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幾年來自主品牌汽車的不斷進步,關於國產車和合資車誰更好的爭論也逐漸增多。作爲對國內諸多車企的統稱,自主品牌並不僅僅只是單指一款車或者是某個車企,而是目前自主品牌國產汽車的現狀。那麼,隨着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比起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有哪些做得更好的地方,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合資車與國產車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

  國產車的第一個優點,就在於車輛配置方面,特別是當我們對比同價位的國產車和合資車時,這種差距就會相當明顯。其實車輛上的某些配置的成本並不高,但合資品牌爲了壓榨出極致的利潤,往往對於此類配置都非常吝嗇,甚至於故意進行減配。而國產車在這方面就做的相當不錯,即便是十萬出頭的產品,也都配置齊全,極具性價比。

  第二點,就是近幾年來自主品牌與日俱增的設計感。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內飾用料,自主車型都進步明顯,真皮、軟性材質的包覆等都做得面面俱到。此前的廉價感和落後的設計都被一掃而空,甚至於不少自主品牌都紛紛推出豪華品牌衝擊高端,不斷擠壓着合資車的產品空間。反觀部分合資車企,在設計上仍舊停留在過去的老舊水準,推出的車型很多也是舊瓶裝舊酒。此外,自主品牌在面對本土細分市場的一些設計,都會更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喜好。

  第三點,是自主品牌對於新能源等新技術的孜孜追求。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力,比合資車甚至部分大型跨國汽車集團投入都要巨大,再匹配上目前國內日益完善的上游產業鏈,推出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可大規模使用的新能源汽車,比如說像吉利的乙醇汽車,比亞迪的542高性能混動車型、格羅夫氫能車等。在新能源政策和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之下,以蔚來、威馬、小鵬等爲首的諸多新勢力車企也都遍地開花,並很有可能在未來進軍國際市場。在新能源領域,國產車的發力,要比許多合資車企來得猛得多。

  不過,在國產車這個大家庭裏,同樣也有部分品牌不思進取。有的在外觀和內飾設計方面仍舊存在抄襲情況,因此被部分合資品牌告上法庭,搞得市場烏煙瘴氣。在新能源轉型的大浪潮下,也有車企難以爲繼,最終只能走向下坡甚至瀕臨破產。

  可以說,目前的國產車和自主品牌經過幾年發展的確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不錯的成績。但比起發達國家百年來經驗豐富的造車歷史,自主品牌仍舊需要不斷努力以求超越,萬萬不可沉浸在網上流傳的一些妄自菲薄的自大言論中。只有臥薪嚐膽,發奮圖強,趕在下一波趨勢之前積蓄力量,才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趕超。

  其實隨着豪華品牌的下探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夾在中間的不少合資品牌也確實有些焦慮,但依靠着較好的可靠性和實用性,不少合資品牌仍舊是目前市場上細分領域的銷量王者。曾幾何時,合資品牌也是自主品牌的引路人,給到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經驗。當我們在討論兩者時,或許並不需要將其對立,只有良性競爭、互相彌補,才能使未來的汽車市場對於消費者最爲有利。

  結束語:自主品牌的進步值得肯定,但與合資品牌的差距也必須正視。在過去,自主品牌確實技不如人,但現如今,我們也應該看到自主品牌做得更好的地方。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只要符合自身使用需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理性地去看待兩者的差異,才能突顯出各種的優勢和缺點,從而找到最符合自己喜好和需求的產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