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郭董与夫人透过永龄基金会打造永龄农场,并发起伊甸身心障碍学员自立计划,并以科技为农业带来新想像。(图/翻摄自永龄基金会YouTube)

25号首场国民党总统初选国政愿景发表会甫结束,郭台铭说,自己是政治素人,不擅长「说」,但对于「做」倒不落人后,从2000年开始投入各种公益活动,不仅打造了永龄农场,也发起伊甸身心障碍学员自立计划,以科技导入为农业升级带来新想像。不只协助灾民,也照顾弱势族群,帮其拾起生活信心。郭台铭表示,「每一毛钱都是自己赚来的,但他愿意分享,愿意帮助与照顾台湾弱势的民众。」

位于高雄的永龄农场,当年在莫拉克风灾后,是永龄基金会为当地居民就业所辟划,在农场里,有来自不同家乡的人们,有新住民、客家、闽南、原住民,他们或许没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却有一样的故事,他们不分彼此,不论族群差异性,彼此照料,携手在高雄杉林的农园里,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新生活。在近十年的耕耘,永龄农场已是台湾规模最大的有机农场,全年生产上百种有机蔬果,并计划发展成健康食品品牌。

在2016年起,农民更自愿发起高雄伊甸身心障碍学员自立计划,在农场中教导身心障碍者,学习育苗培土等农事,以及参与果酱制作,包装等。而身障者的父母在成果发表中,见证自己孩子亲手种植、亲手生产的果酱,纷纷感动落泪。因为身障者的父母共同的心声是,要是有一天当他们不在了,孩子也能有照顾自己的能力。

其中有一位学员「小婷」,当时被医师诊断有中度智能障碍,因此在她毕业后,大多时间也都是待在家中,几乎足不出户。但在伊甸小作所开设后,基金会透过管道邀请「小婷」到机构参观,并在社工的引导下,让她逐步敞开心胸,继续学习其他事物,更透过自己的力量获得了「奖励金」。

充实的课程也让「小婷」突破原本的生活困境,让家人们也放心了许多。不仅如此,伊甸小作所也教导「小婷」到职场上应具备的态度,让她能懂得体谅家人工作的辛劳,现在更是家里贴心温暖的小帮手!

同样在农场中受到帮助的,还有另一位布农族人,他说,先前在那玛夏乡的山上种植生姜和芋头,但因为风灾的关系,只能先迁入永久屋,再转入到农场工作。如今近10年过去了,手脚熟练的他,10点前就会准时出现在农场仓储理货,担任著农园与城市间的守卫者,严谨地把关300多种蔬果,完善运送到人们的手里,他笑说,以前只接触芋头跟生姜,到了农场看到好多不认识的菜,一点一滴慢慢学习,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渐渐不再局限过往家园,采访最后平稳的情绪说著,「希望农场能永续,越来越好。」

1
▲翻摄自永龄农场 耕耘之诗。

这两个个案中的共通点,都是够过鸿海教育基金会、永龄慈善基金会与永龄农场长期深耕地方弱势的成果,基金会协助政府救助灾民,不单只是够过捐款,更是要让这些「受难者」学会自力更生。不管是永龄农场的灾民,也需从「人助」、「自助」到「助人」,帮助伊甸学员学习农事、生产果酱等。此外,基金会也支持双跃关怀协会的原住民学生求学与双文化认同,同时并能善用科技,为农业带来新想像。郭台铭曾强调,「希望用45年经验,贡献给生他养他育他的台湾,跟大家一样从基层做起,纯粹希望为台湾多做一点」。郭董的「基石」,确实让人有目共睹,买下20年前的早鸟票,如今要争搭总统列车,说是「开外挂」也不为过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