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說最認可的還有,這裡沒有提到,那我補充下,作家閻連科。

就提問裏的這些作家,我不敢貿然評價,就是說說自己個人的閱讀感受,如有其他見解,歡迎交流。

單從思想性來說,張賢亮《綠化樹》《男人一半是女人》《靈與肉》,其作品融入了個人殘酷的經歷,寫出了因為權利的控制對人造成的莫大摧殘,很是深刻;莫言《豐乳肥臀》《紅高粱》《檀香刑》等系列作品也是思想豐富,許多人說莫言抹黑國人,快算了吧,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自己怎麼樣自己領悟,別把格局放到你家放到中國,莫言的格局是全世界是整個人類,寫的是人的問題。梁曉聲看的比較少,不過他一直以犀利的思想著稱,所以這是沒有問題的。路遙賈平凹在此方面要弱些。

從流傳熟知度來說,那毫無疑問。路遙賈平凹在前,莫言也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名聲傳遍中國及世界,梁曉聲張賢亮名聲也大,但相比較而言要弱些。

從作品整體性而言,這些都是大作家大作品,我一直在思想,一部作品靠什麼流傳千百年,思想還是當時權利者的歡喜助力,或者本身的藝術性或者所謂的時代的正能量?這裡我不想多說什麼,讓時間證明吧。

希望我們國人能有好的閱讀和高的理解,不要興緻來胡亂噴,格局要大,我們面對的是宇宙萬物和世界,以及人類及人自身本質。也能給下一代有個好的影響和作用。


磐石眼裡的路遙

磐石之所以敬重路遙,不僅僅因為他是儒家文化裏的逝者為大,而在於他用浩瀚無際的《人生》,以凝練沉重而又雲淡風輕的手法解釋了紛繁雜沓的《平凡世界》。他讓我們看到了路遙的落生黃土炕,路遙的埋葬黃土地,路遙的苦難,路遙的幸福,路遙的悲歡離合,路遙的酸甜苦辣,路遙的愛恨情仇,路遙的天妒英才。

無疑,路遙是當代中國文壇的精魂,他雖然已擎幡遠去,但我每每都能感覺到他的存在,他的影子,他的氣息,他的作品,他的人物,在我的周圍跳躍著,飄忽著,如影隨形,像醉酒後瘋了的徐文長,像潦倒中纂出《石頭記》的我的表叔曹雪芹。

一個把生命獻給文學的苦行僧,一個富具史詩般厚重的秦人後裔,一個千溝萬壑裏哺育出來的理想現實主義者,一個滿腦子充滿了對人生負責任的人道主義者。他的文章像秦川牛一樣團塊組合、力量無與倫比。他的作品像陝西褲帶面一樣實在、營養完美無缺。他的韌性像西府叫驢一樣邪乎、完全任勞任怨。他的吶喊像古老的秦腔一樣高亢,悽切綿延不絕。

他用自己傲視天下的筆鋒,揮灑在了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和刻畫上。他把愛情、友情、親情等等一切美好的人類情感,賦之以史詩般的質地和韻律,夜誦路遙的作品,使我覺得我就在和《孔雀東南飛》,使我覺得我就在和白樂天一同潯陽醉酒,如癡如醉,如真如幻。

雖然他的某些作品在藝術的把握上難免稚拙之處,充滿了他睥睨世界的一根筋,那麼真摯,那麼樸實,那麼感人,執念而自信。他敢於直面生活的慘淡和生命對他的糟踐。在他的眼裡,困難和挫折,是上蒼賦予他的磨礪,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必修課程。他始終和從來都沒有被洶湧的俗世所裹挾,所淹沒。他用一管噴薄命運之火的斷筆,揮灑完了他成功而又讓磐石扼腕嘆息的生命,他是悲壯且讓人肅然起敬的……。

他崛凸堅韌的才華,凝聚著一股強大的道德和理想的美感,壁立千仞,鮮有誰及。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或缺失的精神食量。因此,磐石一直在內心深處給他設了一張供桌,四時八節,都會給他設祭請饗。同時獻上一盒他喜歡抽的香煙,並且每一次我都是親自給他點燃,然後目誦那裊裊的香煙飄向天國……。
目前最認可的作家當然是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了,相信不會有人沒聽過或者沒讀過這本書,這麼經典的世紀之作/劃時代的作品,估計沒人不知道。

賈平凹/梁曉聲/莫言等等,其實也出過很多書籍,我也都讀過,但平行而論,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比起來,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不論在書籍本來的格局和立意上,還是從書籍的情節設計/人物描寫等方面,他們的書也很好,都會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者。

但我就是偏愛《平凡的世界》,沒辦法,就是這麼鍾情於路遙和他的書。

依然還記得,第一次讀路遙的書是在初中的時候,按年齡,剛好和孫少平是同一個年齡段,所以對當時的自己有很深刻的影響。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包括學習/工作等等都沒有什麼成就,但書裏給我的激勵,讓我到目前為止都受用不止。

而且我問過我身邊的人,大多數人都幾乎沒讀過賈平凹/莫言等等他們的書,但絕對都讀過路遙的書,這就已經說明瞭結果了。到底誰是最受認可的,答案當然是路遙和他的書了。

當然,如果你喜歡其他作者和他們的作品,請評論給我推薦下,我會去讀一讀,看一看到底是哪本書能超過《平凡的世界》。謝謝!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已讀600本)、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公眾號:千城撩書。


喜歡賈平凹早期的中篇,像《晚雨》、《白朗》、《五魁》、《美穴地》……都是精品!後期的長篇也就《廢都》還可以,剩下《高老莊》、《白夜》什麼的就不值一提了。張賢亮的作品不錯,基本都看過,都不錯,可我個人偏愛那個叫《青春期》的中篇。路遙的作品也基本都看過,《平凡的世界》是作者用生命書寫的一部皇皇鉅著,感動了幾代中國人,就不用多說,我個人還是偏愛他的中篇《人生》。說到莫言,我真正看完的也就《透明的胡蘿蔔》、和《紅高粱家族》,其餘的作品也都看了,但是都沒看完,看來我和他的文風八字不合吧!


文學在我眼裡始終不存在「最」的問題,閱讀起來靠的是感覺和文本的分析,作品之間彼此不同,很難有清晰的比較。基本的態度是,只要堅持認真寫作的人能夠拿出好作品的作家都應被認可,畢竟寫作也是勞動,好的勞動成果都需要尊重。

從題目來看,作者大意上想問的是從八十年代崛起的作家們算起,哪些人和作品受人認可。我的觀點是不把作品和作家當成一個整體的固定的來看,應該是動態評價。作家創作是隨著時代、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有的是不斷再上一層樓有的可能就中止寫作有的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題中所列幾位作家從歷史角度來說都值得認可,賈平凹、路遙、梁曉聲、張賢亮、莫言這些人在八十年代到現在的文學發展中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對今日之社會仍然起著重要作用。

賈平凹的《滿月兒》《廢都》《商州系列》《秦腔》等等都頗為經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後都是一個滄桑的歷史和時代。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通俗曉暢,至今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梁曉聲以知青生活為素材寫作的《年輪》《今夜有暴風雪》《雪城》等作品,用一代人戰天鬥地的下鄉經歷來反思這個時代。張賢亮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被押送農場勞動改在22年,平反後寫出了《綠化樹》《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轟動一時的作品。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名動天下,這與之前多年的勤奮筆耕是分不開的,《紅高粱》《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等作品構築的高密東北鄉的「文學共和國」是值得每一個讀者進去冒險一番的。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更為龐大的作家羣體值得閱讀、品位,汪曾祺的小說散文、張煒和《古船》、阿來與《塵埃落定》、徐則臣的《跑步穿過中關村》和《耶路撒冷》……文學的世界廣袤無比,大膽遨遊去吧。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提到的這些作家都很牛。

二,這些人都在當代作家隊伍中各領風騷。

三,對董先生而言,只花錢買過路遙先生的書。

四,用生命寫作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


相對而已,最認可的是路遙。文風平易,卻蘊涵力量。再就是賈平凹,思想深邃,有社會擔當意識。拿《廢都》而言,好像過多地寫「性」、博眼球,其實是在寫某一時期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苦悶、彷徨,通過否定之否定,期待未來的突破。


感覺內涵很深,真的觸及了民族靈魂,寫出了那個時代或者一個時期的社會背景、人物特徵的一個是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牧馬人》,然後就是陳忠實的《白鹿原》了,個人比較喜歡這兩個人的作品。老道而且深厚!

老賈初期還可以,搞個《廢都》,把自己也給廢了;路遙寫得很深邃,但文字水平有點淺顯;梁曉聲知青題材很過癮,《今夜有暴風雪》開一代先河,但是後面很多知青題材好像不輸老梁了,我的二哥二嫂、北風那個吹,給人印象更深點,莫言就不說了,都諾貝爾了。但是,真得讓大眾來評,大眾心裡的諾貝爾,不一定會給莫言。


在文壇上可大書一筆唯張賢亮莫屬。其才華橫溢、文風灑脫 。意境深遠 。讀過他二本書:一曰:玉嬌龍,二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閱後有餘音不絕於耳之感 。為他的文筆所驚嘆 。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書中有一句成語是「石破天驚」簡直是神來之筆,雖四個字但有千鈞之力如泰山撲面而來 。佩服他的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張先生一生命運多舛,可成竹在胸 。最終迊來了曙光。不但有優秀的作品留世還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謹以此小文懷念耳。或許他能聽到一普通讀者之心聲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