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聖曆元年(698),粟末靺鞨的大祚榮趁著契丹等在今東北、華北地區造成的混亂,於今吉林省敦化縣敖東城建立了震國。震國的命名來自於武則天對大祚榮父親「鎮國公」的冊封。中宗李顯登極後,對外持懷柔態度,派侍御使張行岌前往震國招慰大祚榮。大祚榮審時度勢,決定派子大門藝入侍長安,向唐稱臣。 唐玄宗時期,中央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渤海國在行政上隸屬於唐代安東都護府的直轄。 渤海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積極唐化,同時保持著與唐的緊密聯繫:「考渤海十五王中,朝於唐者凡一百二十二次」。在大祚榮的繼承者大武藝與大仁秀時期,渤海國在唐的默許下一步步吞併了周邊部族,成為地方範圍內無可撼動的核心力量。

到大仁秀時期,渤海國已經佔據了包括今東北大部、朝鮮半島北部及俄國沿日本海部分地區的廣大疆域。 隨著唐王朝的衰落與瓦解,東北亞政治格局面臨崩潰與重建。契丹在領袖耶律阿保機的率領下作為新生力量強勢崛起,先後平滅或收服了室韋、奚等族,刀鋒所向,直至中原。

延續了兩百二十九年的渤海國位居遼之肘腋,自然是遼必須消滅的眼中釘。遼天贊四年(925)十二月,阿保機親徵渤海國,僅僅花費一月的時間就終結了已傳了15王的渤海國。


渤海國是大部落聯盟,地理位置幽閉,物產大部分採集打獵,人口不多,和中原文明中搶了一個城池有糧有資源不同,管理起來主要靠領袖威望,中國對其不夠重視,,,,,,,重要的是,這種部落遍佈黑龍江流域,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除元朝實現控制外,明朝忽視,清朝保守放棄,一片片丟失,你們知道面積有多大麼?至少比現在960要多很多,,,,渤海國遺跡有很多,有一個地名勃利縣,是名稱遺留下來的,哪裡有5000年前的黑陶製作,一個好消息,聽說10年前已經正式消亡,沒有傳承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