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時候,都被家長們要求聽話,不聽話就是不乖、不好。而如今,我們成爲父母之後,在衆多“自由”“快樂”的養育信條影響之下,很多人覺得孩子聽話,就是喪失了獨立性。

  如果父母把“聽話”當作不好的事情,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面對孩子不遵守規則、沒有禮貌的時候,父母會認爲是孩子的“天性”或者“個性”而不加阻止,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既不希望說什麼孩子都無條件的順從,讓孩子失去判斷力,也不能讓孩子過於自我,不顧及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讓孩子保持獨立性,又不過於自我呢?

  首先,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孩子幼兒的時候,最初的學習就是通過傾聽的方式,比如聽老師上課,聽父母講故事等。另外,傾聽有助於孩子社交技能等發展。傾聽是人際關係交往中所應具備的必要能力,在和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如何傾聽對方。

  具有傾聽能力的孩子同樣能有獨立性,傾聽後不一定需要全盤接受,或者完全順從,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做出反應。傾聽能力的培養的最終目標也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面對問題的時候能獨立思考,面對生活能獨立自主。

  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不是他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基本原則就是不能危害社會、不能傷害自己和他人。

  比如在買衣服、買玩具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做主,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給什麼穿什麼,其實這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父母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才懂得所以同理心去傾聽別人。

  其次,我們培養孩子“獨立性”需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比如有些家長爲了讓孩子獨立,早早地讓孩子一個人坐火車、做飯等。但這些做法很可能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而且這種做法是違背孩子的發展規律的。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循序漸進,看了電視裏小孩5~6歲開始做飯給爸媽喫,就一定要自己8~9歲的孩子學做飯也實在不妥。

  所以,父母在讓孩子做一些培養獨立性的事情時,一定要考慮孩子自身的情況,成熟度、處理意外的能力等,而不可盲目追求表面獨立。

  再次,父母需要從小與孩子相互協商,建立良好的行爲規則。

  一提到規則,很多父母腦海中蹦出來的詞都是“拘束”“束縛”等詞,認爲“規則”會破壞孩子的自由天性。但自由並不是絕對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每個人每天都在規則的約束內,孩子也應如此。

  “規則”和“自由發展”並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孩子3歲前的規則應該是保護寶寶自身的安全,以不傷害他人和公物爲界限。這樣孩子不僅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玩耍、探索,也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身體,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從小與孩子建立規則,等孩子長大以後,更明白自我和他人的界限,這會帶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更好地釋放孩子的天性。

  “規則”是“教養”,而非壓抑孩子天性。父母需要做的是制定一個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規則,並在規則中保護孩子的個性和特點。

  作者:陳忻(發展心理學博士,著有《養育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