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訊

美國歷史學者海登·懷特(1928-2018)於當地時間3月5日晚去世。

美國歷史學者海登·懷特(1928-2018)

海登·懷特是當代著名思想史家、歷史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自1955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後,開始學術生涯。

海登·懷特廣泛吸收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套比喻理論來分析歷史文本、作者、讀者,揭示意識形態要素介入歷史學的種種途徑。懷特主導了1970年代以後歷史哲學領域中的語言學轉向,並將歷史主義思想帶入文學批評領域,成爲跨學科研究的典範。

海登·懷特最有名的專著是《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鏡像》。該書被譽爲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歷史哲學著作,也是當代西方歷史哲學研究中語言學轉向的標誌。海登·懷特在書中運用形式主義方法建構起結構主義文本分析理論,同時又注重貫徹歷史主義思想,並以反諷式的比喻策略對十九世紀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學思想家逐一分析,向讀者展示了他們進行歷史著述時所採用的主導性比喻方式及與之相伴隨的語言規則,從而確證歷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詩學本質。

海登·懷特在《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鏡像》一書中譯本前言中寫道:"我相信,對於歷史作品的研究,最有利的切入方式必須更加認真地看待其文學方面,這種認真程度超過了那含糊不清且理論化不足的'風格'觀念所能允許的。那種被稱爲比喻學的語言學、文學和符號學的理論分支被人們看成是修辭理論和話語的情節化,在其中,我們有一種手段能將過去事件的外延和內涵的含義這兩種維度聯繫起來,藉此,歷史學家不僅賦予過去的事件以實在性,也賦予它們意義。話語的比喻理論源自維柯,後繼者有現代話語分析家,如肯尼斯·伯克、諾斯羅普·弗萊、巴爾特、佩雷爾曼、福柯、格雷馬斯以及其他人,它仍舊是我的史學思想的核心,是我對於史學與文學和科學話語的聯繫,以及史學與神話、意識形態和科學的聯繫這種思想的核心。我致力於把比喻當作一種工具來分析歷史話語的不同層面,諸如本體論和認識論層面、倫理和意識形態層面、美學和形式層面,正是這一點,使得我在如何區分事實和虛構、描述和敘事化、文本和情境、意識形態和科學等等方面與其他史學理論家不同。"

包括《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鏡像》在內,海登·懷特的作品如《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話語的轉義》、《後現代歷史敘事學》等已有中譯文問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