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ndy

原文地址:uicircle.club/a/190

转载无限欢迎,但请注明「作者」和「原文地址」。感谢您对作者版权的尊重。

前言

本文是 UI 设计进阶系列的第 5-2 篇,系列目录:uicircle.club/a/128。

续上一篇,继续来分享设计方法,本文将介绍:Stakeholder Maps、Task Analysis 以及 Journey Maps。

Stakeholder Maps

Stakeholder Map 介绍

Stakeholder Map(利益相关者分析图)是 Stakeholder Analysis 的视觉化呈现,原属于商业管理方法,用于评估、分析企业和项目中相关角色的影响。

在设计领域,Stakeholder Map 经常在项目前期的准备阶段使用,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项目中的主要人物,并为之后的交流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和设计做好准备。尤其当项目涉及的角色众多,利益关系复杂时,就越需要 Stakeholder Map 来帮助我们理清众角色的关系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可以一次或定期进行,以追踪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建立 Stakeholder Map

1. 定义你的利益相关者

从头脑风暴开始,定义你的利益相关者是谁。这一步的重点是保证全面涵盖所有相关人物。列多不怕,后期可删,就怕有漏网之鱼。下表列出了一些可能成为您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人员,思考的时候可以参考:

2. 为你的利益相关者分布优先顺序

在这一步,我们会将上面列出的利益相关者分布到利益相关者的矩阵模型上。传统的坐标维度是「Power」和「Interest」,但在设计中,我更倾向用「Power」和「Influence」来分析,也就是「权力」和「影响力」,如下图。

如此一来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 高权力、高影响力:你必须充分了解这些人,与他们保持积极的沟通,并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
  • 高权力、低影响力:为这些人做足够的工作让他们满意,但注意别让他们对你感到厌倦。
  • 低权力、高影响力:充分与这些人交谈,确保不会出现重大问题。这个类别的人通常也可以对你的项目成果非常有帮助。
  • 低权力、低影响力:关注这些人,但无需过度交流。

坐标维度可以按自己实际项目需要来定义,合理、有实际操作价值就行。

3. 理解你的利益相关者

一方面要了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另一方面要了解他们对你的项目的看法。方法我就不再多做介绍了,具体可以参考系列文章 4-1 设计调研的部分。

4. 视觉化表现

你已经列出了一堆角色,并且理清了他们的关系,接下来就是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用 Grid,也可以用 Stakeholder Circle 来表示。下面是一些例子。

Stakeholder Map 举例

Task Analysis Grid

任务分析表介绍

Task Analysis(任务分析)剖析用户工作流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和互动、系统反馈和环境背景)来寻找设计机会。是个非常好的用来改进体验、改版设计的方法。

Task Analysis Grid(任务分析表)则是一个可视化工具,用系统的表格来分析任务。以下是任务分析表通常包含的内容:

  1. Persona 和用户对当前情况的抱怨。
  2. Before, After scenes(前后情景):这两个 scene 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在上篇介绍的两个 Scenario。Before 是基于观察的,After 则是对设计目标(结果)的预测。
  3. Sub-Tasks(子任务):包括消费者在使用服务前,使用时和使用后执行的步骤
  4. Scenarios(场景):场景包括与使用产品或服务期间用户面对的每个步骤的相关的场景。
  5. Considerations(困扰):用户在这一步时会产生怎样的困扰,会出现怎样的疑惑。
  6. Pain-Points(痛点):包括用户的需求与不好的体验点。
  7. Functionality(功能):功能性是指为了改善提供服务而需要修复或添加的功能。 为了确定功能的重要性,在这里就需要对功能列出优先顺序(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

制作过程就不赘述了,Persona 和 Scenario 都介绍过了……剩下的就是先横向分析 sub-task,然后纵向逐一填写就行。下面是两个好的例子。

任务分析表举例

高清 PDF 案例下载可关注公众号 uicircle 获得。

Journey Maps

体验地图介绍

Journey Maps 或者说 Experience Maps(体验地图)在某种程度上和任务分析很相似,都是分解用户任务,然后进行分析、设计。但体验地图对用户使用流程中情绪的反应更直观,这也更容易令设计师从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案。

创建体验地图

一份完整的体验地图可能包括上面这些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有所增删。下面是具体介绍:

ZONE A:通过定义(1)角色和(2)要验证的场景来为地图提供基础信息。

ZONE B:地图的核心是可视化的体验图,通常与整个旅程的(3)流程阶段对齐。(4)行为、(5)想法和(6)用户在整个旅程中的情绪体验可以引用来自之前研究。

ZONE C:产出部分用来描述已经发现的洞见和痛点,(7)专注于未来的机会,以及(8)明确内部对该部分的负责人。

体验地图举例

总结

用户调研介绍的部分到这就告一段落了。

设计方法是永远讲不完的。而它们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也不是重点——重点是真正解决问题。

所有这些方法也许能帮助你做出对的设计,但你无法仅凭它们就做出杰出的设计。多看多想多打开自己的视野,然后多做项目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成长。切忌纸上谈兵。

共勉。

免费获取完整 PPT,请关注公众号 uicircle,回复「STJ」即可。

UI 设计进阶系列目录:uicircle.club/a/128。

如果你想提升设计能力,亦或充实自己的周末,欢迎加入我们的会员社区??

→点这报名

参考阅读

  • 《通用设计方法》:book.douban.com/subject/24869618/
  • Stakeholder Analysis - mindtools.com:www.mindtools.com/pages/article/newPPM_07.htm
  • Task Analysis - usability.gov:www.usability.gov/how-to-and-tools/methods/task-analysis.html
  • How to Use Task Analysis Grid in Service Design:www.designorate.com/task-analysis-grid-in-service-design/
  • When and How to Create Customer Journey Maps:www.nngroup.com/articles/customer-journey-mapping/
  • 以干货开场,如何有效地做用户体验地图:zhuanlan.zhihu.com/smartdesigner/19740500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