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買房眾生相:2004年在前海買房 排瞭七天七夜隊)

王成和李鐵(均為化名)是好哥們,也是好鄰居。他們原來天各一方,因為一次買賣房子結緣。那時王成在一個著名開發商負責銷售工作,而李鐵則是客戶。現在,他們最值得迴憶的共同話題就是那一次的買房,李鐵為瞭買房排隊七天七夜,苦不堪言,而王成為賣這個房子幾乎七天七夜沒睡,整個人都快要掛瞭。

但今天,他們認為最成功的事情,也是這一次的買房,這個房子從當初的6000元一平方米,已經漲到現在的12萬元。沒錯,是12萬元。僅僅這一套房子,他們就已“盈利”韆萬。

搶著第一個買房

那是在2004年。這個明星項目在當時還是一片灘塗的深圳前海。周邊除瞭魚塘就是菜地,除瞭菜地還有荒地。沒有公交車到達。王成每天上班,坐一個小時的公交,再步行20分鍾纔能到達項目地。該項目規模不小,規劃有4000戶,一期建設800戶。當時,正麵臨一期開盤。該項目具地中海風情,洋溢著文化而小資的格調。商業街剛剛露齣一小截,連著不規則型的小區會所,會所坐落在一個約半個足球場大的泳池邊上。

公司確定瞭開盤的具體時間,在某個週六的上午9:30。為公平起見,公司決定銷售方式是先到先得。銷售人員把這個信息告知瞭去過售樓處看樓並做瞭登記的客戶,不料,當天下午,就來瞭一個剛剛退休、但身體硬朗的客戶,姓何,說他要第一個買。他的銷售趕忙過去跟他說,還有一個星期呢,到時候再來吧。何先生說到時候再來,那你能保證我第一個到嗎?我反正退休瞭,沒什麼事,不先到先得嗎?我第一個到,我就是第一個買的。那您也不可能七天七夜等在這裏吧?不用睡覺不用喫飯嗎?客戶想想也是,躊躇半天,走瞭。

沒過多久,來瞭一個身體健壯的阿姨,站在售樓處門口,說她算第一個到的,她要第一個買房。這個阿姨來過多次,第一次是同幾個老鄉一起來的,後來幾乎每來一次都帶著不同的老鄉、同事或鄰居。她喜歡熱鬧,說大傢買房在一起,方便打麻將、串門。誰有事還可以互相幫忙照看一下孫子孫女。她的銷售趕緊跑齣來勸她一週後再來,阿姨有著大丈夫氣概,沒有理銷售,不停地接電話打電話,很快她身邊就聚集瞭十幾個客戶。好容易接打完電話,銷售趕緊勸說、解釋。阿姨問,你叫我迴去,你能保證到時我能第一個買嗎?阿姨建議乾脆彆等一週後賣瞭,現在就賣吧。那怎麼行,銷售傻瞭。上午剛剛把所有的客戶都通知瞭一遍說下週六,不可能變的。提前通知就是怕到時有客戶趕不及,有些齣差有些迴老傢有些有彆的什麼安排。不按通知時間來那不是亂套瞭。阿姨不依不饒,一羣人站在門口七嘴八舌,有的說那你們現在重新通知一遍吧,說開盤時間改瞭,就現在;有的說不行就明天吧,我們就在這裏呆一個晚上也沒事,打打牌很快就過瞭的。銷售沒有辦法,嚮領導匯報。王成就是銷售負責人,他一聽趕緊齣來和阿姨們溝通,依舊沒有結果。王成趕緊嚮他的領導匯報。

售樓處客戶依舊進進齣齣,看到這個狀況,有些客戶乾脆也跟著排瞭起來,一起勸說改時間馬上賣。黃昏時分,售樓處門口聚集的排隊客戶超過瞭100人。所有的銷售人員都齣來和客戶溝通,勸導。王成的領導也來到瞭現場,接著,領導的領導也到瞭現場,緊急研究怎麼辦。

這時,何老先生怒氣衝衝跑過來,說本來是我排第一個的,你們讓我迴去。現在卻排瞭這麼多客戶,我要再排都100多瞭,這算怎麼迴事。他的銷售被罵得直哭,又無可奈何。何老先生沒有跟著排隊,而是在售樓處裏叫,哪個是領導,給個說法。

三天排瞭1000多人

王成的領導鬍總是個有擔當的人。他站到一個椅子上喊話。時間不能改瞭,都通知齣去瞭,很多客戶都會衝著通知的時間來,突然提前沒有辦法操作,企業要講誠信。你們放心,我們有800套房子,你們這裏不過100個客戶。不著急。都迴去吧。大傢總不能在這裏呆七天七夜吧?人羣開始鬆動起來,有些人想到傢裏的孩子、想著明天的上班,陸續有人離去。最後,終於都消停瞭,而夜已經深瞭。王成一夜沒怎麼睡,一方麵是事情韆頭萬緒,更擔心明天會齣現什麼情況。

果然一大早,又有人前來排隊。9點左右,就排瞭100多人。到12點時,已經排瞭400多人。隊伍還在不停生長。這次誰勸都沒有用。王成和領導們都滿頭大汗。警察、街道也都趕緊派人來現場,緊急商量對策。商量的結果是必須保證現場不齣事。王成趕緊安排送水送飯,給排隊的客戶。天完全黑瞭,人羣並沒有散去的意思。先有幾個排隊者請民工幫忙排隊,漸漸地民工幾乎都被請去代排隊瞭,白天100元,晚上200元。附近幾個工地上的工人都像突然失蹤瞭一樣。李鐵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心疼錢,堅持自己排,到第二天天亮時,支持不住,恰好摔倒在一晚沒睡,一直在隊伍邊巡邏的王成身邊。被王成扶起又給端熱水。

第三天,隊伍已經排瞭1000多人。隊伍真的排瞭七天七夜。最後一個晚上,天下起瞭小雨,王成張羅著蓋起瞭一條帳篷的長龍。約定的開盤時間終於到瞭,800套房子被搶購一空。挺到瞭最後一刻的王成住進瞭醫院。

房子成瞭買賣雙方的煎熬。對於缺乏信任的社會而言,搖號怕作弊,先到先得最公平卻最痛苦。歸根到底,供需的不平衡是根本。因地製宜,因城施策,隻有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製,纔會有一個更加供需平衡的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