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140.JPG24067948_1946980182221199_7333212582179215059_n.jpg

好, 就如照片所示, 这批可可粉从德国邮寄至台湾的时候, 多数爆开, 虽然紧急做了后续的处理, 但是遗憾已经发生, 还是必须作一些检讨! 我想写下心得做一个纪录.

很多的朋友, 常常建议我做团购, 做代购, 或找人行销操作. 老实说, 我真的不是没想过或是没接触过.  首先, 我必须承认, 德国我住太久了. 所谓的行销技术, 我觉得不可以用在商品初创期间, 没有一定成熟度的东西, 运用那些行销方法, 是非常不道德而且对企业深具危险性的事. 社群发达, 要起要落是一瞬间, 我们国人做事总是太急, 急著抢钱然后急著收摊, 有收摊还好了, 根本后来都放著给它烂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台湾的建商. 成功的例子当然不是没有, 但是在那之下有多少失败或辛苦持平的企业呢? 千千万万数不清啊! 招牌每天都来不及擦亮, 怎么好送它去玩俄罗斯轮盘. 唯一我认同, 不能像德国人一样, 做甚么事都以百年为单位, 形式成熟点的时候, 就必须运用市场行销技术, 求得一席, 再向前向上推进.

而代购, 不是不可行, 是我不行. 第一我不是做代购的料, 光是做代购, 复杂的人际关系, 我就先投降了. 我的个性没有办法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好, 也没有能力结交几千的朋友, 熟的朋友的钱, 我不敢赚, 不熟的朋友, 我更不愿意为了要赚一点钱而去欠一个人情债. 有些人没关系, 业务做起来得心应手, 没有甚么亏欠的问题.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有关系. 讲到我们住国外的这些人, 几乎只要做人正常一点, 不要歪的扭的, 都很容易结交到朋友. 我没有办法消化基本生活以外的人际关系. 我选择交往的朋友, 无论圆的扁的黑的白的,我只会真心对待直到缘尽缘灭. 我已经50岁, 时间要用在我爱的人身上. 当然, 感谢我的先生收入稳定, 我才能这样安逸. 我也了解许多人为了求生存, 不得不的辛苦. 还好, 我不是. 我的个性适合的是打组织, 结构, 布局的战争. 另外, 代购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不断的比价与杀价, 这也是让我很难忍受的部分.

做团购, 也不是不行, 但是团购, 重点在量. 量? 很明显, 走国际空运包裹, 量 = 价, 单次货品数量多, 很明显走空运, 我就可以直接收起来回家睡觉了. 因为能走空运的商品是有一定条件的. 那你一定问, 很多人都在做这个, 如果不能做, 他们怎么生存? 真对! 干嘛这我又不能做了? 目前我也有个朋友, 在她的店面陈列了我的商品在贩卖. 这种中盘的方式也是团购的一种变形, 还有几个大公司的好友在帮我做所谓的团购. 我的经验告诉我, 团购是一个行销管道, 不能只靠这条路, 因为利润就固定那么一点点, 分摊下来, 贵妇命的我, 真的又可以早一点回家睡觉比较划算了.

我现在要说说我的作法和模式.

刚开始的时候, 我进口了台湾的家具, 在德国自己的网站上卖. 网海茫茫. 销售的不好. 我关掉网站, 转到Amazon 平台. 结果颇为理想. 上轨道以后, 在德国也待久了, 看得多了. 还出口了几次高价的德国沙发回台湾. 之后我决定把德国商品直接跨境卖到消费者手中. 好. 这是德国礼, www.germanli.com 的由来. 然后我顶著德国商品的光环, 想藉亚洲人爱送礼品的习惯, 执行理想. 为什么是理想? 因为理想有难度, 不容易达成. 如果我卖的是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的德国名牌商品, 速度就很快了. 看你是要Rimowa , 双人牌还是WMF 不然百灵油甚么的. 沙发一套超过台币百万, 我也做过, 我马上就能做, 偶而朋友所托, 我也做. 但是那正是代购的范围. 全新的商品, 没有名气, 德国制高品质, 价钱又高, 喜欢德制商品的消费者, 很多买来是要现给别人看的, 要展示他的身分地位, 为了收到羡慕的眼光, 而不是它真的有多好用. 如果人们注重的不是那个牌子, 而是商品实际的价值, 那我的理想执行起来, 担子就轻多了. 有没有这种可能? 当然有啊! 我就是深信坚信有, 我才拒绝走代购的路. 我一天一样只有24小时, 同样的付出, 只有把功夫花在自己的品牌上, 有朝一日才能享受到不受比价不受景气影响的甜美果实. 你不要笑, 我还想把自己变成德国的制造商.

我深信有这样的一群人, 不上不下. 有点钱又不是很有钱. 不需要名牌, 也不愿意用二二六六便宜,品质又很差的东西. 想想看, 你有没有买了一些用没多久就坏掉还要再买, 很讨厌的时候? 然后名牌又那么贵, 姐或哥, 靠的是内涵! 不需要名牌来妆点自己. 所以你希望可以多一点预算但是不能太超过, 你甘愿! 这种人在这社会超多. 而且甚么商品问一问, 搜一搜, 有没有真正的价值, 很容易被人发现的. 我, 就是那种人, 还有我的朋友们, 都跟我想得差不多, 我们才会在一起变成朋友, 至少也有好几百. 而那些不是很贵又有点贵, 品质又不错的东西, 这样性格的商品, 就是我现在正在经营的德国制不具名气的商品. 甚至经由我的努力, 很可能变成下一个德国名牌, 哪个名牌不是先从没牌开始的? 我要做的, 就是找出方法把自己变成名牌, 不也一样意思.

一路走到今天. 你不要以为很容易. 尤其市场上有非常多很努力的竞争者, 而且许多眉眉角角的小细节, 都是做了才得到的经验. 尤其高价而不知名的商品, 经营起来很辛苦. 品质好, 自然成本高, 但是又没名气. 经验告诉我, 必须在价格上做很大的让步. 也就是说, 德国制商品, 不可以再过个盐水, 价格就翻三番, 变成名牌在卖. 现在物流也很发达, 取得商品的时间缩短, 应该说即便是做自己品牌的, 之后也只是代购的利润而已. 那是新时代的结果. 德国寄到台湾, 也不过十天. 十天算得了甚么? 大批进到台湾发货, 我做到这个程度, 也常常在想这问题. 目前我只能说, 这与我当初的立意不同, 失去商店的特色以外, 这种利润, 经由海关船运回去, 再库存仓储, 我真的又可以早一点回家睡觉了.

好. 我是很积极乐观常常正面思考的人, 不是真的动不动就老子不赚, 要回家睡觉那种. 我也经常自己尝试直播, 影片, 广告等等媒体的运用来获得一点经验, 大部分的时候我都当作副业在看待. 毕竟命好, 孩子太可爱, 家人又疼我. 我也很会享福. 但是这些日子, 很自然的把我一直往前推. 督促著我思考一些不足,需要被改善的必要性. 我需要一个团队. 分工, 我才能再进步. 我必须去把那些人找出来, 说服他们与我同行. 以上说了这么多, 这只是我的想法, 不一定对. 欢迎另有见解的朋友, 随时跟我聊聊你的看法, 让我成长. 谢谢!

喔, 还有这个可可真的很好喝, 等我把包装的问题克服, 就可以再继续开放订购了. 目前台湾还找不到这么专业的可可. 爱喝可可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你会感谢我把它引进台湾市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