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中的力量是一种要经过特殊训练的技能,它是一种活动中的力量,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中的「死力 」、蛮力,既要有实质的力量,也要有闪电般的速度,是力量和速度的共同体。

各种搏击术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中国武术在前年的实战总结中,更有自己独到过人之处的一套训练体系,下面我想就各国的搏击术和中国武术做一下对比仅供大家参考。

拳 击

西方的拳击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拳法,拳击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人宣扬「力量训练有害论」。这种声音一度还非常强大。但是真正强大的拳击手从来没有相信过这种说法。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很难在比赛中夺得先锋。其次,拳法和腿法与膝法相比属于攻击力比较差的技术,要获得比较强的攻击力必须借助腿部力量,西方的拳击对腿部力量的训练非常重视,而这就依赖于力量训练。

职业拳王的力量一直都是格斗界最高的,例如,迈克·泰森深蹲462公斤、乔治·福尔曼深蹲474公斤、维塔利·克里钦科深蹲459公斤。力量训练的项目有很多,如:杠铃深蹲、单腿深蹲、蛙跳、快速登楼梯、卧推杠铃…… 西方的拳击训练是靠数量和重量磨练而成的。

泰 拳

传统泰拳也很重视力量训练,但我们在很多流传至今的泰拳高手训练计划中不会看到大量的深蹲练习,传统泰拳的力量训练大多使用一些非常原始的器械和方法,许多泰国的偏僻村庄里至今还保留著扛沙包爬山、扛木头跑步、扛人蛙跳、用脚撑船、劈柴等传统的力量训练项目。泰拳王亚披勒在进入著名的宝希兰拳馆之前,就能连续扛人蛙跳1500米,肩扛200多磅的沙包一口气爬上英塔诺山,硬是用这样简单的训练方法练出了惊人的体能。

截拳道

截拳道的拳法技巧与西洋拳击相似,是因为李小龙早年曾潜心研究过拳击,并把其精华糅合到了自己的功夫中去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小龙的拳法是优于西洋拳击的,因其中蕴藏著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截拳道的外力训练:采用杠铃、哑铃、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练力及俯卧撑、深蹲跳等徒手练力,截拳道还有发劲的练习,「脚蹬地、拧腰、送髋、顺肩」不断的体会发力的技术,将人体的爆发力调动出了发挥极致。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最讲究内外兼备、身心统一。我国传统武术在搏击训练方面比较全面系统,不仅有内外之分,而且还有精神方面的训练。

首先练习武术先要从柔韧性和协调性开始,良好的柔韧性要求的是全身,尤其是腰部和腿部,因为良好的柔韧性会使身体灵敏;出击快速、轻松、灵活和劲力顺达;反之,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就会使动作变得缓慢无力和僵硬,还容易造成伤害。良好的柔韧性来自于成千上万次的踢腿、拔筋、下腰,拔筋不但要拔腿上的韧带,还要撑拉手臂上的韧带,就像我们熟知的通背拳,将全身练是柔软无比,这对踢腿发拳都有极大帮助。

中国传统武术在外力方面的训练也非常重视,常言道:一力降十会、功不打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石锁在中国古代,绝对是练力量的首选法宝,石锁也是练整劲的最好的器材。扔石锁使人身体的肌肉一松一紧、一紧一松反复的锤炼,很容易就能体会出整劲的劲道,中国武术的力量训练始终在运动在求,不像现代人拿著杠铃无非是举一举、蹲一蹲、推一推、弯一弯,这就是练整劲的最好的方法。搏击肌肉讲究的是练好了能将对手瞬间击倒就好!练习石担、转缸、拧木棒、滚石球、拉硬弓、扔沙包……都是同出一辙练的是活力。

在格斗中要迅速有效地击倒或制服对手,力量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徒手练习,也可以通过器械来练习,但不要练蛮力和僵力,要练爆发力,练习爆发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爆发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协调性,所以在练拳时完成每一个进攻动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放松,在练习力量的时候把重物快速举起后应慢慢放下,使肌肉恢复良好的收缩,在进行第二次负重练习,在练完力量训练后,应马上做一些放松运动和伸展运动,这样才能在博击中打出最快最有力的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