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N次撲街後,軍工又第N+1次站起來了。

  連喫了三年土後,軍工今年以33.73%的漲幅名列前茅,高調地宣佈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2018年Q3,軍工業績出現反轉,63家核心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和同比增長15.3%,淨利潤同比增長了27.9%,爲今年股價的上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作爲題材炒作釘子戶,軍工今年也趕上了風口,最高層多次爲國防軍工站臺,軍品定價改革、軍民融合等新老題材讓軍工板塊備受關注。

  遠的國慶閱兵暫且不提,4月23日,將迎來我國海軍70週年紀念日,截止3月28日,已有60多個國家表態將參加青島海軍閱艦式。

  在這場盛會上,我國首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002號有望與遼寧艦同臺亮相。

  這對我國意味着什麼?將帶來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這個問題,需要從我國航母的百年發展史中尋找答案。

  1

  戰爭是科技進步最好的催化劑。

  一戰時期,在同盟國VS協約國爭霸戰中,各種新式武器紛紛登場。

  1915年,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英國海軍母艦+水上飛機的組合用魚雷成功擊沉了一艘土耳其運輸艦,各國海軍大受啓發,原來飛機還能這樣用。

  要知道,當時飛機主要用於偵查,所謂的空戰也僅限於雙方互扔斧頭板磚,後來才發展到機槍掃射。

  此後,各國紛紛研發航母,用運煤船、貨船花式改裝的航母一時大行其道。

  直到1917年,英國才用巡洋艦“暴怒號”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供飛機起飛的航母。

  當時,年輕軍官陳紹寬受北洋政府委派,正在歐洲學習先進經驗,當目睹暴怒號那長達86.6米的飛行甲板時,陳紹寬被深深震撼了。

  在參加過多輪海戰後,陳紹寬對航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要讓中國海軍擁有航母。

  1928年,陳紹寬被任命爲國民政府第二艦隊司令兼海軍署長,甫一上任他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擴建海軍的計劃,並申請2000萬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艦。

  這就要算一筆賬了,當時國民政府海軍一年的軍費才50萬,剋扣後到手的只有30萬,花2000萬巨資建航母在老蔣看來純屬天方夜譚。

  在被拒絕後,陳紹寬和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憤然辭職,老蔣爲了維穩,向他們畫了大大的一張餅,承諾要加強海軍建設,五年內要建三艘航母。

  這種話聽聽就行了。

  陳紹寬雖然仍爲了建設航母而不懈努力,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航母仍屬於概念炒作。

  從當時全球海軍的發展來看,航母的正統地位還未確立,各國海軍信奉大艦巨炮,戰列艦仍擁有大批擁躉。

  德國有引以爲豪的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日本有大和號和武藏號,連蘇聯海軍都叫囂着要建造大艦來碾壓對手。

  以日本大和號爲例,造價高達2.8億日元,相當於現在的2800億日元,能建造兩艘日本最強的大鳳號航母,個頭比航母還大。

  但在美日戰爭中,這些超級戰列艦卻憑實力證明瞭自己的大而無用。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與美國的航母對比爲20比8,珍珠港事件中,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損失殆盡,3艘航母卻因不在港中而逃過一劫。

  戰列艦沒有後,美國海軍迅速轉向航母派,依靠強盛的國力造出了大批航母。

  中途島戰役,美國以3艘航母,8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230架飛機VS日本的8艘航母,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450架飛機,卻出乎意料地KO了對方。

  而被日本寄予厚望的武藏號和大和號戰列艦,在隨後的戰役中,連美軍航母的身影都沒看到,就被對方呼嘯而來的艦載機轟成了渣渣。

  日本戰列艦的隕落,意味着表面上看是制海權的的海戰,其實已經變成制空權的海戰了。

  目睹全程的各國海軍,果斷地拋棄了戰列艦路線,確立了航母的正統地位。

  航母時代就此來臨。

  2

  再回頭看國內,從抗戰結束,到內戰爆發,再到新中國成立,陸軍越打越強,海軍越來越弱。

  我國也很快爲海軍的孱弱買單。

  1950年6月,美國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三野16個軍近70萬人只能望洋興嘆,全國統一夢碎。

  同年,朝鮮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強悍的戰鬥力震驚世界,但美國陸軍輸了,海軍可沒輸。

  美軍19艘次航母編制的強大火力網,是解放軍不得不止步於38線的重要原因。

  如果對手是美國,多少還能忍受的話,那麼後來發生的事就讓人憋屈了。

  70年代開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以軍事手段侵佔了我國南沙羣島部分島礁,大肆開採並提出領土要求。

  我國海軍雖然與越南幹了一架,但1400海里的距離猶如天塹,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大好河山被侵佔,至今無法收回。

  落後就要捱打,誠不我欺!

  我國深刻地領悟到了建立強大海空力量的重要性,航母成了我國海軍的心病,時任海軍司令劉華清曾說:“如果中國沒有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

  但我國的航母夢卻繞不開一個字:

  “窮”。

  建國後,國內經濟啥狀況就不提了,爲保持戰略威懾還把有限的資源用於發展核潛艇,航母只能靠邊站。

  改革開發後,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發展航母的契機也到了。

  當時,西方大批在二戰入役的航母已服役超過50年,如何處理這些龐然大物成爲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

  如果不拆解,將佔用大量的港口泊位和土地,如果要拆解,又面臨兩個問題:

  1、航母所用鋼材特殊,切割難度大;

  2、含有大量像石棉這樣的有毒物質,容易造成污染,處理成本極高。

  以美國最先進的尼米茲號航母來算,報廢成本高達8.99億美元,如此高昂的代價促使各國不斷地尋找接盤俠,甚至還免費贈送。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也開始在航母圈裏淘寶,先後購入了墨爾本號、基輔號、明斯克號三艘航母。

  說是淘寶,實際上爲了防止中國掌握建造航母的技術,這些航母都被拆除了所有設備,實用價值低。

  據戰略評論家張召忠將軍所講,墨爾本號卻保留了蒸汽彈射器、阻攔索等核心設備,爲我國研發航母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但這幾艘航母畢竟都非常老舊,性能落後,不是理想的改裝藍本,直到瓦良格號的出現。

  3

  瓦良格號,始建於1985年,是蘇聯寄予厚望的第二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也是目前俄羅斯最新型的大型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

  先對比下這幾艘航母的參數。

  墨爾本號:長211.2米,寬24.8米,排水量14200噸,可載飛機42架;

  基輔號:長273.1米,寬47.2米,飛行甲板195米,排水量43500噸,可載飛機31架;

  明斯克號:長273.1米,寬49.2米,飛行甲板195米,排水量43500噸,可載飛機31架;

  瓦良格號:長304米,寬70.5米,飛行甲板300米,排水量67500噸,可載飛機60架,僅比美國的尼米茲號短22米,有7層樓高,絕對的資格貨。

  可惜的是,這艘航母的完工率才達到68%,蘇聯就於1991年底解體了,瓦良格號落入了烏克蘭手中。

  建造航母是個燒錢的無底洞,烏克蘭技術和財力都不足以支撐,報廢的話,成本高達2.5億美元,賣廢鋼又只能賣500萬美元。

  中國偶然得知後,派出專家進行考察,發現船上已安裝了大型設備,電纜鋪設到位,性能很好。

  一個願買,一個願賣,本是一樁好買賣,結果卻被美國攪黃了。

  在美國的強力介入下,烏克蘭將航母上的艦載設備全部拆除或炸燬,瓦良格號成了一個空殼,此事就此擱置下來。

  直到1998年,一個神祕的商人出現了。

  徐增平,退役軍人,香港富商,曾因在97年金融危機後投資2.1億港元買下有“港版凡爾賽宮”之稱的深水灣37號山頂豪宅而享譽一時。

  徐增平先在澳門成立了一家空殼公司,然後跑到烏克蘭告訴別人,我買來不會用於軍事用途,要將航母改裝成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賭場酒店。

  接下來就是艱難的談判過程,在喝光了帶去的50多瓶62度的二鍋頭後,烏克蘭答應以2000萬美元連船和40噸重的圖紙一起賣給他。

  據傳瓦良格號擁有完整的動力系統,成交價格也高達1億美金,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這些寶貴的圖紙很快用專機運送回國了。

  值得一提的是,明斯克號和基輔號這兩艘廢船都是在這一時期買入,時機拿捏的非常巧妙,但仍然逃不過美國的阻攔。

  2000年6月,當瓦良格號經過僞裝被託運至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再次站出來阻攔,當時土耳其正在申請加入歐盟,瓦良格號成了投名狀。

  7月,土耳其總參謀長凱威里科魯受邀訪華,受到了高規格接待。

  在簽訂一系列軍事技術轉讓協議,承諾200萬人次的旅遊,高達10億美金的保函等條件後,滯留黑海500多天的瓦良格號終於得以放行。

  經過627個晝夜,瓦良格號抵達大連造船廠,再經過8年奮戰,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於2012年9月正式服役,全球華人爲之沸騰。

  遼寧號

  百年航母史,一曲蕩魂歌。

  在這裏講那麼多,主要是想闡明,在二戰後,世界已確立了以航母爲核心的海軍戰鬥體系,航母是現代海軍的魂,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

  核潛艇只是我們守衛國土的盾,要參與大國競爭,走向強大,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矛。

  爲發展航母,無數人爲之奮鬥了上百年,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有了001號遼寧艦,就會有002、003,我國的海軍正脫胎換骨,進入高速發展期,這將爲航母產業鏈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4

  從航母羣構成看,航母起骨架作用,要形成戰鬥力,還需要在配套艦艇和艦載機上發力。

  當瓦良格號到手後,我國迅速啓動了配套新型艦艇的研發,國家機器全面開動。

  2012年-2017年,以遼寧艦、055型大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等爲代表的“八大金剛”陸續下水服役,將我國海軍帶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外媒甚至稱我國海軍這幾年開啓了下餃子模式。

  據分析預測,我國單個航母羣對應的市場空間保守估計都高達上千億元,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羣建造成本更是高達300億美元。

  除此之外,還有航母那堪稱無底洞的升級維護費用。

  據《明報》《國家媒體》等外媒預測,到2025年,我國將擁有4-6艘航母,妥妥數千億的市場空間。

  看好航母板塊在19年的行情,則是軍工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軍工的投資邏輯可以概括爲:長期看經濟週期,短期看事件驅動。

  軍工的崛起,從經濟變差開始。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貝努瓦通過對44個國家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經濟越差,國防支出增速越快,軍工的業績越好。

  很好理解,作爲一種重要的宏觀對衝手段,經濟越差的時候,政府的軍費開支越大方。

  這一結論到現在仍然實用。

  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9%,低於去年6月預測的3%,連續第二年增長放緩,並下調了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

  與之相對,2018年全球國防支出約1.82萬億美元,同比增加了5%,創近十年來的新紀錄,增加的主要是北約國家,僅美國就佔了2%。

  我國也不遑多讓,2018年國防支出達到11059.51億元,同比增長8.1%,軍工板塊的業績也隨之出現反轉。

  2019年,在調低GDP增速的情況下,我國國防預算增速仍達到了7.5%,佔GDP的比重不降反升。

  年年高速增長的國防支出,投向哪裏?

  航母當仁不讓,畢竟這是我國目前最迫切需要發展的領域。

  且按照軍工交付5年週期規律來看,後兩年都比前三年好,14、15年軍工板塊就是如此。

  在政策層面,根據十九大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進展,現在已進入收官階段。

  3月12日,最高層再次強調今年是落實我軍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2020年目標任務的攻堅之年。

  近期,國資委、證監會等部門更是頻頻表態要支持軍工領域改革。

  2019年,毫無疑問是軍工大年,具有長期參與價值。

  5

  爲何說軍工屬於事件驅動型,這也很簡單。

  軍工作爲題材炒作釘子戶,高估值是其最大的特色,50倍只是起步價。

  在熊市裏,軍工股就負責一個事情,跌!

  2017年,在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軍工得主的獲獎原因就在於其旗幟鮮明地表示:

  我看空!

  好在經過三年下殺後,軍工板塊的動態市盈率降到了41倍,高估值已不再是攔路虎。

  軍工估值過高也有其特殊性,這是因爲軍工企業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財政撥款。

  自身是央企、國企,客戶全是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想賺誰錢呢?

  這就是個左右手互倒的事。

  君臨在前期《亮劍!軍工的邏輯已然大變》講過,經過軍品定價改革,軍品價格已由成本加成改爲目標價格加成。

  這有望改變我大軍工貴不可言的慘狀。

  所以買軍工,看題材,沒毛病。

  先回顧下以往的航母題材炒作:

  2011年6月初,中國首艘航母將在“八一”建軍節出港海試的消息流傳後,引發了航母概念股們的集體上漲。

  以龍頭股中船科技爲例,兩月時間從16.63最高漲到了33.46元,走出了一波翻倍行情。

  而同期的股市已走在下降通道中,上證兩個月裏下跌了1.5%,航母概念股的強悍可見一斑。

  2012年5月的黃巖島事件,2013年2月的核動力航母題材,作爲大國重器,航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每年都在搞事。

  在今年股市行情回暖,題材炒作氛圍漸濃的情況下,我國雙航母的亮相無疑非常值得期待。

  航母編隊作爲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航母、艦載機、配套艦艇等作戰單元,市場蛋糕巨大。

  按照受益程度來看,船艦製造毫無疑問是首選。

  目前我國的造船企業分爲中國船舶工業(南船)和中國船舶重工(北船)兩大集團,也是打造航母艦隊的核心力量。

  除航母題材外,近期南北船合併的炒作也在助攻。

  2015年,南北車合併後,南北船領導對調引發了市場對南北船合併的預期,尤其是17年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同時停牌更是引得市場浮想聯翩。

  今年兩會期間,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談到,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造船等領域的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海工設備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

  緊接着,南北船大佬雷凡培和胡問鳴在3月中旬舉行會晤,並進行了深入交流。

  3月28日晚,大動作果然來了,南船旗下的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再次雙雙停牌。

  中國船舶擬置入江南造船、廣船國際、黃埔文衝等造船總裝資產,成爲南船旗下的總裝上市平臺。

  中國防務擬置入滬東重機、中船動力、中船動力研究院、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等船舶動力類資產,成爲南船旗下的船舶動力上市平臺。

  重組後,形成了如下的格局:

  中國重工:北船軍工總裝上市平臺

  中國動力:北船綜合動力平臺

  中國海防:北船信息及電子平臺

  中國船舶:南船總裝上市平臺

  中船防務:南船動力上市平臺

  中船科技:南船高科技資產上市平臺

  通過整合,已掃清了南北船合併的障礙,航母題材疊加南北船合併,這些標的的想象空間非常大。

  廢話不多說,上菜!

  6

  中船科技

  中船科技,國內船舶配件龍頭企業。

  由於傳統業務不景氣,公司在2016年9月併購中船九院,轉型工程總承包公司,成爲中船集團下屬的高科技業務上市平臺,逐步退出船舶配件製造行業。

  3月6日,公司再次併購了大股東旗下的海鷹集團,增加了水聲設備製造等業務,往多元化發展。

  咋一看,公司的業務與航母關聯性不是特別強,可在每次航母炒作中,公司卻總是能傲視羣雄。

  這是因爲中船科技是由江南造船集團發起成立,最開始持股高達54.55%,現在仍是公司的二股東。

  江南造船集團即江南造船廠,是我國曆史最悠久也是規模最大的造船廠,在這裏誕生了我國第一艘戰略性潛艇,第一艘大型驅逐艦。

  被稱爲海軍重器的055型萬噸大驅就是這裏生產的,更重要的是003號航母也在這裏緊鑼密鼓的趕造中。

  我大A歷來喜歡朦朧美,不久前,復旦復華因與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復旦張江有同一個爹,就敢悍然連拉9板。

  中船科技盤小身段好,且邏輯還站的住,成爲炒作的焦點也就不足爲奇了。

  中國重工

  中國重工是海軍裝備核心標的,擁有完備產業鏈的艦船研製龍頭企業。

  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洋防務裝備上市公司,海軍裝備主要承製商,下轄大連、渤海、武昌三大造船廠。

  南江南,北大連,兩大船廠分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是我國艦船的雙子星。

  大連造船廠是我國航母的搖籃,遼寧艦和即將亮相的002號航母都是這裏生產的,連055型大驅也是大連造船廠和江南造船廠共同承建的。

  武昌造船廠主要生產常規動力潛艇、護衛艦、登陸艦等,種類較多,渤海造船廠則以核潛艇爲主。

  此外,公司還擁有大船重工、渤船重工、武船重工、青島北船重工等多個民船總裝基地。

  從業績看,今年是軍改調整結束的第一年,軍工訂單將迎來補償性高速增長。

  民船業務經過供給側改革,集中度大大提高,今年又處在行業復甦的拐點,訂單也有望繼續增長。

  從18年開始,公司的業績開始改善,增速逐季提高。

  照理公司標的純正得多,奈何市值高達1336億元,以往不是很受待見。

  不過在今年行情復甦,大象起舞的情況下,中國重工仍然值得期待。

  中國船舶

  公司是中船集團旗下核心民品主業上市公司,是我國民船龍頭企業。

  公司下轄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滬東重機三大子公司,其中外高橋造船爲國內民船的一哥,滬東重機生產的船用低速柴油機佔據了全球22%的市佔率,穩居世界第二。

  金融危機後,公司在船舶製造業的10年寒冬裏苦不堪言,戴帽戴的擡不起頭。

  隨着行業集中度提高,行業逐漸復甦,公司在2018年扭虧爲盈,已在3月28日公告摘帽。

  同時公司公告停牌重組,擬置入江南造船廠、廣船國際、黃埔文衝等造船總裝資產,將打造成南船旗下的軍工總裝上市平臺。

  至此,公司軍民一手抓,已成爲對標中國重工的存在。

  摘帽、重組加上航母三大題材,中國船舶的未來不可限量,數板吧!

  7

  航母板塊的產業鏈非常長,除了船艦製造外,其他細分行業也非常值得關注。

  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有:

  艦載機:中航黑豹(600760)

  高端裝備製造:中航重機(600765)、亞星錨鏈(601890)

  鋼板和複合材料:鞍鋼股份(000898)、包鋼股份(600010)、寶鋼股份(600019)

  動力系統:中國動力(600482)、湘電股份(600416)、中航動力(600893)

  電子信息系統:國睿科技(600562)、中航電子(600372)、中航機電(002013)、中電廣通(600764)

  武器彈藥:航天長峯(600855)、航天科技(000901)、中兵紅箭(000519)

  百年贏弱,一朝雪恥。

  隨着我國航母不斷建成服役,我國海軍的強大肉眼可見,在這條產業鏈上將產生非常多的機會,更何況19年還是軍工大年。

  航母風起,且看我軍踏浪遠行。

  讀到這裏,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爲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