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玥 鍾帆)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健康、養生、營養成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在四川,有這樣一隻團隊,他們專注於研究營養學和食品安全,守着人們身體健康的底線。四川省營養學會成立30年,連續20年被四川省科協評爲“學會先進集體”,祕書處從2人到如今的6人,祕書長田安瓊將12年的時光都奉獻給了營養學會。

  繁榮學術交流促進人才成長爲企業出謀劃策

  “營養”與“食品安全”是學會開展工作的重要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學會開展學術交流、科普宣傳、建言獻策、科技評估、承接政府職能等工作。近5年來,學會承辦“中日傳統食品創新論壇”等國際性學術會議5次,承辦和協辦“第十屆中國西部營養與健康高峯論壇”等全國性學術會議4次,主辦和承辦“營養與食品科技學術年會”全省性學術會議10次,專題學術講座62次,承接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工作12項,組織開展第三方科技評估及建言獻策工作。

  在積極舉辦學術會議的同時,四川省營養學會還爲人才成長設立四川省營養科學技術獎,併成功舉辦3屆“四川省營養科學技術獎”的評選,獲得營養學界的認可。

  學會以自身的專業優勢,爲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2016年7月,學會在四川省旌晶食品有限公司建立首家專家工作站,並在現場爲企業舉行了研討會。學會組織專家經對豪生酒店德緣餐廳配膳指導、人員培訓等,在豪生酒店創建了“四川首家營養養生示範餐廳”。不僅如此,學會還開展對食品的營養評價,如受四川天源油橄欖有限公司委託,對其橄欖果酒產品進行營養學評價,提升了產品及企業的科技內涵及知名度。

  關注民生專業解答“隔夜菜能吃嗎?”等話題

  “四川全民營養周”活動是四川省營養學會打造的招牌活動,在中國營養學會的指導下,每年5月四川省營養學會就聯動全省舉辦該活動,發放科普宣傳資料50餘萬份,受衆人羣達50餘萬人。除此之外,學會還在社區、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等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共舉辦科普活動404場,直接受益人羣達50萬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656500份。

  通過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結合民衆的實際需求,四川省營養學會將科研成果生動形象地展示給民衆,引導其走出營養和食品安全的誤區,針對百姓日常關注的話題:“葷食有益健康還是吃素食有益健康”、“隔夜菜能吃嗎?”等接地氣的問題,學會組織專家開展了4次天府創新論壇,爲現場民衆解答困惑。

  “吃素食只適合部分有特殊要求及信仰的人羣,不建議青少年、兒童、孕婦、乳母及老年體弱者進行素養。如果素食,建議有條件的素食,比如素食者每天應吃雞蛋、大豆製品及堅果類,同時堅持每天喝牛奶。”田安瓊還介紹道:“隔夜菜是否能吃?就要分情況,比如,動物性食品隔夜後可以吃,但要進行嚴格的高溫加熱後再食用;蔬菜類隔夜後加熱再吃維生素損失明顯,建議最好選用根莖類蔬菜,葉菜類蔬菜不選用,因爲葉菜類蔬菜不僅是重新加熱後維生素損失明顯而且食品安全隱患更突出。”

  肩挑重擔12年帶領祕書班子致力於打造公信力強的專業學術團體

  作爲四川省營養學會祕書長,田安瓊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會工作上,“工作讓我感到愉悅、充實,學會沒有等級和命令,就像一個建立在爲共同事業、信念而奮鬥的基礎之上的平等、自由、團結、協商的大家庭。”

  四川省營養學會成立30年來,連續20年被四川省科協評爲“學會先進集體”,連續6年被四川省科協評爲“十佳學會”,3次被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和省科協聯合評爲“科普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列入省科協5個綜合能力提升示範學會之一。2015榮獲四川省人社廳和四川省民政廳聯合授予的“四川省社會組織先進集體”,2016年獲得首批中國社會組織“5A級”社團組織。2017年,學會被四川省科協評爲省級學會“示範學會”,2012年2018年,學會被四川省人社廳和省科協評爲省級學會“先進集體”。

  在省營養學會工作的12年時光裏,田安瓊坦言在工作中還是會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經常感到肩上的責任很重。但她說:“每當看到營養科技工作者身上那種嚴謹的科學思想與科學態度,我深受感動,並且願意和他們並肩作戰。”

  對於學會未來的規劃,田安瓊表示要完善學會的制度建設,構建一個能夠充分發揮學會活力和創造力的專家平臺、發揮專家資源及第三方學術共同體公信力強的優勢,把學會打造成公信力強、信譽度高、科技工作者凝聚力強的專業學術團體。

相关文章