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黑洞的阴影已经被直接观测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作出的预言,但这并不能让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只有健在的人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爱因斯坦早在1955年已经过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黑洞是从爱因斯坦的理论中推导出来,但得出这个结论的并非是爱因斯坦本人,而是另一位天文学家——史瓦西。在1915年,广义相对论发表之后不久,史瓦西首先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中得到第一个精确解,由此预言了能够束缚住光的天体的存在。半个世纪后,惠勒把这种绝对黑暗的天体称之为黑洞,这个名称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以爱因斯坦的成就来说,如果诺奖是属于那种有多少成就就拿多少次奖的话,那爱因斯坦在有生之年至少要拿4-6个,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布朗运动,光量子假说,光电效应,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但是我们发现爱因斯坦并没有拿到这么多,这是因为诺奖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同一类奖颁给同一个人一次。举个栗子,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奖是1/4,而化学奖是1,所以她其实没有违反这个规则。纵观整个诺奖历史,打破规则的人只有1,2个。诺奖之所以不给爱因斯坦再颁奖其实也来自于这里,如果再颁奖给他,他物理是拿到1了,也不可能给化学奖,像爱因斯坦那些成就几乎都是凭借一人之力,那肯定还得给1,那给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又不能不给,那就得一直给。这不是诺奖委员会想看到的。

  借用行内对伟大贡献者的一种评价:爱因斯坦不是因为获得诺贝尔奖而光荣,相反是爱因斯坦给了诺贝尔奖光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