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張理國╱臺北報導】

研發替代役制度自實施屆滿10年,內政部統計,已有3萬8千多名役男在1500家用人單位服役,累計研發成果3034件專利、發表論文8311篇,研發成果豐碩,每年對用人單位營收貢獻值高達新臺幣3000億元以上,成功為國攬才、育才、留才。

內政部統計,研發替代役實施10年,有近7成役男役期屆滿留任原單位,成為政府留才管道。但83年次以後的役男,只剩下4個月的軍事訓練,官員感嘆,以後還有沒有研發替代役都不知道。役政署副署長粱國輝表示,未來若兵源減少,也只能配合辦理。

梁國輝說,有產業界私下表示,對於研發替代役的表現感到滿意,希望能持續辦理,但要不要維持甚至擴大此一攬才管道,並非役政署的權責,包括國發會等單位應會充分考量。

內政部表示,今年度研發替代役第3次甄選作業,訂於7月23日至8月7日進行。另外因應82年次以前出生役男可徵人數逐年減少,行政院已覈定研發替代役員額,今年4000名、明年2000名及後年1000名,未來將視兵役制度調整,適時滾動檢討研發替代役制度。

內政部昨發表「研發育才十載 創新卓越精彩」專刊,部長葉俊榮在序中表示,研發替代役制度已邁向成熟的階段,政府有義務把這個制度的意義、作用、在社會留下的軌跡,用負責任的態度闡述清楚,為國家替代役制度留下最美好的典範。

「億光電子」紅外線產品研發處長徐志豪表示,研發替代役制度提供穩定、優質人才,「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庫」,對研發、生產的貢獻非常大,協助企業留住人才,傳承創新科技發展使命。

目前任職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的詹佳諺表示,他博士畢業時已30歲,家人希望他家庭、工作可以兼顧,研發替代役正好滿足他的需求;在研發替代役期間,他曾參與福爾摩沙衛星5號自主設計發展,並著重掌握遙測衛星本體關鍵技術與能力,將研究成果發表於SCI期刊與國內外會議,大大提升臺灣研究發展的能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