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的星光,滿屋的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遙想蕭紅1941年,流落香港伏筆而完書《呼蘭河傳》。讓人讀著讀著,看見她筆下大坑裡摔下的牛馬,小團圓媳婦如一隻受傷的小鹿,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讓人心疼。

親母早逝,父與後娘不喜的女孩,而唯一幸福的是關於童年以及爺爺的寵溺,那些跳躍的,輕鬆的,閃著金光的回憶,在生活慘淡的月光下,溫暖著她。

在倭瓜花想開幾朵花就開幾朵花的園子裏,爺爺把小女孩舉在肩上,滿園子的花果旋轉起來;當她淘氣地把花插在爺爺頭上,老人笑咪咪的樣子,看見她在花萌裏睡著了,"等著,等她醒了,看她又鬧出什麼好玩的來"…

而現實中顛沛流離的人兒,窗邊只有一輪異鄉悽涼的冷月。紙上落下的不是清淚,而是明媚靈動的時光。縱嘆半生盡遭白眼,身在泥濘,綿綿不絕的哀傷。

莫言說過,離開孩子的目光,他的作品,只是四平八穩的平庸之作。蕭紅何嘗不是如此?只有未曾被世俗污染的眼睛中,纔有這些孩童的天真,善良,有種很震撼人的真實。即使她裸露著身體,也不會令人產生一絲邪惡。

讀著,讀著,總不免使人覺得,她似賣火柴的小女孩,哆哆嗦嗦的劃亮火柴,懷著美麗憧憬幻想著,那些美好的回憶,如窮孩子僅有的一塊糖,艱難時拿出來舔舔,捨不得又放下。

一生飄零的蕭紅,用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北國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比起《生死場》,真切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前無來者,如其31歲時離世所言:她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一部《呼蘭河傳》,便在近代文學史天空留下一抹燦爛的星光…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作家,一般人都認為她是一位左翼作家,其實從她的文學追求和藝術思想來看,蕭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自由主義作家。

六十多年前,金庸在讀了《呼蘭河傳》後說:「蕭紅在香港寫的《呼蘭河傳》感人至深,我閱此書,徑去淺水灣她墓前憑弔一番,深恨未能得見此才女。」

蕭紅(中)在魯迅墓前

金庸這段話有個錯誤,《呼蘭河傳》並不是完全在香港創作的。從現有資料分析,此書寫於1937年底。抗戰爆發後,蕭紅、蕭軍、胡風、端木蕻良等人來到武漢,二蕭住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1號,與二蕭同住的還有詩人蔣錫金。據蔣錫金回憶,蕭紅大約是在1937年12月,就已經開始了《呼蘭河傳》的寫作。

此後二蕭婚變,蕭紅帶著身孕嫁給了作家端木蕻良,後來又輾轉武漢、重慶、香港,並開始了長篇小說《馬伯樂》的創作,這部開了頭的《呼蘭河傳》被扔到了一邊。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來到香港,7月底完成了《馬伯樂》,從8月份開始寫作《呼蘭河傳》,12月20日結束。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有人說,這部小說既像小說又像散文,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片段,不是整個的有機體。文學大師茅盾也在《呼蘭河傳》序言中這樣寫道:「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正是《呼蘭河傳》的精妙之處。

從《呼蘭河傳》這個名字也可看出,這是蕭紅的自傳體小說,以其故鄉呼蘭為背景展開了故事。在小說的尾聲,蕭紅這樣寫道:「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蕭紅祖父就是她的精神家園,也是家鄉呼蘭的代表,蕭紅對爺爺的思念,其實就是對故鄉 的思念。


我二十歲的時候讀不懂蕭紅,幾次拿起翻了幾頁又放下了,覺得都寫些瑣碎小事,有什麼趣味?那時的我像現在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看驚心動魄的情節和死去活來的愛情。十多年之後再讀蕭紅,覺得她簡直是個天才作家,用最最平淡甚至戲謔的語言,不動聲色聞就寫遍了人世間的驚心動魄和死去活來。而彼時,我也是一個已經歷經世事的成熟女子了。


1、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麼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膝間了.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團圓媳婦 ) 2、他很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說話,很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話也沒有了,就是有話也是很古怪的,使人聽了常常不得要領.————(有二伯 ) 3、邊推著黏糕的單輪車,邊喊著「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們就跟著一大幫了.

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 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峯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茅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用她繪畫式的語言,嫻熟的寫作技巧,抒情詩的意境,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的巔峯之作,為中國文學奉獻了一部不朽的經典.


通過明快簡單的筆調,呈現了蕭紅童年的景象,祖父的陪伴給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反映出她從小無法在父母身上找到關愛的孤獨感。通過跳大繩、泥水坑、以及有二爺,馮歪嘴子、團圓媳婦的描述,像我們展現了呼蘭河人民的生活圖景,讀來生動有趣,也為當時人民的愚昧無知而充滿無奈感~


我是這兩年才瞭解蕭紅並閱讀她的著作,實在難以想像我小時候的課文也出自她寫的小說。充分表現了那一時期中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活日常。每每讀來,心裡都很感慨。越發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