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作坊(workshop)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達成共識為目標、以創新實踐為驅動,促使不同環境、立場的人思考、探討及分享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出於個人興趣,我參加過各種主題的工作坊,而在以設計為主題的工作坊中總是作為參與者完成各類命題,目標大都以體驗流程為主,命題也幾乎都是虛擬命題。這次參加high創設計思維的工作坊,第一次轉換角色,是作為志願者協助全程,並且看到了設計思維指導創新項目從0到1,甚至暢想其發展到100的可能性。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記錄和對課程的思考。

創新的挑戰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下,創新成為跨越行業的話題。技術的飛速發展,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經濟新常態的更新迭代,都讓未來創新的方向變得模糊。更糟的是,阻礙公司創新的原因還有很多,像是部門間的目標不統一、員工願景不一致、上下級之間溝通不足等等。一邊是市場變化亟待創新,一邊是已有工作模式的約束創新,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思維作為一種激發創新潛能的方法論應運而生。

設計思維有一個經典雙鑽模型,用於指導創新從0到1。本次在創新導師Angela的引導下,每組參與者在綜合討論後定義出來這兩天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思維雙鑽模型

第一天——同理用戶,定義問題

抽樣調研)這個過程非常挑戰,首先需要克服膽怯羞澀等一系列情緒出門「抓」用戶做訪談。作為觀察員的我跟著4號組的小夥伴行動,課題是「緩解職場溝通壓力」。我們在靜安公園抽樣調研了7個人,基本覆蓋各個年齡各個行業—如果不是這樣的機會,可能大家都不會了解到其他人的職場問題吧:有餓了么的快遞小哥講眾包和專送的區別,有高端戶外運動品牌的資深hr給我們講不同角色的工作穩定性,還有一位外國驢友講如何處理跟不同國家同事的關係。很巧的是碰見的一位大二的心理學學生,他正在做關於網路暴力相關的課題街調,我們侃侃而談好久,並且互助做完了彼此的調研,效果非常驚喜。

在靜安公園用戶調研

整個調研過程也是通過近距離接觸用戶一次次修正問題的過程。它讓大家把自己的假設從腦子裡解脫出來,因為自己想清楚和說給別人聽是兩碼事,每組都在調研中逐步修改預設的挑戰,這也為它的落地第一步打下基礎。設計思維提倡「try fast, fail fast」的理論,在創新產生的一開始就修正,比做成一個完整的產品再修正的成本小得多。

同理心畫布):將調研結果做信息歸類,區分需求、痛點、爽點、情緒,定義核心用戶並挖掘需求。

體驗旅程圖):將同理心畫布上的內容轉移到體驗旅程圖上,還原目標用戶的體驗旅程。

為未來老人設計公園而共創
組員投票,定義核心問題

上述兩個工具比較常見,幾乎所有的體驗式工作坊都會使用,但能深挖下去的少之又少,因為如果參與者沒有前期調研,建立用戶畫像就失去了事實基石,組員之間也很難統一達成共識,這也應證了前期調研的重要性。感興趣具體實踐的小夥伴可以看附件哦~

第二天:模型搭建並講述

靜默式頭腦風暴法)當患者和醫生共創醫院服務,當公益愛好者們一起為未來老年人主題的公園而設計,當孝順的子女們為老人和子女交流搭起平台,共創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每位參與者在自身所在行業都有著深厚的專業功底,同時行業多元,所以碰撞中產生出大量的創意,使得並在不同的階段運用自己的專業視角為項目賦能。

模型製作和展示)說起prototype,作為ux設計師首先想到的就是原型demo,在以服務為核心的設計中,它的範圍被擴大成不限產品、空間、動線、平面等等,facilitator通過給予每個小組製作原型的工具,將他們從言語表達不直觀的尷尬中解脫出來。就拿老年人公園這一主題來說,參與者們運用設計思維,結合調研老人的慣有痛點和對未來老人對技術接受度的判斷,利用樂高、橡皮泥、熔鐵絲等材料搭建具體情景,向其他學員展示未來公園如何讓老年人獲得幸福—畢竟,1個原型超過1000句蒼白無力的表述。

小組成員搭建樂高模型
調動每個人的創造熱情

故事版)在明晰自己產品的用戶人群和使用場景後,每個小組運用故事版來對其進行視覺化呈現。故事版的核心思想是表達思路(功能導向)而非追求視覺效果(審美導向),所以大家就開(fang)心(xin)地自我發揮起來,來統一成員之間對服務的認知。

子女和老人的交流平台 故事版

其實還有個故事版,那就是視覺戰略諮詢師高老師對於兩天工作坊內容的圖像化地呈現。如果將兩天的工作坊看作是一次服務,那麼它在結束點無疑起到了宜家冰淇淋般的作用—ending strong。沒有人不欣賞這樣精美又乾貨的畫作,大家紛紛拍照留戀,一方面滿足了學員們發朋友圈的需求,一方面延伸了課程服務的生命周期,簡直妙哉~

掃一掃可以看到更多設計思維文章哦

團隊夥伴大合照

思考

作為看不見摸不著的方法論,設計思維究竟對設計師有什麼價值?

2018年ixdc《用戶體驗行業調查報告》中顯示,設計行業從業者在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內容中,第一項就是設計思維。

來自報告截圖

中國有個詞叫做君子不器,我覺得這用來形容設計思維特別準確。它本身不拘泥於一項技能,也不局限於設計師這一領域,而是邁向思考科技、商業和人的關係,以獲得對行業更深層的洞察。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頂層設計能力」吧。對道行尚淺的我來說,這個方法論還是顯得有些偏戰略層,畢竟面對挑戰時大腦里能顧抓取的知識有限,構建能落地的系統性解決方案顯得力不從心。但是就像故事裡說的,在砌牆時如果有建造摩天大樓的藍圖,相信會讓探索和努力更有意義。

還有幾個問題,希望跟有興趣的小夥伴探討:

1.對服務模式已經明晰的公司來說,如何平衡定性調研結果和數據分析結果、已有經驗的取捨?

2.如何評判情緒曲線的作用和合理性?

3.真實工作環境中,如何尋找到多元的共創者,如何協同各利益相關方共創?

相關資料

斯坦福大學 Design School 所倡導設計思維的原則和步驟是什麼?zhihu.com/question/2148

詳細解說!設計師如何完成用戶體驗地圖

設計思維八問

數據說丨《2018中國用戶體驗行業調查報告》(附下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