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俄罗斯世界杯揭幕战,在当地时间6月14日傍晚6时举行。中国再次无缘世界杯决赛周,不禁令人想起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一度称霸亚洲,走向世界。其中一位著名球星,是被评为「亚洲球王」的李惠堂。当时,他被公认为中国足球第一人。

李惠堂,籍贯广东五华,出生于香港。他自小已经喜爱足球。1917年,他考入皇仁书院,在皇仁读了两年书,并接受比较有系统的足球训练。

李惠堂 (网上图片)

1922年,17岁的李惠堂在南华体育俱乐部举办「夏令营杯」足球赛中,参加大坑村童子会足球队,展现高超足球技巧,并带领球队获得冠军,由于他入球数字惊人,赛后即被吸纳为香港南华足球队队员。他先加入南华乙组,经过一番苦练,翌年晋升南华乙组甲队,更获派两次在甲组比赛露面。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李惠堂在决赛对日本的赛事中取得进球,而中国队亦顺利获得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四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生涯。

前排右一为李惠堂 (网上图片)

1925年,李惠堂到上海担任复旦大学体育主任,加盟乐群足球队,翌年乐群队改组成乐华足球队,李惠堂任队长,其成员主要来自圣约翰、交通、沪江、复旦、暨南等几所享负盛名的大学足球队选手。他率领的球队在与外国队的对阵中,屡屡获胜。在参加「史考托杯」足球赛中,李惠堂更带领球队,扭转上海球坛一向由外国人球队雄霸的局面,以4比1的一举击败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为中华民族争光。

同年5月,李惠堂联同多位足球名将,代表中华民国足球队出战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他们一路杀进决赛,对战菲律宾,李惠堂大演帽子戏法,协助中华民国以5比1大比数击败对手,获得该届冠军。在以李惠堂为队长的中华民国足球队,也于稍后的三届远东运动会中,均获足球赛事金牌。其中在1934年的足球决赛,当年29岁的李惠堂,更以关键一球,以4比3击败日本。

1936年中华民国奥运代表队,中间右三为李惠堂 (网上图片)

因为李惠堂球技超卓,在1930年代上海流传著一句说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可见李惠堂的影响力,自此李惠堂「中国足球球王」别号就不胫而走。

1936年,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李惠堂所带领的足球队没有参赛资金,为了参赛他们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路费。李惠堂和队友沿途展开27场比赛,取得了24胜3平的战绩。由于一路征战,赶到柏林后球员已疲惫不堪。在奥运会比赛中,以0比2败给英国,首轮即遭淘汰。

前排中间为李惠堂 (网上图片)

李惠堂的表现出色,当时获得英格兰与法国职业球会垂青,不过一旦成为职业球员,便丧失代表中国参加奥运足球赛的资格,故此遭李惠堂婉拒。

抗战期间,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先拒绝为日本人踢足球,后又拒绝到汪伪政府任职,体现民族气节,并在大后方开始「体育救国」:组建足球队、组织比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5年二战结束,李惠堂返回香港球坛,因中国时局混乱,李惠堂只能带领香港南华足球队转往东南亚比赛,获得十连胜。1948年,43岁的李惠堂「挂靴」,并在香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此后李惠堂定居香港,转任华协教练及俱乐部教练,并从事写作及电台足球评判员、报刊等媒体工作。

李惠堂与蒋介石合照 (网上图片)

1954年,李惠堂特别允诺出任中华民国足球代表队教练,连同多名香港球员名脚如姚卓然、莫振华等,协助出战第二届在马尼拉举行的亚运会,球队以香港球员为主,台湾球员为辅,最终为中华民国夺取唯一团体金牌。1958年东京亚运会,他继续担任中华民国足球代表队总教练,带领更多香港与台湾足球名将参与赛事。

据统计,李惠堂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1976年,当时西德一家权威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将李惠堂与巴西的比利、西德的碧根鲍华、阿根廷的史堤芬奴和匈牙利的普斯卡斯,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