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往年的经验,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的初审主要审核考生报考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考生报考条件审核、高中阶段相关学科成绩,以确保选拔出符合高校要求的优秀人才。

这里三个主要审核指标同等重要,一个环节不符合要求都会直接影响初审结果。

看报考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主要审查考生报名材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提供。

这就要求考生和家长在准备报名材料时,尤其注意高校特殊要求,如:报名表、成绩信息等材料是否要求中学盖章或审核人亲笔签字,自荐信是否手写或本人亲笔签名,邮寄材料是否按照顺序装订或明确不让装订等。

总之,一切按照院校的招生简章上的要求做,如果有什么地方填错了,尽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正。

看考生报考条件审核

主要审查考生提供的奖项或者其他简章中要求的材料是否符合高校报考条件,并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评审。

一般高校内部会设置一套审核标准及评分规则,根据考生提供的证书奖项、综合成绩及其他学科特长证明材料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一定比例划定初审通过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各个高校具体审核机制会有所不同。

另外,奖项符合要求不等于百分之百能通过初审。高校自主招生选拔都是优中选优,同等奖项等级中综合成绩优秀或者有其他特长证明材料的考生,更容易通过初审。如果当年报名人数较多,优质生源增加,自主招生初审的门槛自然会变高。

而有些院校的综合评价不仅仅是小高考成绩达到要求就可以了,院校还会考查孩子的综合成绩,成绩优秀的占有优势。

看高中阶段相关学科

一方面,审查考生学科特长与报考专业相关性。考生应尽量报考与学科特长相关的专业,尤其是具有科创类奖励或论文发表类考生。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会审查考生提供的奖项科目,高中阶段考试成绩是否达到要求。

虽然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简章中没有明确说明对考生高中各学科考试成绩的要求,但是从学校实际招生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可能会有相应审查。

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是自主招生初审主要参考指标,以上二、三两项审查指标都涉及,尤其是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

从上文可以得出结论,影响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初审的因素,大概就是这几个方面:

(1)考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格性;

(2)考生奖项是否符合条件,考生成绩是否优秀;

(3)考生奖项与报考专业的相关性;

(4)当年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