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50篇

續:《周太祖接納難民,圖謀燕雲 遼世宗難抑怒火,南征加速

廣順二年(公元951年)八月,遼世宗耶律兀欲將南征的行期提前,引來諸王各部的腹誹。那邊廂,後周太祖郭威也在同滿朝文武較勁。

幽州①洪災發生之後,朝臣們傾向於靜觀其變,郭威卻堅持要求毗鄰的義武、橫海兩戰區大開倉廩,賑濟災民。

消息不脛而走,一旬之間,數十萬流民湧入周境。郭威再次罔故羣臣反對,指示地方官員積極撫卹流民,甚至劃撥良田給予其安身之本,並承諾三年內免徵稅賦。

諸位大臣的意見顯然更加理智。幽州的洪災對本朝影響不大,面對四散的難民只要緊閉城池就能安枕無憂。接納他們,不僅要付出土地和糧食,而且,毫無疑問會惹惱惡鄰。

遼、北漢、南唐三國聯軍壓境,意圖瓜分中原 郭威拒絕增援前線

年初頻繁的信使往返沒能換來一紙和議,在郭威拒絕稱“兒臣”納貢的屈辱條款後,遼世宗乾脆扣押了第三批周使②,全面倒向劉旻的北漢,陳兵境上。值此危急存亡之秋,絕不應該使事態激化。

後晉高祖石敬瑭末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收留了原臣屬遼國的吐谷渾族人③。遼太宗勃然大怒,手書御詔責罵,石敬瑭憂懼而死,也伏下了遼晉關係破裂的隱線。

接納異族都難保無虞,招攬如此巨量的本族同胞豈非火上澆油?當年,出面安置吐谷渾人的就是河東蕃漢都孔目官④郭威。殷鑑不遠,難道他忘了?

不出羣臣所料,各種跡象表明,遼的報復將如疾風驟雨一般席捲而來。

月初,平盧節度使、淮陽王符彥卿飛章急奏,登州沙門島海域截獲一艘開往遼國平州的海船,該船隸屬於南唐使團,因遭遇風浪脫離編隊漂落到此。

據船上人員供稱,半個月前遼使向南唐元宗李璟遞送了國書,邀請南唐共同發兵夾擊後周。遼世宗指天爲誓,一旦征服中原,李璟即可親赴故都長安憑弔祖宗陵墓⑤。

南唐大將燕敬權已盡起精兵開赴下邳,只等遼兵南下,便開始進攻後周東部重鎮徐州⑥。唐、遼之間橫亙着後周,因此,李璟的使團揚帆破浪,由海路去往遼國報聘。

遼、北漢、南唐三國聯軍壓境,意圖瓜分中原 郭威拒絕增援前線

​稍後,太子賓客李濤又呈上了弟弟李澣⑦派心腹暗渡關山送來的蠟丸書。

書中寫道,遼世宗駐蹕九十九泉發佈上諭,嚴令諸王各部九月出師伐周。與郭威有殺子之仇⑧的北漢世祖劉旻接到“叔叔”⑨的詔旨後,立即舉國動員,仍將主攻方向對準上次喫了癟的建雄戰區。遼世宗一聲令下,他們就會沿着汾水,殺入周境。

目前,只剩山長水遠的後蜀還沒有噩耗傳來,但遼世宗既然建了這個“滅周羣”,加了南唐李璟和北漢劉旻,沒有理由落下後蜀孟昶。

事情明擺着,兀欲要湊齊四條老KING,一把“梭”了郭威!

遼、北漢、南唐三國聯軍壓境,意圖瓜分中原 郭威拒絕增援前線

義武、成德兩戰區的節度使以及坐鎮鄴都的抗戰總指揮——同平章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王殷紛紛上表力求增兵。

老相馮道接到告急文書後不敢怠慢,火速入宮懇請郭威調發各地錢糧兵源,充實到前線。郭威擱下了文書,不置可否地打發了馮道。數日過去,政事堂的各位宰執大佬得到郭威回覆:不予批准。

是郭威質疑來源不一的情報真實度?還是他對定州的孫行友、鎮州的何福進⑩、鄴都的王殷擊潰遼兵充滿信心?抑或他準確地判斷出,兀欲不過是故作姿態,祭出戰爭利器逼迫自己屈服。大規模戰事,並不會真正爆發。

不!郭威相信戰爭迫在眉睫,鎮、定危如累卵。惟其如此,他纔不同意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到前線。

定州、鎮州增兵數萬,對戰爭有幫助嗎?沒有,如此幾經修葺的堅城厚壁,遼兵根本就不會進攻。他們只會部署部分騎兵警戒,掩護主力繞城而過,繼續深入中原腹地。倘若以步卒爲主的周兵出城阻止,必然遭遇佔據絕對機動優勢的遼兵絞殺。

抗遼,構築立體防禦體系纔是第一要務!(待續)

①幽州即遼南京,爲燕雲十六州之首。後唐滅亡時,盧龍節度使趙德鈞獻城投降於遼太宗,後由後晉高祖石敬瑭正式承認爲遼國領土。

②即五月出使遼國的後周左金吾衛將軍姚漢英和右神武將軍華光裔。

③世居於雁門一帶的吐谷渾人因不堪遼人苛政南逃到後晉境內,遼太宗勒令石敬瑭歸還。石敬瑭迫於壓力派兵將散居在太原等地的吐谷渾人逐走,但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垂涎吐谷渾雄健的戰馬和彪悍的騎士,暗中派郭威前去接洽,把他們偷偷安置在嵐州和石州。遼太宗因此歸咎於石敬瑭。

④胡、漢事務主官,相當於河東戰區民宗委主任。

⑤南唐皇帝自稱爲李世民三子吳王李恪之後。遼太宗滅後晉當年,南唐元宗李璟遣使到汴京朝賀,並請求到長安修復唐朝諸帝陵墓,被遼太宗拒絕。

⑥下邳在徐州東南,徐州爲後周武寧軍節度使駐地,隔沭水、淮水與南唐相望。

⑦後晉滅亡時,李澣被脅迫入遼。此時擔任遼勤政殿學士,和遼世宗耶律兀欲的妻弟蕭海真友善,獲知遼兵即將入寇的消息後,不忍故土淪喪,冒死派人通知其兄李濤。

⑧郭威入京兵諫逼死後漢隱帝劉承祐後,假惺惺地率百官推舉劉旻的兒子劉贇爲新皇帝。一個月後,郭威即發動澶州兵變,軟禁了劉贇。本年正月,郭威命人在宋州祕密殺害了劉贇。

⑨本年六月,遼燕王耶律牒蠟和南院樞密使高勳代表遼世宗正式冊封劉旻爲大漢神武皇帝,57歲的老劉旻認35歲的遼世宗爲叔叔,自稱“侄皇帝”。

⑩定州爲義武戰區總部,節度使即孫行友;鎮州爲成德戰區總部,節度使即何福進。

參考書目: 脫脫等《遼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歐陽修《新五代史》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