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在台灣以「國術擂台」的方式已發展50年,在大陸則在1979年時,由國家體育委員會及國家武術研究院開始大力倡導,定為全運會項目,同時編定教材、統籌訓練教學。在1990年更以「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將武術納入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的比賽項目;在國際武術聯合會的努力之下,更在1998年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中,將散打也列入了正式項目比賽中

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中,中華台北散打隊以一銀二銅 (有幸見證散打從國術擂台進階到亞運正式項目過程,回顧以前還沒有戴拳套護具的年代,跟現在大家看到的"抓猴"廣告造型不約而同@@) ,名列所有亞洲國家中的第三名,在並未獲得社會大眾,如同支持籃球、棒球的情形下,僅次於大陸和有搏擊王國之稱的泰國,還優於鄰近的日、韓等國。比起田徑、籃球等其他運動,排名真是好得大多了。武術是不論在文化上或實質上,都是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運動。

1.png  
1997年省長盃國術擂台賽

以前教練常說,比賽要贏最重要的是「一膽、二力、三技巧」,不過隨著年紀越大,我越能體會這三項元素不僅重要,其中比重調配隨著身體素質改變更重要。

3.jpg 1019散~1.JPG      

散打比賽就是讓雙方在相同的條件下,如:護具、時間、體重、場地下,進行武術的切磋、交流。在大陸的武術界人士和參與武術運動的族群都有很清楚的概念,練功夫、追求強,就是打散打;追求美,就是比套路,以致於幅員遼闊的大陸各省、各家各派的武林好手齊聚一堂,各持所技、同場較勁,爭取出位,成為各縣市乃至國家代表隊或轉入職業比賽。

 

本文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02008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