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韓寒的作品,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理髮》這篇文章,當時覺得挺有意思的,但也沒怎麼在意,因為那時我對於文學的興趣僅止於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和倪匡的《衛斯理》系列。

再後來,我讀了《長安亂》和《一座城池》。坦白說,不是很喜歡,印象是,開頭蠻有趣,可是再看下去就覺得無聊了,通篇是油滑的段子、抖機靈的俏皮話,然而情節隨便,結構鬆散,結尾更是非常草率。作為小說,不能不說是失敗的。

而後,就沒怎麼看韓寒的作品了,只是偶爾在網上看過他的一些雜文。那些雜文給我的感覺是,有一種耍嘴皮子的特色,語言幽默,有個性,不無可愛之處;但內容大多失之淺薄,沒有可觀之處。

韓寒的幽默,大抵是源於天性。他的幽默,不同於魯迅,不同於老舍,倒有些像錢鍾書,只是缺少後者的學識、底蘊,因此只有錢鍾書的油滑而無其優雅,更無其深刻,更多的是一些年輕人的輕浮。

再說韓寒的文字,他很喜歡玩一些音同字不同式的文字遊戲,比如「不是迷我,是迷你」、「中國沒有雪萊,只有雪菜」之類的,其行文很有些腦筋急轉彎式的機智在裡面,因此有時能超越常規,給人一種意外的新鮮感。這是他的天賦。可惜的是他的文字遊戲每每流於遊戲,止於形式,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這樣的文字有很強的賣弄、表演的性質。事實上,看韓寒的文章,我總覺得他在寫作過程中有一種表演的意識:這裡逗讀者笑一下,那裡又賣弄一下。這樣的寫作,骨子裡都是不誠懇的,並且是為觀眾而寫,希望得到他們的喝彩。

此外,韓寒的寫作還有個特點:主要基於感覺,而非思考。換言之,他寫文章靠的不是學識,而是一些直接的感受和想法;而他的感覺就像大多數人那樣,止於表面,沒有穿透力。因此,當他談及一件事物時,他通常只能說出某種感受,而很少深入的去分析,說出個所以然來,也很容易將事情簡單化、片面化。然而韓寒實際又屬於那種思考型的作者,他的文章似乎很少抒情,大多是說理,而之所以出現如此弔詭的情形——思考型的作者憑著感受寫作、說理性的文章缺少理性分析,原因在於,韓寒缺少學識的支撐。所謂才學,韓寒只有才,而無學,而因為沒有學的滋養、支撐,其才華的發展又很有限,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他十七時寫的作品是那種水平,三十歲時也還是差不多那種水平。這實在是很可惜的,假如他能靜下心來多閱讀一些人文經典,以其天賦,他現在的學識、才力理應要比實際達到的高得多。

然而韓寒似乎覺得自己的水平已是很高的了,記得好像在某個訪談裏,有人問他喜歡哪些作家,又如何評價自己的文筆。他說最喜歡林語堂、梁實秋、錢鍾書,最推崇的也就是這幾位,對魯迅則感覺一般;至於文筆,林語堂等人對文字是很講究的,而當代就數他對文字最講究,有智慧在裡面。韓寒何以有這樣的自信,留到後面再說,這裡要說的是,第一,梁實秋他們是很好,但如果以他們為標準,魯迅怎麼會是一般呢,他實實在在是要比梁實秋高出不止一籌的。第二,韓寒的文筆是否當真當代最講究,且有智慧在裡面?我看未必,要說講究,馮唐比他更講究;要說智慧,王朔比他更有智慧。如果較真一下,韓寒文章中的那些小聰明、俏皮話能算作智慧麼,恐怕也是見仁見智。智慧這種東西,每個人的理解、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依我看,韓寒的文字不算好,他好的其實是語言,人們常將這兩者混為一談。這裡且不談兩者的區別,只說韓寒的語言好在哪裡?好在有特色、見性情,又有一些幽默和機靈。這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因為這需要的與其說是才華、學識,不如說是天性,韓寒有這樣的天性。但是,韓寒的缺點也很明顯,因為學識不足,他的觀點總是輕浮而片面、避實而就虛,他的文章往往缺少實質性的東西,而喜歡說些逗笑的俏皮話,賣弄一些不很值得賣弄的小聰明。例如《說徐志摩》中的這段:

「徐的詩歌其實要比現代詩人的詩寫得強很多,因為他想唯美,但時世又唯美不起來,兩者一結合一變態,成了獨特的風格。而且徐的詩歌其實還留有舊詩的影響,無論是押韻、重點句的重複和格式上的對整,都沒走太遠。基本上生物都能看明白,這也是那時候新詩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徐有才情是真的,大才子真的說不上,尤其在那個出文豪的年代,徐的這點小才華和歐洲幾日遊帶回來的東西真算不得什麼,泡妞倒是可以。對於男人來說,泡妞只是一種才能,而不是一種才華。」

細看一下,「因為他想唯美,但時世又唯美不起來,兩者一結合一變態,成了獨特的風格」,第一句大抵是說徐志摩的詩歌格調,第二句講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第三句則是指徐志摩詩歌與時世的結合,而第四句得出一個結論:這種結合成就了徐志摩的獨特風格。那麼,這裡顯然有個邏輯上的問題,徐志摩的詩歌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兩種範疇的事物,二者怎麼結合呢?沒說清楚。詩歌與現實的關係,要麼是詩歌在現實中的影響,要麼是現實在詩歌中的表現,除此之外,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如果不作說明,就很容易讓人云裏霧裡了。而從語境看,韓寒的意思似乎既非指徐志摩詩歌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又非指社會環境在徐志摩詩歌中的表現,但他又什麼也沒有說明,以致於這幾句話本身就顯得邏輯不通,莫名其妙,那麼後面的結論就更不用提了,在邏輯前提都莫名其妙的情況下,這個結論根本是毫無意義的。

接下來,他說徐的詩歌留有舊詩的影響,無論是押韻、重點句的重複和格式上的對整,都沒走太遠。那麼,這裡是不是應該舉個例子分析一下徐志摩詩歌的「押韻、重點句的重複和格式上的對整」具體是怎樣的,又如何見出其中的「舊詩的影響」?沒有。

而後韓寒又說徐志摩的才華在當時算不了什麼。何以見得呢?他同樣沒有解釋,甚至連徐志摩的才華是什麼樣的,他都沒說清楚,就扯到了徐志摩的泡妞上,說什麼泡妞只是一種才能而不是一種才華,以一種取巧的、講俏皮話的方式一筆帶了過去,實際上呢,還是什麼也沒有說明。


個人認為,韓寒的文章有其獨特的特點,無論是文字還是其個人,都有獨特的魅力。就筆者個人而言,初中從三重門開始就喜歡上了韓寒的文字,一直從未間斷。關注他人可以,更要給他人留有足夠的自由空間,換個角度,思考衡量一下,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韓寒的文字功底還是很好的,甚至在當代文學圈裡都算得上很好。

他的文章最起碼讀起來明快通暢,不像很多著名作家,文風到處瀰漫著西方文學的特點,又長又囉嗦。

但凡比較過中西方文學作品的人都看得出來,中國的敘事傳統是相當不錯的,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不拖泥帶水。西方的(俄羅斯和法國的部分除外)作品總是帶有各種沒完沒了的心理描寫,冗長無趣,可能是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太大了。

所以韓寒的文章算是繼承了中國古代敘事的優良傳統。但是,小說可讀性就差了很多,結構也不嚴謹。

雜文很值得讀。

還是很期待他將來能有更認真的作品出現的,相信也會是很好的作品。


中學生水平 閱歷不足 後繼乏力 咀嚼一下文字 玩點文字花樣 像是文字小品 對於文字啟蒙的中學生還是受用的 看多了 會膩 看高了 會逃離。現在也早已不犀利 是一個為女兒賺奶粉錢的謀利者 不過確實還是一個符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