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歌手》節目中一首《武魂》的橫空出世,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僅在於聽感上的震撼,更是因為這個作品的編曲是一種非常新穎的,令人陌生的旋律。由此,筆者試圖通過另一種觀察角度來對本作品的成功進行淺談。

大家應該都發現很少有名家出來點評龔琳娜的作品,其實這是合理的現象,因為這塊空白實在太大。這使得權威性的學者及領域內專家誰都不敢輕易評價,傳統文化再創作方面一旦有偏差未來都會被染上罵名,弄不好會成為大家口中的『歷史罪人』。其次,空白領域,用我們社科研究角度來說,是屬於創作知識的過程,沒有前人足夠的文獻參考和體系設定的前提下,要產生切實可行的理念被認可是非常艱難的。因為你無法證明你的是對的。

正因為很難被證明,所以就需要非常嚴謹的創作過程。我觀察到龔琳娜一直把空餘時間用到去中國各個地方進行採風,這非常像社科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論中的 民族誌。就是親自去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人羣中,以觀察者或者參與觀察的身份,去搜集證據、數據,並記錄下人們的文化內涵以及感悟(音樂領域應該還會記錄曲調,音色等等)。最後可以使用紮根理論,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併產生新的知識和觀點。因此,龔琳娜絕對不是在嘩眾取寵,而是經過非常嚴肅的研究設計來進行創作和音樂理念的產生的。

最近在老鑼生日那天,趙仲明教授在人民日報發布的點評也證明瞭我的這個猜測應該是正確的,圖1為截取趙仲明教授的部分內容。

這也是領域專家公開對龔琳娜、老鑼他們創作的絕對正面肯定。也是感謝一位外國友人對我們國家音樂方面做出的努力。前面說過,古詩詞編曲,在沒有人知道對與錯和歷史參考的前提下,嚴肅的學術界和權威性較高的媒體是不敢隨意給別人背書的。弄不好就會成為千古的罪人。這也說明瞭龔鑼二人的創作,是建立在學術探究的過程下進行的,並不是隨手捏來。在長達數十年的歲月裏,堅持和決心讓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敢為龔琳娜背書。

對於音樂藝術方面的創新研究和發展,我國的人才非常稀少,發展也非常緩慢。這也是音樂研究的難度係數決定的,而且極其考驗天賦。做深度的音樂研究首先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理論上要精通不同音樂類型的知識,人體發聲規則及應用,精通聲樂知識;實踐上要精通演唱,作曲和聽力(聽音)。 這每一項的難度都很高(單純演唱不走調的表演型人才都很少),而且精通演唱的不一定精通創作。這使得要找到一個全面的音樂領域的研究者是非常難的。所以基本上在單個方面進行研究擴展,比如擅長人體發聲的可以研究人體發聲等等。這就造成了研究進程會變得緩慢,因為研究作詞的要找到一個合的來的作曲家,好不容易找到了還要找到一個能完美演唱的。(一旦有一方為某一方做了退讓,這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比如曲出來了,詞始終無法押韻,詞曲出來了,演唱者音域不夠等等)所以,因素越多的音樂研究得到創新的難度是高的。相對來說,單一的樂器編曲就容易的多,老鑼為我們國家創作的古箏曲《黑馬》、《野山羊》、《雲逝》、《三月三》、《染雲》、《川流不息》都受到了業內的肯定。另一方面,研究型音樂理念和音樂被產生後,要有人傳播出來被社會接受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研究者和實踐者(推廣者)之間的時間延遲一直是各個領域發展緩慢的因素之一。事實上,我們國家目前演唱的大部分民樂,和交響樂還是非常久遠的年代創作出來的。

而龔琳娜和老鑼,可以說是曲線的實現了這個條件。老鑼精通樂器研究及演奏,精通作曲,寫詞沒精通但是一直再學習。龔琳娜對聲樂的理論、演唱和聽音都達到了頂尖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龔琳娜還在不斷突破人體發音的音域界限。他們兩個組合在一起,既是研究者又是傳播者(研究出的成果,可以直接創作成曲子並且進行演唱),而且他們現在很年輕。我猜測,這也是為什麼龔琳娜在任何場合一定要強調老鑼的原因,因為一旦缺失老鑼,龔琳娜更加偏向於一個演唱者,聲樂專家。這樣的組合,使得研究進展得到了非常高速的發展,並且不斷的可以試錯。他們這麼多年創作的曲子應該有百餘首了,其中也有一些曲子被社會大眾慢慢接受。從傳播的角度來看,《武魂》無疑是成功的,目前網路總播放量已經超過2000萬次,可以算的上他們『』新藝術『』作品中,第一首被大眾接受的作品,這是個非常好的開始。其實,退一萬步講,哪怕他們的創作全部『失敗』,也給後人提供非常寶貴的經驗和參考資料。等到後人再創作,就不再是一片空白了,有現成的數據可以使用。

這樣解釋,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理解龔琳娜為什麼把他們的創作稱之為「新藝術音樂」,很多人一看到藝術兩個字,就反感,覺得人家顯得很高大上,自己多庸俗,不就是一首歌嘛。但事實上,人家的創作確實經過大量的研究考證,田野工作,並且旋律的編排不是目前存在的任何一種。所以,這稱之為藝術其實不過分,讓你產生矛盾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身具研究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身份決定的。而且龔琳娜演唱的曲子,很多聽不懂的人也會覺得格局大也是這個原因,其編曲的豐富多樣性、層層遞進和難度係數,註定可以在大型交響樂大禮堂進行演奏,(他們創作的山鬼,忐忑等,新編的小河淌水都與交響樂隊在國內外合作演出過並得到良好的反響)。

我相信很多聽《武魂》的朋友也感受到這種震撼了,有的人覺得吵,我也是理解的,因為有可能只是用詞不當,或者是設備的問題。至於個人覺得好聽與否,這到無所謂,畢竟音樂還是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筆者認為,對待這樣嚴謹的音樂創作,惡意辱罵是不應該的。當然,從宏觀角度看,整體網民較7年前有了更高的包容性,對原本陌生的領域或者不習慣的事物有了更多的理性討論,這也是《武魂》成功的重要因素。

綜上,我希望網友們在批判龔琳娜、老鑼創作的時候,也能認真嚴謹一點,這樣的批判纔有意義,纔算是對作品的客觀評價,並且應該提出進一步的你認為的改進意見來幫助作品變得更完善。否則這樣的批判是沒有意義的,並不會讓作品變得更好。我相信,嚴謹的批判和建議,可以會推動這個領域的發展,並且完善龔琳娜和老鑼的創作。

不知道未來是否有更多學者、音樂家投入對古詩詞復興的領域,但是現在有老鑼,龔琳娜,哪怕只是引路人,我覺得也是懷著感恩的心。他們推動了這個領域的發展,也會帶動更多的人關注這塊空白。

2019.4.15 英國

參考:

趙仲明,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點贊《歌手》龔琳娜:探索中國音樂新創造|人民日報|《歌手》|龔琳娜_新浪娛樂_新浪網?

ent.sina.com.cn圖標

北京中器研究院:

2014年老鑼古箏作品音樂會在武漢音樂學院舉行 樂器資訊 新聞信息 行業新聞 北京中器研究院 www.yqyjy.com?

www.yqyjy.c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