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柏翰/台北报导
一名骨质疏松性  78岁女性,因不小心跌倒导致第  12胸椎骨折,并已形成空洞,当时医师建议骨水泥灌注治疗,患者却选择保守治疗。过了  1个月后,空洞内的血水竟流至脊髓腔压迫神经导致无力行走。经紧急神经减压及骨钉固定术才逐渐恢复。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骨科主治医师陈晋玮表示,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常会造成长者严重的背痛和驼背,且影响日常生活作息,若未早期发现治疗,长期下来除了疼痛难解外,驼背也会越来越明显,最后连神经都可能受到压迫造成双腿无力。
在治疗上,陈晋玮说,一般传统治疗会让患者卧床休息  3个月,并配合使用止痛剂治疗,等到骨折处愈合后,疼痛才会缓解。然而,若骨折处已形成空洞,长期卧床反而容易让骨质进一步流失,导致脊椎神经管变形而压迫神经。
针对空洞化的脊椎骨折,透过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骨泥灌浆术),在  X光机导引下,以专用探针与注射管将骨泥注入压扁空洞的椎体,待骨泥硬化后即能提供椎体足够的稳定性。
该手术不仅能让病患止痛,也能达到早日下床活动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约  30分钟,只要在  0.5mm的伤口处贴上无菌纱布即可。相较于传统的脊椎内固定手术而言,是一项更为安全的治疗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