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了得到它,可是连着把数据处理了两年。为何要处理两年?就是因为数据量实在太大了。根据发布会的科学家介绍,我国参与的天文望远镜每秒产生的数据就有32G。这么一个巨量的数据,网络传输实在是太慢,带宽也不够。只能够利用快速读写硬盘,把这些数据实时地存储在硬盘里面。如果按照观察10天计算,每台计算机就会产生:10*24*3600*32=27648000G数据,那么全球8台,产生的数据就是221184000G的数据。如此庞大的数据处理和计算,绝对不是十天半个月可以完成的。

  黑洞照片其实并不是直接拍摄出来的,而是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射电望远镜阵列慢慢收集数据最后输入到超级计算机中生成出来的,这些望远镜一晚上就能产生2PB的数据(1PB=1000TB=1000000 GB),而科学家们早在2017年就完成了黑洞数据收集工作,剩下的两年就是把承载海量数据的硬盘用飞机运送到数据中心,借助于超级计算机的力量来进行“照片冲洗”此次拍摄黑洞的是一个虚拟射电望远镜,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它由分布在智利、夏威夷、亚利桑那、墨西哥、西班牙和南极的射电望远镜集合而成,不同的纬度造成了对黑洞射电信号接收的不匹配,因此最后的数据还将进行一次漫长的整理才行。

  但最终的表现却很简单,就如上图模模糊糊一张普通图片而已,也许各位看过之后会比较失望,但您要知道这张图片是8个望远镜阵列,上百台射电望远镜经过十天的数据收集后,经过数多个参与国科学家不懈努力所处理出来的!黑洞,从2019年4月10日21:00之后就不再神秘,科学家已经揭开了它的面纱,当然这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