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趙靜瑜╱臺北報導】

只有音樂,沒有距離,臺北市立國樂團宣佈和上海民族樂團對等交流合作,兩團將在今年互推音樂家做交換演出,各自展現雙城音樂特色。

各派3位交換演出 學習味濃

北市國團長鄭立彬表示,今年北市國將會讓3位北市國音樂家赴上海民族樂團合作一場音樂會,同時上海也會有3位音樂家回訪與北市國合作,這也是第一次透過「團與團」的對等合作交流,將臺灣的音樂家輸出海外。

臺北上海雙城樂展,由大陸新銳指揮彭菲來臺與北市國合作,帶領上海民族樂團二胡首席段??、笛子首席錢軍,將演出彭修文編配的《月兒高》、俞遜發《匯流》、楊立青《悲歌》二胡與樂團等作品。

臺灣方面則由青年指揮家江振豪領軍,帶著樂團首席陳慧君和嗩吶首席林子由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曲目包括李哲藝《廟埕》、蘇文慶《行雲流水》以及鮑元愷的《臺灣音畫》國樂版。從曲目已知,這次的對等互訪相互學習的意味頗濃。

朱昌耀駐北市國 合作3場

除了與上海民族樂團做深度交流之外,北市國也邀請二胡獨奏名家朱昌耀來團擔任新樂季「駐團音樂家」,合作3場音樂會,他也將擔任2019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評審。

作為最早兩岸文化及民族音樂交流使者之一,朱昌耀來臺演出已有20多年經驗,從北到南與許多職業跟業餘樂團合作,「臺灣的人文、山水,美食都讓我印象深刻,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具有獨特風韻的臺灣地方音樂。」

記者會上,朱昌耀特別演奏了他最愛的臺灣民謠《望春風》,深刻感人,「我的作品中,江南和臺灣兩個主題佔了很大的比例,我知道我的音樂深受臺灣行家和觀眾歡迎,這正是我作為音樂家的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