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平凡的世界》,沒看過《人生》這本書,所以關於作品質量方面我就不多說了,說一下矛盾文學獎的評定標準。

茅盾文學獎是為了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

評選標準如下:

1.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

2.獲獎作品應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有利於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

3.有利於倡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

4.有利於倡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5.有利於倡導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6.鼓勵深刻反映現實生活和人民主體地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作品;

7.提倡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鼓勵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成果基礎上的探索和創新;

8.鼓勵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作品。

可以看出,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是很細緻,要求很高的,是站在整個作品以及其思想內涵,對社會風貌的影響等等方面來評選的。

《人生》沒有獲獎,自然有其不足之處。而且寫得好是一個比較難以評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以個別人說好作為比賽的評選標準。


人時常陷入矛盾之中,但是否能因此獲文學獎,恐怕不好說。這是個玩笑話,正確寫法是茅盾文學獎。

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以茅盾先生名字來創立了個獎項,目的是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茅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獎原定每三年評選一次,現在改為每四年評選一次,凡在評選年度內公開發表與出版,能體現長篇小說完整藝術構思與創作要求,字數13萬以上的作品,均可參加評選。

既然是鼓勵長篇小說創作,那就是頒給長篇小說的。回到題目,《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刊發於《收穫》1982年第三期,曾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

小說發表後,迅速被吳天明改編成電影,小說、電影轟動全國。高加林為了改變命運所做的努力,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裡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最終悲劇性的結局,揭示了社會現實下個體難以抉擇的處境,讓無數人感同身受。小說雖然是好作品,但卻只是一個中篇小說,篇幅上也不過幾萬字,所以並不能入選茅盾文學獎。

結構、立意類似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創作爆發,三卷本百萬字,全景式展現1975年到1985年中國城鄉十年巨變,是路遙創作的頂峯和里程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獲得茅獎也是情理之中。至於《人生》與《平凡的世界》孰優孰劣,到無關緊要,因為二者在路遙創作發展過程中是一脈相承的,所以不好簡單比較。


矛盾獎?還是不要這樣的獎吧。矛盾是用來解決的,不是用來頒獎的。

題主說的應該是茅盾文學獎吧?

如果你對於茅盾文學獎稍稍有些瞭解,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

是的,我也認為《人生》是一部很不錯的作品,她應該是《平凡的世界》的前傳,這部作品為路遙贏得了極高的威望,也奠定了路遙在文壇上的地位………

熟悉茅盾文學獎的人都明白一個基本常識,那就是這個獎項是為當代的長篇小說而設立的!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範圍……《人生》的篇幅還不是一個長篇小說,因此也就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平凡的世界》就不一樣了,它是一部當代文學的鴻篇巨製,成為了一部經典作品,時間過去了幾十年依然是許多人(包括我在內)心頭永遠都敬仰。

其實,一部也文學作品的生命力不在於它是不是獲得了什麼獎項,《人生》就是沒有什麼獎盃也仍然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經典之作!那些獲得了種種獎項的作品數量是很多的,但是又有幾部真正擁有路遙作品這樣的生命力呢?


茅盾文學獎是獎勵長篇小說創作,評獎對象為長篇小說。路遙的「人生」是中篇小說,曾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項。

其實小說獲不獲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多少年之後,人們還記得這部小說,記得小說中的人物及其命運。

有的獲獎小說,若干年以後,已經無人知曉。


一個是成名作,一個是成名後的長篇。另外與評委的觀點水平有關,同時還得時間考驗,直到現在人們纔看到了人生這部作品的偉大價值,所以文學作品價值與獲獎往往不是正比對等的。如近年來的中國詩作獲獎者的詩作,那還是詩嗎?都是啥人給評上的,如羊羔體詩,大笑於天下的可恥鬧劇而巳,誰會當會事,認真你就上當了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筆者都看過,毫無疑問《平凡的世界》成就更高一些。

至於為什麼《人生》沒有獲得茅盾文學獎,筆者個人認為《人生》篇幅有限,僅僅13萬字,而且對於社會生活的描寫有一定侷限性,所以要想獲矛盾文學獎首先得符合茅獎的評判標準。

《平凡的世界》無疑是一部具有史詩般風格的全景式的展現城鄉人民社會生活的鉅著,同時也是路遙畢生心血打造的一本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寫作上無疑比《人生》更加成熟一些,榮獲茅盾文學獎第一名是有一定道理的!


個人覺著《平凡的世界》的文學性要高於《人生》。所謂文學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人生》文字表述平淡樸實,人物性格好像也略顯得壓抑,也許更貼近生活,主觀性比較強烈。而《平凡的世界》有種超越,人物塑造上和文字表述作者已經有所超然,運用的遊刃有餘,主觀性和客觀性協調讓人有意猶未盡之感,


作品好不好,讀者說了算。

能否獲獎,是看它對社會、對人民、對當代產生多大的積極的影響,為時代和學界的前進注入了多大的發展活力。我認為這是評價一個作品好壞的標準!而不應該主觀的論斷誰好誰壞呢。


矛盾文學獎的評獎範圍是《長篇小說》,《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說,沒有獲矛盾文學獎在情理之中,但是《人生》獲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至於《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那個寫的好,各有千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