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小提琴学生都没有养成固定练习的习惯。大部分的小提琴学生都只有在"需要练习的时候"才练习。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练琴是为了练习一首曲子,或是为了准备一个表演,抑或是准备考试而练,没有比赛、表演、考试的时候就不练琴了。这样的观念很糟糕,如果只是业余爱好者也就算了,可是这个观念现在似乎已经扩及音乐专业领域的学习者,怪不得现在音乐班音乐系学生的程度走下坡,因为大家都把学乐器当成念学科:功课做完就好了。

殊不知想要当提琴家音乐家是需要生活在音乐里的。如果你们念音乐系跟念一般科系一样,觉得应付完学校的课业和考试,毕业以后就可以应征交响乐团或是音乐科班老师的工作,这样真的会让人笑掉大牙的!音乐的艺术性需要陶冶,演奏的技术需要不间断的淬炼,这些都需要很长时间养成。学音乐跟练功夫一样,需要"蹲马步",在练功夫里面蹲马步是第一门基本功,要天天蹲,而且蹲很久,这一步做得越札实,体力越好、下盘越稳,练招式的时候越容易使力。练提琴也是一样,基本姿势要标准、固定,基本的运指、运弓要确实,这些基本动作必须天天练、年年练,长期累积下来所发出的声音才会札实、灵活。说真的,有"功力"的人光是拉一声空弦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碰过有固定在练练习曲的学生,现在的学琴市场太迁就"买方",只想拉曲子,不想"练功",家长觉得练那些没用,又不好听,为什么不能用曲子练技巧?就是因为这样,有许多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没有生根,造成后面进阶技巧没办法做。许多的练习曲有它在技巧锻炼上的针对性,必须集中、反复且长时间规律地重复这些动作,才能慢慢"内建"为下意识可以操控的动作,如此才能结合其他动作组合成更艰难的技巧。现在大学音乐系的学生没办法拉双音音阶就是最好的例子,碰到三度双音就完蛋,这样怎么拉多声部的曲子?甚至连几个连续的和弦都拉不完全。这样的能力想当提琴家岂不是痴人说梦!

练习,必须是有系统、固定、规律且长期的。简单的说,同样练习30个小时,练十天每天三小时的效果绝对强过三天每天练十小时。就跟养生做运动一样,固定天天做,数十年如一日,身体自然勇健。如果每天练一小时的慢速的音阶琶音,专注在音准、音色的稳定度、按指动作的规律、换把位的放松灵活等等重点,当作拉琴的热身运动,持续五年、十年,基本技巧的功力自然可以累积起来。我自认右手技巧不错,就是归功于天天练习五种基本弓法,持续了五年所得来的成果。要说有多辛苦其实也没有,不过是每天多花了20分钟而已啊!

想要拉得一手好琴,长期、规律的练习是必须的。不要再用短视的方法,靠曲子、比赛做目标来练琴,要用五年、十年的长远目光来安排所有该学习的进度才是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