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皮卡」?所謂「皮卡」,就是是英文「pick-up」的音譯,是轎車與貨車雜交出來的一個車型,它擁有轎車車頭和駕駛室,同時帶有敞開式貨車車廂的車型。

在國外,似乎處處可見皮卡車的身影。電視里只要播放中東衝突的新聞,幾乎都會在畫面中看到皮卡的身影。而在美國的西部鄉村,皮卡車則成了田園牧歌理想主義的代名詞。

雖然兼顧轎車的乘座與貨車的裝載性,但因為政策的原因,皮卡在中國家庭的佔有率並不高,與龐大的乘用車年銷量相比,皮卡車一年的銷量連1%的份額都不到。除了政策層面我國把皮卡車按多用途貨車進行管理外,受眾對皮卡的接受度也是一大因素。

今年初,交通運輸部正式下發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總質量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證和從業資格證。結合此前在遼寧、河南等六省市試點的放寬皮卡進城限制,是否皮卡車的春天已悄然來臨了?

我們來回顧一下近兩年皮卡車的「漸進式鬆綁」。

2016年,河北、遼寧、河南、雲南四省作為第一批試點省份,開展放寬皮卡進城限制試點,拉開了皮卡解禁序幕。次年,新增加了新疆和湖北兩地,共有六個省份放開皮卡進城。

從2018年1月1日起,皮卡車型便不再強制要求噴字和粘貼反光條。取消皮卡噴字和粘貼反光條後,能夠積極推動皮卡向乘用化轉變,使其與轎車、SUV一樣,享受乘用車的待遇。

自2018年7月1日起,全國多地相繼推行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測「三檢合一」。緊接著,2018年9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行小型汽車、貨車和中型客車跨省異地檢驗,實現全國範圍「通檢」該項政策實施後,實現了皮卡「一次上線、一次檢測、一次收費、結果互認」。 這項政策為皮卡車主審車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2019年1月1日起,取消總質量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證和從業資格證。這一系列的政策鬆綁,讓人覺得皮卡車市場的解禁和激活看起來只是時間問題了。

不過,放眼國內皮卡車市場,依然是以國產自主品牌的低價位皮卡車型為主流,更多是將其作為工程搶險、電力維護等工具車來使用,如長城風駿7、中興汽車領主、東風銳騏6等。而福特猛禽F150、豐田坦途、道奇RAM等高端皮卡,則因其排量大、油耗高、價格高昂只能成為少數土豪的玩具,而無法走入尋常百姓家。

所以,要想激活看上去很美的皮卡車市場,依然需要下更多工夫。

首先是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培養。放眼全球範圍,只有極少數國家的用戶在購車時會把皮卡作為首選,比如東南亞的泰國,這其實與其地形,經濟結構特點,使用車型不受限制有關係。除此之外,就算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也只有地廣人稀的美國西部地區考慮購買皮卡的用戶數量而多一些,東部地區依然會把轎車與SUV作為購車首選。

美國的情形與我國的地域分布差不多,並且我國東部地區人均密度比美國更甚,在皮卡車的政策限制方面更多,更不說限牌限行的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了。

在廣闊的農村市場,農民如果要做小生意需要拉貨的工具車的話,首選的將會是三輪車,他們需要考慮的是裝載量和使用的經濟性。皮卡車會涉及到油耗、保養、保險、稅費等各項支出,駕車人還需要考取駕駛執照。雖然三輪車也需要駕照,但實際上,在很多地區,管理部門對三輪車的上路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就算要追求舒適與拉貨的需求兼顧,長安、五菱寶駿的麵包車或MPV比皮卡更能滿足人們在經濟和面子方面的需求,試想一下,對十八線城鎮青年來說,開著寶駿730去接親有面子還是開著皮卡車去接親有面子呢?

皮卡在看似廣闊的農村市場上,論性價比,替代不了農用三輪車,論便利性,無法硬扛傳統的MPV與麵包車。更何況,如今農村的青年都已經進城,在購車方面的首選會是轎車或SUV,留在農村的都是年紀偏大的,駕馭三輪車還勉強能行,要輕鬆駕駛皮卡車,恐怕就不是一件易事了。

在解除限制允許進城的城市,又會有多少家庭願意把第一輛車的位置貢獻給皮卡呢?緊張的停車位與各種養車費用的支出,成為每個家庭在購置皮卡車需要三思的問題。

寫在最後

對於大多數群體來說,皮卡政策解禁最好的結果就是取消限行、取消進城的限制、取消15年強制報廢,並在車輛排放和安全性配置等方面進行更高的條件要求。不過,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和當前的環境來看,皮卡市場因此而迎來大規模爆髮式增長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看上去很美的皮卡車政策鬆綁,最終恐怕也很難激起車市需求的千層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