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哈哈想必大家都聽過,喝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老闆呢?

  他的創始人宗慶後,在42歲之前,他的人生平淡無奇。一個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工作,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他應該是屬於大器晚成的人吧。

  1945年,宗親後出生於浙江杭州,在那個社會,初中畢業的他便開始了工作,一開始是在農場,後來接替母親的工作,進紙箱廠做了推銷員,想來這份工作也讓他積累的經驗和鍛鍊了他的性格,在紙箱廠連續幹了十年,職位也從推銷員做到了企業銷售部的經理。

  想來也是剛好那是國家在改革開放時期,他的創業生涯也就在他42歲的時候開始了,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他當時放棄已經做了十年的工作,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

  他是一個老一輩的創業家。

  42歲的他從企業離開,想來也是四處借了10多萬元,承包了杭州的一個虧損多年的企業的經銷部。今天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經銷部就是娃哈哈的前身了。

  這家公司剛開始只是買一些細碎的小東西,像是掃把之類的。而宗親後的家人對這個公司的前景也並不看好。儘管沒有家人的支持,他依然每天堅持工作十個小時左右。在這個期間,他還曾經做了一個小型的手術,但是他自己對此並不在意,出院第二天便投入了工作。

  有時他甚至幾乎會忘記自己的家人。不知道女兒讀哪個年級,也很少有時間回去探望母親。

  在1989年,宗慶後因爲女兒宗馥莉不愛喫飯,對此感到煩惱,突然就看到了兒童營養液市場的前景,成立了娃哈哈。

  果然像他預想的一樣,娃哈哈一經研發上市,很多父母就因爲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而爭相購買追捧,在當時它的銷售額高達了400萬元。到1990年,哇哈哈這一產品就已經爲他贏得了近3000萬元的利潤。於是,在1991年,他投資食品廠並且兼併了杭州的一個罐頭工廠,哇哈哈食品集團公司成立。

  在1989年,哇哈哈發展起來之後,宗慶後便重視起員工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格力董明珠爲員工解決了安居的問題。然而,這並不是第一家爲員工解決這個問題的企業。早在30年前,宗慶後便開始爲員工解決住房的問題,當時哇哈哈的員工可以很快擁有自己的住房。同時,娃哈哈還提高了員工的工資,也讓員工有升職和成長的空間,還推出了員工持股的政策。

  宗慶後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他的公司員工都有很高的凝聚力和忠誠度,人員的流動率也很低,這也是娃哈哈可以快速發展的保障。在2007年,娃哈哈曾經遭遇強行併購,宗慶後提交辭職後引發了公司員工的抗議,而商標終審判歸娃哈哈。

  到了2010年,宗親後同時被福布斯和胡潤評爲了中國首富,他第一次成爲中國首富。之後,在2012年和2013年,他都被福布斯評爲了中國首富。

  2017年的時候,哇哈哈的盈利就已經達到了4600多億元,貢獻了500多億的稅收。

  而他的公司經營理念又與一些互聯網公司有點不同。類似馬雲和馬化騰那樣的互聯網公司,他們依靠公司上市套現賺錢,而宗慶後則是通過銷售產品賺錢。

  他與華爲的創始人任正非屬於同一時期的人物,並且他作爲娃哈哈的創始人,與華爲一樣,他堅持哇哈哈集團不上市,因爲他覺得娃哈哈集團一旦上市,就是爲了圖人民的錢,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值得人們稱讚的。

  如今身價千億的他,已經70多歲了。而哇哈哈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民族品牌,爲衆人知曉。但即使如此他的生活也很簡單,年消費不足6萬元。其他富豪出行都是私人飛機,或者座駕幾千萬,但是宗慶後坐飛機卻是經濟艙。如此低調的隱形富豪,確實很難得。

  如今,哇哈哈已經成立了32年,宗慶後也已經74歲。對於哇哈哈的未來,他覺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希望他的公司可以逆流而上。

  從一個平凡的窮小子,在42歲,逆襲成爲億萬富翁,宗慶後的努力可想而知。他的經歷也告訴我們一切在還沒有結束的時候都是有可能的,大家怎麼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