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汽車行業朝哪走?兩會代表委員給了這些方向未來汽車行業朝哪走?兩會代表委員給了這些方向

汽車行業的發展正處於歷史轉折點,在環境、能源、先進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下,燃油汽車的發展空間日趨飽和,汽車“新四化”(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概念逐步落實。今年兩會上,汽車行業代表委員的多項議案提案給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了更加明確的引導和規範。

新能源汽車要多元融合發展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在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方面發展迅速,但如氫燃料、甲醇汽車等可再生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且不均衡,新能源汽車的融合發展程度也有待提高。今年兩會上,新能源汽車領域仍然是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值得一提的是,清潔可再生能源(例如氫燃料、甲醇燃料等)成爲新焦點,新能源融合發展被寫進提案議案。

清潔可再生能源終將成爲未來汽車的重要發展出路。氫燃料作爲一種零排放、無污染的新能源,是國家實現節能減排和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必然選擇。多位代表委員建議,促進氫燃料汽車產業化發展、加快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並將氫能升級爲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奇瑞汽車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尹同躍、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等代表委員共同建議加強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發展,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成熟度;建立健全燃料電池領域標準流程體系建設,規範燃料電池汽車健康發展。理順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鏈,以此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尹同躍還建議,由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將氫能從國家發展重點方向升級爲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做好頂層設計,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甲醇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新型清潔燃料,同樣需要得到國家政策層面的重視和推廣普及。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爲,在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的地區推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普及,對促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實施石油替代戰略、走能源多元化路線具有重大意義。他建議從國家層面明確甲醇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合法地位,支持多種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比如熱效率高、清潔環保的甲醇增程式電動汽車等。加強甲醇汽車的准入及運行管理,放開甲醇車輛區域限制。

對於能源多元化發展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曾毓羣立足於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勢和瓶頸,建議將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新能源汽車融合發展。他表示,我國的風電、光伏、輸電、儲能技術和產品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非常有利於實現新能源融合發展。這既有助於促進能源和工業轉型升級又可以大幅度減少發電和汽車的污染物排放。

在大力推進多種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應用的同時,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仍需要關注和解決。徐和誼認爲有必要“後補貼時代”鼓勵電池的換購以及購車租電來緩解消費者購車壓力。此外,他還建議制定優於柴油車的新能源汽車城市通行路權政策,建立鼓勵柴油貨車置換及淘汰的補貼機制,有助於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智能網聯汽車要深化發展

目前,汽車品牌正迎來新的建設要求,以智能化、網聯化爲代表的“新四化”正在成爲汽車產業未來趨勢。隨着科技企業的參與日益深入,汽車與科技兩個陣營的聯結共同推進了汽車“新四化”的浪潮。智能網聯汽車不僅拉動整個汽車行業的進步,還將協同大數據、人工智能、通訊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共同發展。今年兩會上,關於未來的智能交通成爲焦點,多位代表委員就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提出議案和提案。

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發展的終極目標,以自動駕駛爲方向的智能網聯汽車,成了“新四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尹同躍認爲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已經成爲世界汽車工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各國都希望在2020年後陸續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量產。他建議我國應以在全球範圍內搶佔“自動駕駛”領先地位爲目標,由國家制訂和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以支持自動駕駛操作系統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爲助力這一目標的實現,代表委員們認爲建設智能路網是關鍵。曾慶洪認爲,在拉動內需、滿足國家城市化發展的基建需求上,智能路網的建設都具有戰略性和必要性,這助力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應用。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建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佈設。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建議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的統籌管理,完善適用於智慧交通的道路設施規範,將現有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到全國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此外,他還建議建立車聯網與汽車零部件統一標準,解決聯結汽車、通信、IT共性基礎問題,爲車聯網快速發展做好車輛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股份董事長張興海則更佳關注對於社會資本與金融對汽車智能化的扶持。他指出,電動化和智能化已成爲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智能電動汽車正是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最佳載體,而扶持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成長將有助於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變道超車的國家戰略。

汽車行業要安全發展

安全是任何行業建設的前提,汽車行業的“新四化”發展同樣建立在安全性保障的基礎上。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就行車安全和智能網路安全等問題建言獻策。

在行車安全方面,李彥宏認爲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決策、實時控制”,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讓老百姓出行更加順暢和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指出,隨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汽車的夜間駕駛、自動駕駛系統越來越需要更加安全的行車系統保障。黃立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中表示,人工智能“千里眼”(紅外探測技術)可以在沒有任何光線、甚至有霧的情況下,看到十幾公里以外的場景,這極大增強和保障了特殊天氣行車的安全性。

網絡安全也成了智能汽車的標配,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就智能汽車網絡安全提到,隨着汽車的智能網聯化發展,汽車中的智能駕駛系統、信息娛樂系統、底盤控制系統和動力控制系統都會與互聯網聯接,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傳輸和軟件升級。與互聯網連接就會有網絡安全風險,黑客可以通過網絡攻擊劫持汽車,造成人身傷害、羣死羣傷等安全事故,甚至被用於恐怖襲擊,威脅人身安全、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汽車廠商自身的網絡安全問題也將威脅到智能汽車的安全。智能汽車都是與汽車廠商的雲端服務器遠程相連,一旦汽車廠商雲端服務器被發現漏洞,攻擊者就會對汽車實現遠程操控,或者獲取車主和汽車相關信息,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威脅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因此,周鴻禕建議制定強制性生產標準,提高聯網防護能力,建立安全接口,加強汽車的控制安全保護,防止控制被劫持。把網絡安全列爲智能汽車標配。

未來汽車行業朝哪走?兩會代表委員給了這些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