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黑洞的陰影已經被直接觀測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作出的預言,但這並不能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爲只有健在的人才能獲得諾貝爾獎,而愛因斯坦早在1955年已經過世。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黑洞是從愛因斯坦的理論中推導出來,但得出這個結論的並非是愛因斯坦本人,而是另一位天文學家——史瓦西。在1915年,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後不久,史瓦西首先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得到第一個精確解,由此預言了能夠束縛住光的天體的存在。半個世紀後,惠勒把這種絕對黑暗的天體稱之爲黑洞,這個名稱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以愛因斯坦的成就來說,如果諾獎是屬於那種有多少成就就拿多少次獎的話,那愛因斯坦在有生之年至少要拿4-6個,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布朗運動,光量子假說,光電效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但是我們發現愛因斯坦並沒有拿到這麼多,這是因爲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同一類獎頒給同一個人一次。舉個栗子,居里夫人的物理學獎是1/4,而化學獎是1,所以她其實沒有違反這個規則。縱觀整個諾獎歷史,打破規則的人只有1,2個。諾獎之所以不給愛因斯坦再頒獎其實也來自於這裏,如果再頒獎給他,他物理是拿到1了,也不可能給化學獎,像愛因斯坦那些成就幾乎都是憑藉一人之力,那肯定還得給1,那給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又不能不給,那就得一直給。這不是諾獎委員會想看到的。

  借用行內對偉大貢獻者的一種評價:愛因斯坦不是因爲獲得諾貝爾獎而光榮,相反是愛因斯坦給了諾貝爾獎光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