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jpg

畅销理财作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有钱有理"书中提到一个重要概念:『财富四象限』。在这个概念中,罗伯特突破性地把收入的重点从『赚多少』转移成『怎么赚』

 

过去如果只有一般的工作思维,我们自然只会比较薪水的高低,但忽略了:『一样赚同样的钱,却可能有天差地远的生活模式。』

 

在富爸爸一书中,作者认为赚取收入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就是财富四象限:

图片1.jpg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分类,让当年只有20岁的我 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今天这篇文章就先简单谈谈 我所认知的E象限,包含E象限的优势和潜在风险。

 

雇员象限-短期的风险性最低

E象限其实就是一般的上班族,薪资收入也是社会上90%大众的收入来源。为何100个人中,至少90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作收入?这其实是很自然的社会架构。你回头看过去10几年我们共同走过的学习教育,最终其实就是帮我们培育一个专业,然后在职场上学以致用,成为一个好的工作者。简单来说,读好书找好工作 几乎是人人都能认同的社会共识。

 

再来,雇员在四个象限当中,是介入门槛最低的象限。相对于毫无头绪的创业和投资,要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是从投履历开始。E象限是一般人赚取金钱、养家糊口的第一步。对刚出社会的学生而言,E象限也是一个历练自己的最佳场所。

 

E象限有一个特性:『只要有上班,月底就能领到薪水』。假如公司真的发生意外或天灾,例如营运不佳或是火灾,导致公司因故倒闭,身为雇员也不必负担任何责任,唯一要做的,就是换一个工作继续生活。

 

所以从风险的角度上来看,身为雇员,短期上几乎没有风险。同样的,假设真的遇到不如意的状况,在任何的情况下都可以选择提出辞呈离开公司,选择上的弹性非常大。

 

风险有限→报酬相对有限

然而身为雇员看似平顺,背后也有两个极大的风险:

1.有限的报酬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条真理,就是你愿意承担的风险永远和得到的报酬成正比。毕竟在一间公司里,大部分的公司营运风险都是老板在扛。员工搞砸一个大客户顶多就是被主管痛骂一顿,而老板却可能因此倾家荡产。所以当公司赚进100元后,真正被分配到员工手上的可能不足10元。员工领有限的报酬,看似残酷,但却是非常合理。

2.努力和收入不一定成正比

接续有限的报酬这个概念,今天一样在工厂上班,你的工作效率极高,速度是普通作业员的三倍,但你觉得你的收入有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三倍吗?相信你和我都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假设同事的平均收入是3万元,你能领到3.5万就已经是公司对你的特别关照了,再极限也不会超过4万。

 

通常在越大体系的企业体中,越容易出现不同工却同酬的状况。例如加盟连锁店员工,在台北车站分店的员工随时随地都忙得手忙脚乱,远在莺歌分店的员工却闲到可以划手机,而时薪却是一模一样的。努力和收入不成正比在职场上其实是个不得不承认的普遍现象。

 

雇员象限-长期的风险性很高

那你会想问我:『就算报酬有限,就算努力不一定和收入成正比,我只是想要安安稳稳的过简单生活,这样也够了,为什么你却说雇员背后有极大的风险呢?』

 

以台湾的职场现况来说,国民平均所得大概是在5万元/月。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优秀的前5%职场佼佼者,大体上收入的数字长期下来和这个平均不会相差太远。而这样的收入够吗?你只要参考一下人一生的花费就会知道,这个收入确实很难达到一般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幸福生活不等于奢侈生活,我认为买豪宅和跑车其实真的没必要,但至少要做到财务上能让家人感到自在,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让生活处处有压力。

 

我在和很多年轻人聊天的时候,他们常常觉得收入其实很够用,但真实情况往往是因为单身、或是仍然和爸妈一起住,所以隐形资源很多。但是随著年龄的渐渐增长,开始要面对成家立业的课题,甚至进一步追求五子登科,相对的金钱压力就会慢慢爬上肩头。

 

所以通常在职场一段时间后,有一些优秀的员工不甘愿收入受限,甚至希望能掌握自己的时间自主权,所以就会开始学习创业和理财,在E象限的基础下,用兼职或全职的方式跨足其他三个象限。

 

今天先写到这里,下回再来浅谈S、B、I象限。

 

额外分享两篇我的文章:

1.书廷谈 一个影响我10年的理财游戏

(从现金流看生涯规划)

2.书廷谈 投资理财不是万灵药

(谈财务自由最重要的一件事)

图片3.jp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