錢做廣告。雖然最近80多的鈴木修終於下野了,但,據鈴木的老人說,「管理方式和這40年一樣,沒什麼變化。」 接任的兒子鈴木俊宏也表示「單靠我自己的力量想要打破公司的習慣是不可能的。」

第二,銷售團隊、廣告團隊問題

全是沒腦子的,不瞭解市場需求,沒學過營銷手法,甚至根本沒有去營銷的意識。

你可知道鈴木在派克峯爬山賽PPIHC的卓越表現?派克峯爬山賽是最艱苦、最恐怖的越野賽事之一,也是改裝性能最高的賽事之一,鈴木車隊經理和車手田島伸博曾經連續六年奪冠,號稱山路之王、怪物田島,900多馬力的鈴木汽車我就問你怕不怕?

然後呢?鈴木宣傳過麼?鈴木的銷售人員可曾動動腦子想過怎麼做廣告麼?沒有,真的沒有。

可以說鈴木是最早對中國汽車和摩托車進行技術援助的企業,在80年代技術一片空白的時候我們要搞汽車產業,向大眾,雅馬哈,本田進行技術求助,人家都不幹,為啥?你兔搞汽車的都是軍工企業啊,長安、哈飛、昌飛、嘉陵、長江、大江,這都是軍工企業啊。只有反骨仔鈴木來了。秦川當時造一臺奧拓,只需交30塊錢的版權費。當時中華大地有多少麵包車是用鈴木的技術造出來的

所以個人認為陳遊標式的做好事要秀出來,對於企業來說是值得提倡的。

第三,豬隊友實力坑爹。

長安鈴木可能是合資企業裏外資方話語權最弱的一個了,長安鈴木成立20多年都處於一個只賣四款轎車的局面,奧拓、羚羊、雨燕、天語,只有一款三廂車,剩下三款A0級,這能賣的好纔怪。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之間也鬧得厲害,後來長安把昌河收了,鈴木也想再找個中國公司合資: 「長安汽車有自主權去和福特、PSA合作,我相信長安汽車高層也能夠理解我們的做法。」長安:「呵呵」,就是不讓。

第四:成也小車,敗也小車。

八九十年代,小車是符合中國乃至全世界需要的。即使是我剛工作的2005年,我自己和周圍的朋友絕大部分也都是買A0級小車的。現在呢?第一次買車的人誰還會買A0級?國產B級車也就十幾萬。雖然發動機差點,可是大啊,外觀好看啊,內飾漂亮啊。鈴木就不明白這個道理,10萬的成本吧,你把8萬花在動力和安全系統,2萬花在內飾和外觀,你能賣得過5萬花在內飾和外觀的車?

一個品牌裏的高中低型號,低端型號是走量賣錢的,但是高端型號是撐門面的。

品牌檔次跟豐田大眾福特比上不足,價格跟國產品牌比下有餘,車型又沒有韓國品牌豐富,更新換代還慢,設計又沒有法國品牌有個性,韓國品牌和法國品牌現在都不行了,你鈴木沒死就不錯了。


雖然很多人眼中的印度是比較神奇的存在,但聊到印度汽車,他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要不然,為啥三星、特斯拉、富士康甚至上汽MG等等爭相去那邊建立工廠。再加之此前被塔塔收歸囊中的捷豹路虎以及舉世聞名的印度塔塔的Nano等等,印度的汽車工業實力不可小覷。

不過,要聊聊印度車市的引領者,瑪魯蒂鈴木是毫無疑問的實力擔當。這家鈴木與印度瑪魯蒂合資的公司在去年4至12月期間,為鈴木汽車貢獻了超過半數的銷量。而作為鈴木汽車在中國的部分,他們的總體情況都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今年前五個月,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累計實現銷售4.76萬臺,同比降幅28.95%。這其中,無論昌河鈴木還是長安鈴木在五月份的同比銷量數字都可以用慘跌來形容。五月份,場合鈴木同比下跌57.37%,長安鈴木同比下跌39.02%,如果再多點就能趕上現代起亞了。

後奧拓時代 長安鈴木難續輝煌

很多人對鈴木的第一印象源於奧拓。在當時的時候,奧拓四兄弟風光無限,相比富康捷達來說更接近與人們的荷包。

伴隨奧拓時代的凋零,以雅閣為代表的中級車引領了千禧年之後的消費潮流,而這些年來中國車市風雲變化,國產車和SUV車型成了當下的消費熱點。

在時代的裹挾下,鈴木雖然也在不斷創新和改變,但始終讓人覺得有些蒼白無力的感覺,這為鈴木在中國的未來埋下了伏筆。

在myauto的《鈴木驍途身世起底 整容之後你能否逆轉命運?》裏分析過鈴木汽車的一些產品開發策略,用拉皮整容的方式雖說能夠幫助廠家用很經濟的方式推出全新車型,但從網友的評論來看,他們對鈴木車型的空間並不滿意。

難思進取的產品策略是否失當?

對於「小型車之王」來說,要想得到大空間確實很難,但並不是說鈴木沒有努力。

曾經,鈴木也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它的首款中級車產品——凱澤西,但這款車型並沒有在市場上掀起波瀾。不精準的受眾人羣以及凱澤西在知名度、網點和性價比方面的劣勢,大約是這款車型銷量不佳的主要原因。

也難怪,雖然凱澤西擁有中級車的尺寸、進口車的品質和相對平易的售價,但這是一款怎麼看都不像中級車的中級車,而對於該價位區間的受眾來說,買車並不是為了好玩,更是經濟性、空間、便利性等方面的綜合結果。

銷售格局大不同 重心轉移或將拋棄中國市場

自凱澤西之後,鈴木汽車在中國的三駕馬車思路愈加清奇:

鈴木中國賣吉姆尼和超級維特拉;長安鈴木主要賣維特拉、啟悅、雨燕和鋒馭;昌河鈴木能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北斗星了。從這些車型來看,他們無疑都恪守了鈴木汽車在小型車方面精益求精的傳統。較小的個頭,再加之部分車型所謂的專業越野性能,當作有錢人的玩具固然美妙,但對於那些不是特別有錢又有品質需要的用戶來說,也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從銷量來看,鈴木在中國的賣的最好的就是維特拉了,這是一款個頭相對大一些的產品,符合人們對SUV近乎偏執一般熱愛。而在印度市場,他們去年銷量最好的車型是奧拓,今年銷量最好的是雨燕。再加之鈴木和現代的其他車型,這些暢銷車型要麼比較小,要麼越野能力比較突出。

這些特點,對應的是印度比較差的基建條件。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路況要比他們好上不知道多少個層次。

從某種程度來看,能夠開的起個頭比較大的車、能夠承擔得起SUV較高的油耗,本身也體現了兩個國家在消費實力方面的差異。

如此,我們反過來看看鈴木汽車曾經和正在遭遇到的「倒春寒」就會特別耐人尋味:2012年,鈴木退出美國汽車市場;2016年十月份,有傳言稱技術中心可能會被取消,導致人員流失;2017年,長安鈴木從2011年22萬輛的銷量巔峯跌落至前五個月3.97萬臺銷量業績。

無論從他們的銷量業績還是鈴木在中國的品牌發展狀況來看,都與其曾經的輝煌極不相稱。當昌河鈴木另起爐竈之後,鈴木本身的品牌影響力將進一步被稀釋,也就是說長安鈴木的發展狀況將直接關乎鈴木汽車在中國的未來走向。

文末:

隨著鈴木銷量數字的變化,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印度市場必將成為鈴木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這會導致鈴木在產品開發方面更加的清奇與奔放。儘管中國車市已經連續數年引領全球新車消費的風潮,但對於鈴木來說,過多的競爭者以及中印兩國的巨大差異,使得鈴木中國、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都無法交出令人滿意的銷售業績。對於用戶來說,這種趨勢值得警惕。


鈴木汽車是以製造小微型車起家的,這與當初日本國內的汽車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分是不開的。由於其車型小巧輕便,質量穩定,尤其是價格低廉,在經濟水平不是很高的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消費市場極具競爭力,人們的錢包還不是很鼓的情況下這種小微型汽車成了最好的選擇。像我國九十年代初期乘用汽車剛起步階段,鈴木的微型麵包車、奧拓以及後來的北斗星、雨燕等受到廣大羣眾的歡迎、銷量佔據了國內汽車市場份額的前幾名就充分說明瞭鈴木汽車所具備的這些特質。但是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國人汽車消費水平和觀唸的不斷升級,以及汽車市場的不斷壯大完善,人們購買汽車也向著多樣化、大型化、高端化發展,尤其是我國沒有日本那樣的對小微型汽車的優惠稅收政策,鈴木這種小微型的汽車的銷量在國內市場上也就越來越低,逐步成為主流汽車市場的陪襯,甚至慢慢被邊緣化了。2012年鈴木汽車宣佈正式退出北美市場也說明瞭這個趨勢,在歐洲,也是極難見到鈴木品牌的小微型汽車。現在鈴木汽車除了在日本國內市場外,最大的海外市場就是印度了,並且近年已然成為印度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冠軍,有點象當年鈴木在中國的情形,說明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汽車市場也還不夠成熟,經濟型的小微型汽車更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可以想像若干年後,隨著印度經濟水平的發展,鈴木在印度是否會再次重蹈中國市場的覆轍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覺得首先中國人用車的心態不對,很多一部分不管自己經濟條件和買車用途貸款也要買個三廂的或者什麼歐美系的要不和親朋比沒有面子。當然有的家庭條件好的可以買更好的!我的第一兩家用車就是sx4我買車主要看油耗發動機口碑以後維修的成本,我的車除了保養從來沒修過七年多了,鈴木車的質量油耗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品牌沒有別的牌子那麼響質量很好的油耗不是吹的你買了後不會後悔!


沒符合中國消費者的胃口,花小錢,裝大?國人買車對動力要求不是特別高,首先是要大,得加長,還要加點亮晶晶的鍍鉻裝飾條提升逼格,內飾用料得軟,還要有一塊哪怕是一點逼用沒有的大屏幕,隔音可以不好,動力可以一般,但是看著要有檔次,鈴木正好跟國人的消費心理相反!!!


謝謝邀請,鈴木這個車從各種角度來說都是不錯的,但有一樣是欠缺的:它自己定位的客戶受眾羣體太小了!比如雨燕,只能是年輕女性可以接受,如果一個中年男人開這個車他自己估計都不舒服。在比如吉姆尼,這絕對是臺好車!但是僅限於年輕人有豁車愛好的羣體,否則日常生活不是很便利不實用。維特拉也不錯,但是僅從尺寸上就考慮錯位了,既不大也不小,從目前消費心態來講要不就大個氣派,要不就小個靈巧,否則就是目前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所以鈴木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市場定位不準。


鈴木三大件不錯,內飾件不行,一堆硬塑料。裝配工藝也一般,像奧拓大燈罩,用兩年就發黃。外觀內飾不太吸引眼球,換句話說:外觀不大氣,內飾科技感不足。品牌弱,宣傳少,優惠力度小,空間往往也比較侷促。總體來講,車是好車,美中不足的地方也不少。


價格太高??小日本????車??建議2萬到6萬全系車型??包括以後出的suv??


原因很簡單,在中國車汽市場懂車的人太少。

鈴木又是以摩托、奧託形象出現在中國市場的。請問現中國一個感覺「有錢了、有面子了、有身份了」的人,會去買一輛想想中的「低檔」車嗎?

中國進入汽車時代太快,多數人還沒反應過來,都有錢買的起BBA了。突然間感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有各類知識了。他們再也不會去買實用的東西,俗稱:「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那麼買不起BBA的人,自然會以BBA為目標,那怕先弄個同牌的「低級」車,也不要「低檔「的鈴木,鈴木的銷售也就可想而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