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条”记载了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说是后梁开平元年四月,朱温刚刚当上后梁皇帝不久,在内廷举行了一次家宴,宴请的都是朱家人。在酒酣耳热之际,这位大梁太祖皇帝的哥哥朱全昱突然对皇帝弟弟说:

朱三,汝本砀山一民也,从黄巢为盗,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极矣,奈何一旦灭唐家三百年社稷,自称帝王!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资治通鉴》

大哥朱全昱指责朱温篡位灭唐是大逆不道,一场家宴就这样不欢而散。不过这段话听起来怎么都像是杜撰出来的小说家言,号称信史的《资治通鉴》为何会记载这样一段缺乏可信度的故事呢?司马光的这段记述其实来自于北宋王禹偁的《五代史阙文》中“广王全昱”条:

因为博戏,全昱酒酣,忽起取骰子击盆迸散,大呼梁祖曰:“朱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贼,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足矣,何故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称王称朕,我不忍见汝血吾族矣,安用博为!”梁祖不悦而罢。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朱温

王禹偁的这段记载描绘得更为生动,是在宫中玩赌博游戏的场景下,朱全昱一幅大唐王朝忠顺子民的形象,在大义凛然地斥责自己的弟弟篡位灭唐。当然,这样的记载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文中朱全昱的话倒是很精炼地概括了了朱温其人在唐末三十年的身份演变路径:民一一盗——藩镇节度使一一帝王。这样的演变路径,似乎也符合五代十国那个乱世中绝大多数的枭雄人生实情。

根据《旧五代史》卷一《梁太祖纪第一》记载,朱温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人。在绝大多数的史料中,朱温的家庭是当时乡村社会的赤贫阶层。在朱温尚未成年之时,其父亲朱诚就已经去世,母亲王氏带着朱温和两个哥哥“寄于萧县人刘崇之家”,当起了人家的佣工。

但是,根据王赓武在其《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一书中的推论,朱温的家庭不至于太寒微,因为朱温之父朱诚曾与忠武军判官袁氏联姻、其母姓刘而其妻王氏领三子投奔萧县刘崇等细节似乎说明了朱温家族在乡村社会可能还属于比较有地位的那种,朱温兄弟在刘家也并未被当做仆人,而是被期待成为娴有礼教的家族得力成员。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唐军

朱温少年时代成长之地萧县即今天的皖北萧县,与汉高祖刘邦家乡的沛丰之地不足百里,同属于徐淮地区,民风同样彪悍。或许是继承了上古时代东夷民族的战斗精神,这一带似乎总是历史上的造反高发地区。和汉高祖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作风一样,朱温同样是“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这样一个不甘于为人佣工的朱温很难在东家刘崇家里得到善待,刘崇是“以其懒惰,每加谴杖”。但是,刘崇的母亲却对朱温很好。

素怀大志的朱温不会甘心一直佣耕于人,他在等待着能够实现阶层跃进的机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朱温,显然没有机会通过科举应试实现这种跃进,于他而言,唯有社会大动荡才是他的良机。唐末的王仙芝、黄巢之乱拉开了李唐帝国崩溃的序幕,也成为社会底层的甿隶之辈能够迎来跃进式的崛起机会,贩夫走卒皆能登堂入室,甚而称王称帝。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汉高祖刘邦

唐僖宗干符四年(877年),朱温与二哥朱存一起离开了服务多年的刘崇家,投奔了黄巢军。从加入黄巢军到跟随黄巢部队于广明元年(880年)攻陷长安,期间不过三年时间。关于朱温这三年的经历,史书记载甚为寥寥,仅见于《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中“以力战屡捷,得补为队长”这一句。进入长安之后,黄巢即位为“大齐皇帝”,任命朱温与张言、彭攒、季逵为“诸卫大将军、四面游奕使”。

中和元年(881年)二月,朱温以黄巢集团东南面行营先锋使的身份南攻南阳。七月,朱温从南阳回师不久,西去兴平抵御邠州、岐州、鄜州、夏州所来之唐军。中和二年(882年)年二月,朱温率军自丹州南进,攻克同州,出任黄巢大齐政权的同州防御使,与唐军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隔黄河相拒。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黄巢

朱温的对手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实力雄厚,朱温与其数次交战,始终寡不敌众,向大齐朝廷上了十道表章,求派援军,但是,朱温的奏请都被黄巢的近臣——尚书右仆射、左军使孟楷压下了,并未抵达天听。朱温手下的谋士谢瞳游说朱温降唐:

今将军勇冠三军,力战于外,而孟楷专务壅蔽,奏章不达,下为庸才所制,无独断之明,破亡之兆必矣。况土德未厌,外兵四集,漕运波注,日以收复为名,惟将军察之。

为了个人政治前途和整个集团的存亡,中和元年八月,朱温决意以同州之军投降王重荣。王重荣大喜,认为朱温是“武锐可用”,随即飞章上奏流亡在成都的唐僖宗。诸道行营都统王铎奉旨任命朱温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不久之后,谢瞳奉谢恩表至成都行在,九月,唐僖宗朝廷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从此朱温就成为朱全忠。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唐僖宗

此时的朱温,已经形成了一支自己的班底,在日后的历史上称之为“元从”,其核心成员大多来自朱温家乡所处的淮海地区,他们应该是与朱温差不多时候在黄巢队伍过境时加入。这些人主要有徐州丰县朱珍、曹州南华庞师古、汴州尉氏叔琼、宋州下邑邓季筠、毫州谯县张存敬、毫州焦夷徐怀玉。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唐僖宗授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是年七月初三日,宣武节度使朱温率所部数百人至汴州。即今日开封。当时的汴州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宣武军又是一个决定天下局势的战略要地,正如韩愈所说的“天下之镇,陈留为大,屯兵十万,连地四州,左淮右河,抱负齐楚,浊流浩浩,舟车所同。”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黄巢进军路线

朝廷任命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有着很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首先,朱温起初在唐军中的职务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兼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镇守潼关,阻断了黄巢队伍东去的出口。在朱温扼守潼关的情况下,黄巢只能“夜奔,众犹十五万,声趋徐州,出蓝田,入商山”。朝廷任命“宣武军节度使”激励朱温,目的就是堵住黄巢东去的道路。

第二个目的,唐廷企图以朱温对付秦宗权。陶岳《五代史补》中说,“黄巢灭,淮、蔡间秦宗权复盛,朝廷以淮、蔡与汴州相接,太祖汴人,必究其能否,遂移授宣武军节度使,以讨宗权。”事实上,当时的黄巢势虽然遭到重创,但是并未被消灭。许州牙将出身的秦宗权在广明元年(880年),趁军乱占据蔡州。

好吃懒做的乡间无赖,最后当了皇帝,却在家宴上被亲哥哥痛骂一顿

黄巢

黄巢在西线受挫之后,派其“骁将孟楷将万人为前锋,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逆战而败;贼进攻其城,宗权遂称臣于巢,与之连兵”。黄巢与秦宗权联手之后,合兵围困陈州,并且“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秦宗权和黄巢侵袭的这些州府与汴州都相去不远,朝廷将朱温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有借助他来翦灭黄、秦势力的意图。

唐廷以朱温出镇宣武军,用意不可不谓深远,但是出任宣武军节度使又是朱温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