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沒用了

張亞東

似乎是最沒有情緒起伏的那個人,始終安靜的坐著。但他又是最抓人的那個人,句句到位,句句點到為止。批評直戳要害,但留足情面;而讚賞,最多是一句「特別好」,實在想誇,就再重複一遍。

似乎能夠完美應對所有情緒波動。

所以節目預告里出現「張亞東淚崩」的懸念時,足以吊滿胃口。

其實這一幕的上演,並不是沒有預警。

第一次是第一期面對面孔,張亞東第一次講出特別感性的話來。「剛來北京,我們就認識,對我也很好,很多幫助……我覺得我們都,沒有什麼改變一樣,歲月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傷害一樣……特別棒……特別好。」

在幕後採訪里,張亞東說了更多:「我來北京的時候人家當時已經是成名的樂隊,我來北京跟在他們後邊混的,這些人一直特別幫我,所以這個就不能……理性沒用了,你知道嗎」

不過這次張亞東還是保持了剋制,但現場歐洋已經掛淚了。

張亞東初來北京,到竇唯的黑夢樂隊彈鍵盤,並通過竇唯認識了王菲,然後憑藉《浮躁》走上了金牌製作人的道路。識於微時的滴水之恩,是無法用理性評價的。

第二次是在面對正片被剪的果味VC時,張亞東也是主動放棄了理性評價:「算了我就不說你們樂隊了,就是因為跟你們太好。」

果味VC的表現和現狀,一言難盡,但這畢竟是張亞東親手帶上成名路的樂隊。當時張亞東的眼睛裡已經足夠濕潤了。

其中不知還有多少次,雖然有些樂隊的交情沒有像面孔、果味VC那麼深,但隨著一次次打分,到淘汰賽的環節,都一直有一種感情在積攢。每一個故事裡都有過夢想、希望、失敗和不甘,都有自身奮鬥和客觀命運的碰撞,都能找到曾經自己的身影。

第三次,就是接連聽完兩首朴樹這兩首歌。特別是《New Boy》,第一張專輯的第一首歌,一首滿懷赤子夢想的歌。哪怕是唱熱情如《那些花兒》,哪怕是暗黑如《我去2000年》,可能都不比《New Boy》這首歌在這個場景中催淚。不是「輕鬆一下WINDOWS98」的懷舊,是那些舊場景之外的快樂、陽光、夢、暖洋洋,和未來。

近20年過去,朴樹再次唱起《New Boy》時,改成了《Forever Young》,那一句句單純陽光的歌詞,都變成了時光不再、物是人非、不知道未來在哪。

節目放了一串張亞東和朴樹的各種合照,那些開心和榮耀的片段,那些充滿憧憬的年少時光。

「那個時代就特別本能,一切事情都想得非常非常簡單,那個狀態確實不太容易再有了……當年,大家都是小孩,而且覺得,2000年要來了……大家對2000年充滿了憧憬,覺得一切都會變得很好,結果好吧,就是我們都老了……所以,所以特別特別好

任何人,在現場接受這種衝擊,都是很難抗住的。更不用說在錄製中已經努力剋制的、其實非常感性、有著太多故事的張亞東。

對我來說沒有好壞

即使是在最激動的時候,張亞東也不忘了在說《New Boy》的時候,提一句在舞台另一側有點被冷落的猴子軍團。

張亞東在超級樂迷席上就是這麼面面俱到,但並不意味著就不尖銳。有很多樂隊的問題,是張亞東一針見血提出來的,雖然方式非常綿里藏針。

最嚴重的一句,是評價鹿先森表現時的「這一類音樂從未打動過我」。不過,這句話是幕後說的,並不是在現場拋出來的。而且後面補了一句「其實打動不打動我並不重要,只要有喜歡你的歌迷就夠了」。

「大家有可能覺得,民謠就是土的,像布魯斯也是土的。它的這個土,其實並不是貶義詞。這個沒有好壞,對我來說沒有好壞。但是,你們用的那個和聲和彈法,都是我剛學音樂時候用的方法……」

這個但是後面的評價,已經是張亞東用的最重的評價之一了。這段評價還是高曉松剛尬誇了一下鹿先森歌詞好之後給出來的。

第一段賽程時,面對大部分人都看好的皇后皮箱,張亞東其實並沒有呈現出肯定得態勢。

「我覺得創作是既要熟悉又要陌生的。就是你的歌曲裡面,既要讓人聽到我聽過的東西,也要讓人聽到我沒聽過的東西。」

換句話說,可以問皇后皮箱那首歌是不是模仿痕迹太重,是不是……

但是「對我來說沒有好壞」,張亞東不會去做定論性的評判。自己有真本事,也尊重別人的本事。並且不論批不批評,都是中肯的建議。

比如誇完所有人都誇的九連真人,他還會給一個建議:「以後的那個對白的方面,確實你們得考慮有什麼位置來一點普通話,可以偶爾搭兩句,就是會突然讓人記住一個東西」。

身居金牌製作人的高位,能夠保持一個「沒有好壞」的態度,你可以說,是張亞東會做人;但如果共情一點,你也可以說,是張亞東和這些樂隊太感同身受,希望珍惜每一個上台的機會。

還是要談起情懷

這種態度的珍貴之處在哪裡,可以從其他樂評環節里反觀一下。比如從對痛仰改編《我願意》的輪番樂評轟炸里。這些評價,有的是客觀的,但也少不了確實有人對痛仰有成見,並在評判中或多或少受到了這種成見的干擾。

而張亞東會為樂隊辯解,他會說:「這些老牌樂隊也在比賽還是展示自我之間徘徊,也在嘗試怎麼和觀眾交流,可能現在很不習慣。但這是因為資源的配置不公平,給樂隊的機會太少。」

這一段,是剪出來的節目里,張亞東說得最長最用力的一段了。而在沒剪出來的部分,網上還流傳著一段張亞東回懟樂評人的錄音。

音樂沒有好壞,但值得更好的環境和更公正的評判,張亞東身上讓人看到的,是這方面的希望。

這是張亞東的情懷,是和自身經歷和自己朋友上磨練出來的、帶著歲月痕迹的情懷。中國樂隊已經經歷了太多不公,值得一個更公正的舞台。

這和高曉松的情懷不一樣,那種情懷是動不動就要提一下的中國搖滾光芒萬丈的年代,不是那種適合包裝售賣、已經食之無味的情懷。

中國這些樂隊,所擁有的不僅僅是那段輝煌,所有的精彩故事也不僅僅是在輝煌里。還有那些輝煌過後、墜落之後仍在堅持的人們,想要再續輝煌的人們,雖然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綻放出昔日輝煌的光芒,但那份被埋沒的情懷,同樣值得被認真提起。

比起90年代初的光芒萬丈,張亞東見證的蹉跎歲月里,有更多的情懷故事。有我去2000年的憧憬,有這是我們的時代的幻響;儘管一次次換來Old Boy的不屈,換來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的感嘆,換來於是我不再唱歌的傷感,換來不能停止我的音樂的惆悵,換來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所以張亞東,特別好。


這是《樂隊的夏天》觀後感連載,標題里的BB,是想給《樂隊的夏天》找一個簡稱,自己意譯是the Summer of Band,簡寫SB,順便致敬一下1967年的「愛之夏」(the Summer of Love)。結果看官方海報翻譯是the Big Band,那就BB好了。系列文章請見專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