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零質量是指它沒有靜止質量,但它仍具有相對論質量,畢竟只要用結合質能方程和能量子假設E=hv,即可求出相對論質量。但實際上問題的關鍵點在於: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論,從本質上二者對引力的描述是不一樣的。

  在相對論之前,實際上早有科學家計算過光線被太陽引力吸引而偏折的角度,不過我們要注意:計算的前提是承認光子具備質量的(只需承認光子具備質量,而不需具體的表達式,因爲這個質量在計算中會直接消去),也就是牛頓力學中的質量,之後在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即可求出偏折角度。

  而且有意思的是,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的偏折角,和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完整提出前的計算結果基本一致,雖然過程看上去並不相似,那時愛因斯坦還沒有將時空彎曲的因素考慮在內。

  那麼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如何吸住光的呢?簡單來說,我們不要講引力當做力來看,而是時空彎曲的體現,光實際上都在走所謂的測地線,也就是最短路徑,在平直時空裏,這個路程就是直線,而時空彎曲後,光的路線在我們看來也就跟着“彎”了,雖然從光本身的角度而言,它一直走的最短路徑。

  總的來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只是廣義相對論的弱場近似;與其說光被黑洞吸住,不如說光線掉進了黑洞“迷宮”,永遠走不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