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喫筍的季節。

  在我們江南,春天如果不喫筍,簡直就像過了個假的春天;「喫筍喫進醫院」的新聞,好像也是每年春天的標配。

  這不,前些天就收到推送:

  很多人印象裏,春筍纖維多,刮油減肥;但也不好消化,傷胃。

  但其實,這真是天天天大的誤會!

  筍真的“粗纖維”特別豐富嗎?

  大概是因爲有時會喫到渣渣,所以筍容易讓人有「纖維多」的印象;幾乎所有「一盤筍引發的血案」中,也都會帶上類似這樣一句話:

  但實際上,筍的粗纖維含量在蔬菜界還不能進前三甲。

  這裏有2份數據,分別採自臺灣和日本的數據庫。

  可以看到,不論是纖維總量還是不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筍都比豆類低很多;也比燕麥、紅薯等雜糧低。

  對了,關於「胃黏膜被破壞」的問題。

  現在的觀點認爲,胃黏膜破壞最大的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量喝酒也可能會,普通食物不大可能。

  筍不好消化,可能是你的做法不對

  不過,說筍不好消化也不是全沒有道理;跟其他很多植物一樣,筍裏面也有一些對腸胃不友好的成分。

  一個是竹筍中含有的草酸、植酸、單寧等「抗營養物質」。

  這幾個詞,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以往的文章裏經常出現。

  草酸,「菠菜豆腐和腎結石」的話題繞不開它(並不用擔心);而單寧,我們寫柿子、葡萄酒、茶時也介紹過它。

  天然植物中幾乎都有這幾種成分,這是植物保護自己的「武器」;

  所以對喫它的動物來說,就不太友好了。這些成分會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消化;草酸和單寧還會帶來澀味。

  但會做飯的人都知道,焯一下水,多煮一下,就能去除筍的澀味。

  黃豆中也有很多抗營養物質

  另一個是胰蛋白酶抑制劑。它會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這也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抗蟲)的物質,所以很多食物中都有,黃豆、花生、土豆、紅薯、玉米、堅果等等。

  但誰讓人類掌握了火呢!

  加熱可以破壞胰蛋白酶抑制劑的活性。但不同食物中胰蛋白酶抑制劑的耐熱性不同,有些比較耐熱。有研究顯示,100℃加熱15分鐘後,筍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還保留了50%的活性。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By Rkahj.wiki -CC BY-SA 3.0

  所以,對本身消化能力不好的人來說,喫筍最好提前焯水煮過;切的比較大塊的筍,燉煮時間就久一點。

  其他人,其實不必那麼膽戰心驚;只要不是貪新鮮,生喫筍——

  竹筍不能生喫,有毒!

  很多人都知道,苦杏仁含氰疳,是古裝劇裏妃子自殺的常用道具;但很多人不知道,新鮮竹筍中也有。

  香港的研究發現,氰化物含量在新鮮竹筍中分佈不同,筍尖的氰化物含量最高,有120mg/kg。前些年就發生過生喫竹筍中毒的新聞。

  適當處理、烹飪就可以讓筍中的氰化物含量降到安全水平。

  香港的研究顯示,切成小塊加水烹煮,就可以減少90%的氰化物;筍的製品中氰化物的含量也很低,不用擔心。

  以往新聞裏說,某大姐某大叔喫了筍之後肚子痛,也可能跟烹飪不當有關。腹痛也是氰苷中毒的症狀之一。

  帶殼的筍,更新鮮嗎?

  現在物流發達了,北方市場上也能買到帶殼的筍了。

  作爲南方人,要提醒一下北方的小夥伴:這種帶着殼、殼上帶着土的筍,真的不一定更新鮮。

  By Joi Ito - Flickr, CC BY 2.0

  筍從地裏挖出來之後,新陳代謝並沒有停止,依然在進行呼吸作用。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會變成纖維,變硬,而且鮮味物質也會變少,口感變差。

  冰箱也不能非常有效地阻止筍變老。

  所以我們家的做法是,挖出來後趕緊處理,煮一下就冷凍起來;放着慢慢喫,口感還是很好的。

  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產地嚐嚐新鮮的筍,味道真的很驚豔!

  [1]鄧紹平等,香港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及加工過程對其含量的影響,中國食品衛生雜誌,2008.20(5):428-431

  [2]餘富能 等,竹筍胰蛋白酶抑制劑的分離純化及其性質,南方林業科學,2016, 44(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