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深刻?以前過年,感覺特有意思,很期待。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很有意思。吃完飯一起看春晚,這才是過年的感覺。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覺得好像過年沒了年味

,感覺沒什麼意思。可能是因為網路的發達吧。以前還會看春晚,覺得還不錯,挺有意思,挺喜氣。可是現在我家不看了,總覺得之間少了點什麼。也可能是我們都老了,「浪」不動了,覺得什麼也沒意思。少了喜氣的東西,各自玩各自的。跟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關係吧。房子小一家人在一起,看著電視,這樣感覺也很好。房子大了,就感覺空蕩蕩的。但是過年的期待還是有的。


年味沒變,更多的是人變了;生活變好了,我們也老了,但還是懷念以前沒吃沒喝,窮開心的日子

年味沒有變淡,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最期盼的就是過新年,穿新衣,好吃的好玩;我們但覺年味變淡,是因為在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沒有隨年歲增長和環境變遷而發生變化,

雖然現在,有房有車,月月有新衣,天天下館子,但還是會懷念兒時一大家人把很難吃的飯吃的精幹,想回碗都沒有,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肉餃子;一件衣服,姐姐穿了,弟弟穿,爛了,再補補;兒時的發小,過年時天天黏在一起,放炮,烤紅薯;但現在,天天吃肉,過年時,放再多調料,肉,都吃不齣兒時那種味道;小孩子的衣服,一季一換,款式不流行了就扔掉;兒時的發小現在見面,也是寒暄幾句,完全不見了那種親密無間


什麼都沒變,只是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以前盼著過年是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而不用再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以前盼著過年是因為可以吃到我們平常吃不到的糖、肉、甚至白面饅頭,可是現在這些東西在現在平常想吃就會買,想穿也會買。現在過年只不過是大家從天南地北的地方都聚到一起,大家在一起聊聊,可是就是這僅有的團聚也惹出來不少麻煩,有催婚的,逼生的,還有拉關係找工作的等等,這些都給當事人造成不小的困擾!更有遠距離結婚因為回誰家過年而引起的爭吵,還有因為不習慣對方家庭過年的習俗而引起的不滿,更有過年回家因為隨份子,壓歲錢這些壓力太大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讓我們覺得其實過年還不如平常!


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懷念小時候的春節,在小時候每天盼望著過年,一天一天的數著,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有鞭炮玩,又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大人都在忙著打掃衛生,準備年貨,趕集,殺雞鴨,煎煎圓子,貼對聯等等,

懷念小時候的樂趣,懷有儀式感的新年!長大盼團圓,父母都在等著我們一起回來過年,團團圓圓!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大年!

其實我覺得年味沒有變,變得是我們自己!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當我們從天真活潑可愛的小孩已經成為他人的(老婆,老公)還有孩子的父母等等不同角色,社會角色的轉變,對春節的期待也不同!

時代在變,紀念的方式也在變,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的好感,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快捷的商場,網上購物APP,人們不急的去準備年貨!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人去旅遊過年,除了以往的每家每戶去拜年外,現在大家都在微信,簡訊,電話,視頻拜年等等!

小的時候是父母給我們創造年味,現在我們長大了,需要我們做出改變,多陪陪父母,多聽聽父母碎碎念念,不管在哪都不要忘記回家的心,父母都在等著你回家。年味的內涵沒有變:團圓、拜年!

祝大家狗年大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發現年味變得好像越來越淡,以前對過年的期盼和等待已經逐漸變成了記憶中美好的模樣。我們都在感嘆,年,到底去哪了?

其實不是年味變了,而是我們都已經長大了,小時候一到放寒假,就開始盼望春節的到來,小夥伴們一起在門口喊著出去玩,還沒聽母親囑咐完,我們早已跑出去玩去了。

過年的時候,我們換上新衣服,感覺自己就是最美最帥的,心裡那個高興勁,出了期待那些鼓鼓的紅包,還有就是七姑八姨的讚美。

我們兒時的春節,簡單而快樂,可是,隨著長大,吃喝玩樂帶來的滿足和快樂,好像不用等到過年,大概是因為這樣,春節對人的吸引力也不如從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