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Benjamin,今年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顺利进入了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习,下面我就简要地谈一谈我在整个上外自招备考以及考试过程方面的经历。

《三问上外》

问:上外是什么

答:

中国立,上外兴(Since

1949)

外语教育发祥地(江南第一外语学府)

傲夭夭,双一流(不做解释)

部属高校它很牛(教育部直属)

入外企,进部委(外事交流第一线)

高端就业不用愁(北上广深就业率第一)

就业好,薪酬高(薪资全国第八)

跨国公司就业率仅次清北复交!

问:上外有什么

答:

风情万种教学楼(自己搜图)

最爱围棋与棒球(多次蝉联世界冠军)

专业外语一起学(所有专业可考英语专八)

国际交流通通有(学生半数拥有出国经历)

妹子多,作业少(女生占比七成)

伙食好,宿舍优(好吧其实也没那么好)

多元开放(多国文化)

兼收并蓄(留学生多)

Gay里gay气学长有!(别问我怎么知道的(。_。))

问:我来上外能干什么

答:

上联:

手拿高级口,(上海市高级口译)

CPA、(中国注册会计师)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

AA都有

下联:

脚踩五百强(实习清一色五百强)

校学联、(学生联合会)

团学联、(学院学生组织)

社团联、(80+社团)

联联都进

横批:够你忙的

为什么我选择上外作为自主招生的目标

在2016年的暑假,我参加了「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并有幸获得了总决赛一等奖,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有一种想把这个奖「用起来」的念头。于是我在网路上搜索了有关自主招生以及综合评价的信息,查看了各个学校的特殊类型招生简章,发现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对英语类奖项并不重视,表述较为含糊,在他们的测试中还要考察理工科的内容。而我本人虽然是江苏的理科生,却并不擅长理科类的考试。所以我就准备从外国语大学入手以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在浏览了上外的自主招生简章之后,发现上外只对英语学科的成绩有要求,于是就在高三开学之前萌生了准备自主招生考试的想法。

自招备考:高三阶段

高三阶段的学习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在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也鲜有空闲来准备自招。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会抓住点滴时间甚至学会合理拒绝完成学校任务。比如:在学校唯一没有安排晚自习的周六参加线上自招辅导;合理安排英语早读时间,可以背单词、写自招作业;避免做一些对高考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事情,把这一部分的精力放在提升英语能力上(高考英语最注重的是辞汇量、理解力、语法、听力,除了学校布置的以上几个方面的任务,你认为没用的就是没有意义的)。

上外自主招生难度较大,对辞汇量的要求至少是六级。对于在高三阶段辞汇量只有高中水平的考生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攻克四六级单词,具体的方式因人而异,可以直接背单词书,也可以借助诸如百词斩、扇贝这样的app来完成背诵目标。而对于辞汇量较大的人来说,重新背诵一遍六级辞汇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因为六级辞汇考察的频率较高,再背一遍可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在自招考试题目中,辞汇题会重点考察熟词生意、生僻用法和意思,以及固定搭配,因此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单词,还要对其用法有一定的掌握。对于辞汇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四六级背熟之后,可以考虑专四乃至托福。

在阅读练习方面,应该勇于寻找辞汇量要求大,篇幅长的文章,不一定要完完全全地理解文章全部内容,重在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准确抓取中心思想,同时对于细节部分的理解也应该有所侧重。因此在学校方面老师布置的阅读可以在数量上稍稍降低要求。在平时也应该多多寻找一些纯英文的文章锻炼自己的快速浏览能力。

听力方面,自招听力不同于高考听力,也不同于四六级听力,其主要来源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段宣传片的音频,可以是来自TED,可以来自economist,甚至会有背景杂音。因此,要习惯多听长、难的文章。我在备考时就在每天中午收看CCTV-news(现在叫CGTN),一开始也许会听不懂,但是在你辞汇量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会显得简单了许多,甚至还会帮助你记住那些最近背过的单词。

高三课业也的确紧张,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准备自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也同时不应该把太多精力放在自招备考上,毕竟高考成绩才是硬道理,能通过自招考试的也实在是少之又少,同时也只有平时的英语水平过关,才能相对容易地通过上外的初审。

自招申请阶段

通过了上外自招的初审,你就相当于已经半只脚踏入了上外,因为上外的初审非常严格,通过率不足百分之十,也因此,自招申请材料的准备就显得相当重要。2017年要求的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中文自荐信、英文小作文以及成绩证明材料。中文自荐信注重精要和层次性,由于招生办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全部读完你的自荐信,所以一定要把自荐信写得有层次、有文采,能够吸引眼球,并且在第一时间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申请作文注重文采,尽可能地把能用的高级用法用起来,给人一种英语好的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关于奖项和成绩排名,简章上说的要求并不是绝对的,不是说符合要求的一定可以通过初审,这和你所在的学校、省份、奖项的层次和认可度有很大的关系。初审不通过是很正常的,哪怕你非常优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好分层次填报自招志愿,除了上外的志愿以外,一般可以再填一到两个高校的志愿,所以一般来说,可以填一个初审好通过的、最好能和上外自招考试时间错开的大学。当时我就考虑了中传和湖大,最后选择了湖大,因为竞争相对较小,时间也可以错开。事实证明这是对的,我也过了湖南大学的自主招生。

自招备考:考前阶段

自主招生考试在高考之后,所以不论高考成绩怎么样,都不要影响自己在自招考场上的发挥,就当自己是来上海旅游的。我在高考后的感觉并不理想,出了考场就感觉要复读,但还是开心地背了书包就往上海跑了。在考前这一阶段,除了要调整心态,那就是要学习考试技巧了,对于辞汇题中常考的知识点要加强记忆,对于自己发音上的一些问题需要纠正,对于英语作文的固定句式以及作文模板,同样也要学习。

考场阶段

自招笔试包括听力、辞汇单选、阅读、翻译、写作,今年的试卷整体难度不大,对辞汇量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反正我考完的感觉就是「没感觉」。面试部分有三块,第一部分为问题回答,就是考官会根据你的个人经历想你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你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你的兴趣爱好给了你怎样的帮助;第二部分是续写,在进考场之前你会读到一篇文章,在第二部分你就需要给它一个你自认为合理的结尾,但我在这个部分出了差错。根据往届经验,你需要先把整篇文章读一遍,再加一个结尾,所以我在进考场之前就只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大致内容,反正进去读的时候也可以想,但并不是这样,今年为了节省时间,就把读的部分省略了,所以刚才还和我「谈笑风生」的老师瞬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我面试分数较低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主题演讲,进考场之前你会有五分钟时间准备第二和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的话题已经给出,我的话题是人工智慧,这一部分你应该尽可能的多谈论一些问题,把话题扯的更远一点,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再举一些小栗子就更好了,时间三分钟也就不那么难了。整体来讲,老师们还都挺和善的,所以完全不必紧张。

这就是我整个自招从准备到参加过程的经历,希望能对你们有一定的帮助!

本人的专业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

不是去上外修电脑!

不是去上外修电脑!

不是去上外修电脑!

好了,在抛却了这个概念以后,正式给大家介绍:

信管专业在学科门类上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在上外授管理学学位。往简单了说,就是工商管理同信息技术的结合,因此在上外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虽然听上去在上外这样一所外国语大学学习和计算机有关的内容挺好玩的,但是,本学科在上外是有较大优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上外绝不是单纯的外国语大学。她的名字叫: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直接翻译就是:上海国际研究大学。语言类专业是上外的传统和王牌,但她绝不仅限于此。除了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西方语学院、英语学院、俄语系、法语系、德语系、东方语学院外,上外还同时具备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以及海外合作学院。在所有的本科专业中,复合型专业占比接近五成。

2、复合型专业在就业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很多只学语言的朋友们在四年之后普遍会有一种「四年只学了一门语言」的孤寂,事实上,要在很多外资企业就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需要一项技能。因此复合型专业可能会更直接一点。

3、复合型专业同样可以考专业八级,这算是上外的一个bonus,在其它综合性大学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因此懂技能、英语又好的人才会更受HR们的青睐。

4、现在流行学科交叉,很多懂技术的人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术,造成了比较大的人才缺口。像本专业这样把管理学、信息技术、英语三类课程融合的专业在全国都是比较少的(振声)。

5、虽然上外的信管专业在学科排名上不入流(好像都没进入过榜单),但是在就业方面是绝对不输综合性大学的。各大排名主要是依靠论文数量这样的科研成果来评判这所学校这门学科的好坏,对上外自然是不公平。

(声明:并没有任何对语言类专业的恶意,上外的语言还是极其优秀的,嗯)

综上,本专业还是挺好的。

介绍就到此为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